第1363章 泰興城

  泰興城,幾經兵禍,縣城亦是發生過遷移。

  這座形如西瓜的青磚城,被百姓戲稱為「瓜城」,現在青磚顯得很嶄新。這是為了防禦倭寇,知縣姚邦材接到朝廷官銀近三萬兩,奉令修建泰興新城牆。

  經過重新修築的新城池,周長有四里,高若六七米,已然是一座堡壘一般。共設五門,有著一條護城河,五門皆有石橋供百姓進出。

  林晧然從南面的澄江門進城,眼前卻是一條寬闊的馬道,兩旁的街道的旗幟招展,百姓在這條熱鬧的街道中選購著商品。

  「佛山鐵鍋,經久耐用,價錢公道!」

  「上好的松州布,走過路過千萬別錯過!」

  「雷州香皂,用過皮滑肉嫩,潔身之首選!」

  ……

  今日正逢墟期,青磚街道兩旁的叫賣聲不絕於耳,呈現著東南縣城的繁華之貌。

  一副公子哥打扮的林晧然亦是走走看看,時而在商鋪或攤子前挑選,亦會出手購下一些商品。

  出於對經濟學的理解,一個地方經濟的好與壞,跟當地的消費能力直接相關聯。這裡貨物的品類越是繁多,越能證明這裡百姓生活富裕。

  蒙詔一路尾隨著林晧然,看著眼前街道熱鬧的景象,卻是忍不住發出感嘆地道:「這個泰興名不經傳,卻不想竟有如此繁華之景象!」

  林晧然通過這一路的觀察,心裡亦是有同感。

  二人站的地方旁邊正好有一個替人寫字的攤子,那個青年書生剛剛完成一筆買賣,聞名便顯得鄙夷地回應道:「這位兄台,這便是你孤陋寡聞,莫是不曾聽聞我泰興張氏三鳳乎?」

  「在下蒙詔,廣東番禺人士,初到貴地,並未聽聞張氏三鳳,還請兄台賜教!」蒙詔並不氣惱,顯得彬彬有禮地道。

  書生看著對方如此有禮,且衣著不凡,便亦是恢復讀書人的風度施禮道:「原來兄台自廣東而來,亦無怪乎不知張氏三鳳。」頓了頓,便是侃侃而談地道:「所謂泰興張氏三鳳!一曰,張羽,字鳳舉,弘治九年進士,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一曰,張翀,字鵬舉,張羽二弟也,弘治十八年進士,官至江西廣信府知府;一曰,張羽惠,字鵠舉,張羽八弟,正德九年進士,官至河南布政使。」

  「兄弟三人皆為進士,若非親耳所聞,當真令人匪夷所思也!」蒙詔的眼睛微微地瞪起,顯得大為驚訝地感慨道。

  林晧然亦是微微感到驚訝,大明的科舉的難度和公平性都極強。多是徐階和徐璠這樣的父子,而一個家子兄弟三人同中進士,卻是一種極度罕見的現象。

  若是一個普通的家庭能夠連續出三位進士,那怕張家僅是一個農家,那亦能藉此成為書香大家或地方的名門望族了。

  卻是沒有想到,大明真的出現這麼厲害的家庭,竟然兄弟三人都中得進士的功名,其中二人還做了從二品的河南布政使。

  蒙詔的臉上露出一絲苦笑,心知這是常見的現象,卻是抬頭望了一眼那懸掛著的字帖,對著書生拱手地恭維道:「兄台有著一手好妙筆,將來必定能繼張氏三鳳的後塵,在京城金榜題名!」

  花花轎子人抬人,這算是一種處世之道。

  書生輕輕地搖了搖頭,顯得落寞地說道:「泰興自張氏三鳳之後,文運已經衰竭,便無一進士,吾為今只求一飯矣!」

  蒙詔尷尬地笑了笑,卻不知該如何安慰了。

  倒是聽著「文運」兩字,他忍不住瞧了一眼林晧然。自老師連中六元後,廣東的文運明顯呈大興之兆,廣東士子中進士者與時俱進,而他似乎亦能藉此文運金榜題名。

  林晧然聽到泰興的現狀,心裡無奈地輕嘆了一聲。

  他自是不相信文運一說,很多事情都有著必然性。隨著教育資源的公布不公,這看似公平公正的科舉,實則已經慢慢被官商之家所壟斷了。

  就像後世頂級高校再無寒門子弟般,寒門子弟想必金榜題名,已然是難上加難。以去年的春闈為例,楊博和潘恩兩位朝廷重臣的子弟都中得進士,而狀元申時行的父親曾任蘇州知府。

  泰興縣對於其他地區而言,教育資源自然算是優越的,但放在整個南直隸地區,只能是充當著炮灰的角色。除非泰興張氏能繼續培養爭氣的子弟,不然這種無進士的情況還會持續下去。

  泰興的街道以十字縱橫,跟著昔日的雷州城有著相似。

  拐進了一條街道,一行人來到一間鹽鋪前。

  鹽鋪跟著普通的商鋪一般,只是門口明顯要大一些,幾筐雪白的淮鹽放在一個磚台上,一個掌柜領著兩個伙記正在售賣。

  掌柜看著林晧然和蒙詔衣著不凡,便是主動走出來招呼道:「兩位客官,你們要鹽?」

  蒙詔微微退了一步,便是望向林晧然。

  掌柜是一個機靈的人,當即陪著笑準備招呼林晧然。

  林晧然伸手從竹筐堆起的鹽取了一顆,便是隨口詢問道:「掌柜的,你這鹽怎麼賣?」

  「公子,我這鹽價最是公道,這上等的淮鹽一斤只需銀一分六厘!」掌柜當即進行報價道。

  「這淮鹽怎麼這麼貴?我剛從廣東過來,那邊可比你這裡便宜多了!」林晧然的眉頭微微蹙起,抬起頭望著眼前的掌柜道。

  「公子,這鹽可是比不得!鹽價高低,不僅要看品質,既要看地域,還要看年份!像去年的鹽價,最高賣到三四分銀!」掌柜輕輕地搖頭,一本正經地說道。

  林晧然看出掌握似乎有了警覺,便是輕點了點頭,低著頭顯得漫不經心地道:「那便給我來十斤,先看看你這鹽的品質如何!我昨日在碼頭遇到一個鹽商,他知道我在旁邊的靖江縣盤下了一間醬菜鋪子,價錢可比你這裡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