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顯得忠心耿耿,當即繪聲繪色地將京城的傳聞說了出來,從嚴世蕃指使董威即刻出京到得知何九死訊時的不當言行。
末了,還添加一句道:「此事宮裡亦在議論,想必黃公公是知曉的。」
黃錦沒想到陳洪要拉他下水,顯得不滿地瞪了陳洪一眼,當即施禮回答道:「回稟主子,事情確實如陳洪所言。」
嘉靖自然不會忘記先前召董威進宮的意圖,原以為是自己慢了,但卻沒想到是嚴世蕃從中作梗,當即怒聲指責道:「他們父子恃寵而驕,莫以為朕就不治他們大逆不道之罪嗎?」
此言一出,四下皆靜。
陳洪和黃錦相視一眼,卻沒想到今日的添油加醋,竟然將皇上的心裡話逼了出來。
雖然一直猜測嚴嵩已經失寵,皇上有意換上一位更有精力的聽話首輔,但一直都只是猜測。
黃錦若有所思地望了望那一位胖太監,深知這個事情肯定是要傳出來了,而這個朝堂恐怕要引發一場大動盪。
嚴嵩之所以能以八十三歲的高齡穩坐首輔之位,並不是嚴黨已經掌握一切,起碼徐階、吳山和「青詞四相」就不是嚴黨中人,皆因皇上一直希望嚴嵩留下來。
現在皇上的心意變了,那首輔的人選自然是要隨之改變。
藍道行悠悠地醒來,正想要問這裡是哪,但卻是閉住了嘴,顯得震驚和意外地望向了皇上。
嘉靖看著眾人的反應,心知剛剛已經失言,但皇上哪有將說出去的話舔回來的道理,便是直接轉身朝著萬獸園而去。
今天他亦是在氣頭上,嚴世蕃剛巧撞上了,那就只怪他自己倒霉。
至於是不是對嚴嵩感到厭煩,這確實是真的,起碼現在是這個樣子。年邁的嚴嵩除了裝聾作啞,根本是一個擺設,不能繼續為他分憂。
宮牆形同虛設,消息很快傳到了外面,整個京城又是一股暗流涌動。
大時雍坊,張府。
張居正是嘉靖二十四年的二甲進士,以庶吉士進入官場,而後成為翰林官。雖然仕途有波折,但卻還算順暢,已然是正五品的國子監司業。
鄒應龍收到風聲後,下衙當即趕到張府,等候著張居正回來。
張居正本來跟上司高拱約好一起吃晚飯,但得知鄒應龍到訪,卻不得不推辭。
「嚴世蕃在母喪守孝期間,依然擁姬抱妾,金迷紙醉,日以繼夜。今天下水旱頻仍,南北多事,民窮財盡,皆由嚴世蕃所致。請立斬嚴世蕃,以為不忠不孝者戒!」
除此之外,鄒應龍還拉了一些人進來:「嚴世蕃子錦衛衣嚴鵠、中書嚴鴻、家奴嚴年等亦多奸詐黠狡,貪得無厭。嚴氏原籍江西袁州,乃廣置良田美宅於南京、揚州等處,無慮數十所,抑勒侵奪,怙勢肆害,所在民怨入骨。嚴鵠回家為祖母治葬事,沿途騷擾,百計需索,郡邑為之一空。」
最後又是矛頭直指嚴世蕃:「嚴世蕃為工部左侍郎,總攬北京外城工程,然工成,有數筆銀兩去向不明。」
……
張居正看過這份奏疏,卻是不動聲色地詢問道:「這奏疏全是出自你之手?」
「是的,全是我一人所想,你是第一個看到此疏之人!」鄒應龍斬釘截鐵地道。
張居正的嘴角微微上揚,言官罵人在行,但如此海量的訊息定然背後有人指點,而這背後之人恐怕是那一位兩淮商會會長。
卻不知是老師背後的安排,還是這位兩淮商會會長主動找上鄒應龍,但他深知在此事上的職責。
張居正將奏疏放下,望著鄒應龍正色地道:「你莫是忘了老師的話?」
「我擔心單是賣官鬻爵扳不倒嚴世藩!」鄒應龍自然知曉老師不想將矛盾擴大化,但是顧慮重重地道。
張居正認真地搖頭道:「過猶不及!咱們是要給嚴世蕃落實罪名,而不是真要弄死嚴世藩,且皇上看在嚴嵩的面子上,亦不可能將他的獨子給弄死!如果將外城貪墨案牽扯進來,這會牽扯皇上的顏面,皇上不僅不會懲治嚴世蕃,恐怕還會繼續護著他。」
「張大人,當真如此?」鄒應龍頓時拿捏不定地詢問道。
張居正深知對方猶豫了,且事關重大,當即肯定地答道:「張某從不妄言,還請鄒兄莫要節外生枝。」看著鄒應龍還一副遲疑的模樣,便是正色地道:「如果鄒兄執意如此,那我只好將此事稟明老師了!」
「別!我刪!」鄒應龍急忙阻攔道。他實質亦是試探,更希望能夠將嚴家父子一擊即斃,但現在張居正竟然要鬧到老師那裡,當即選擇退讓。
張居正看著鄒應龍妥協,心裡亦是暗暗鬆了一口氣。
雖然當下朝政積貧積弱,但嚴嵩無疑是一個忠心耿耿的臣子。如果說當下「民窮財盡」的病因,哪裡是嚴家父子,最大的因素還是痴迷於修道的當今聖上。
正是如此,所以很多事情根本分不清過錯是當今皇上還是嚴家父子,所以這些蓋子不可胡亂揭開。
照著張居正所提的建議,鄒應龍刪減了修外城一段,同時對嚴嵩的言辭亦是改為:「嚴嵩受國厚恩不思報,而溺愛惡子,弄權黷貨,宜亟令休退,以清政本。」
雖然這份奏疏亦是涉及了嚴嵩,但卻是提議「休退」,無疑對嚴嵩的攻擊大大地減弱。
奏疏很快便擬定,亦是正式定了稿,前提是鄒應龍不會節外生枝。
「張大人,那就這樣呈上去了?」鄒應龍看著張居正不再提意見,便是認真地詢問道。
這話有將張居正綁在戰車上之意,但張居正早已經在戰車上,喝了一口茶輕輕地點頭道:「如此甚好!」
鄒應龍帶著奏疏匆匆離開張府,秉承著咬文嚼字的精神,花了一晚上的時間對付這份奏疏。
由於這些時日老師會對他避嫌,且老師亦是到了西苑當值,便不再請求老師過目,而是將這一份奏疏直接送到通政司。
當他乘坐轎子返回都察院之時,發現一幫同僚正在那裡議論紛紛,隱隱間竟然聽到「彈劾嚴世蕃」五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