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拜仁要打4場聯賽,2場歐冠,1場德國杯,總共7場比賽。
這個賽程比起三月份也不遑多讓了,結合現在拜仁的狀態和傷兵滿營的現狀,最好是有所取捨才能保證不在賽季末滿盤皆輸。
但是吳傑很快就發現這不可能,因為媒體和球迷不會在目前形勢還不錯的情況下贊同這種選擇,球隊管理層也不希望丟掉任何一個冠軍。
那就三線並進唄!
吳傑是無所謂的態度,反正這與他刷數據的目標沒有衝突。
他的體能也足以在這種魔鬼賽程下保持堅挺,至於隊友會不會因此出現更多傷病,他就不打算操那麼多心了。
畢竟這是拜仁球迷自己的選擇,他可沒義務去當敲鐘人。
拜仁在4月份的首場比賽是歐冠8進4的比賽,對手是來自葡萄牙的本菲卡,這是一支葡甲聯賽的老牌勁旅,也是大家能有些印象的歐洲強隊之一。
吳傑在比賽前一天收到了一個重要消息,他的狙雞手工具人搞定了。
這是他目前最關注的幾件事,當即打開系統消息,點擊了「確定」選項!
「14軍41師的老兵?」
吳傑見到這個工具人的詳細資料後,倒是覺得省去了許多麻煩。
這次對越自衛反擊戰,雖然是全國各大軍區輪換練兵,但也有幾支部隊長期堅持在第一線,14軍的41師就是其中之一。
14軍的前身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第1總隊,這場與白眼狼的戰爭其它部隊可以輪換,但是作為廣西的子弟兵卻換不下去。
14軍做為西線戰場的主力,自79年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以來,一直到幾個月後發起老山戰役,攻上老山主峰,再到隨後幾年的長期防禦作戰,基本上是從頭打到尾的王牌部隊了。
這個叫李振岳的廣西人年紀並不大,他是1961年出生,1979年戰爭打響時他只是一個剛學會了開槍的菜鳥。
所以他一開始沒有被調入41師,只是個後勤部隊的新兵蛋子。
但是土生土長的李振岳對於戰區複雜的叢林地形很熟悉,加上射擊天賦和膽氣都不錯,幾次戰鬥後自然變成了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兵,開始加入41師進入了前線作戰。
1979年那幾次大規模作戰結束後,東西兩條戰線都進入對峙期。
這段時間大仗雖然暫時沒有了,但小範圍的交戰卻在頻繁進行。
而這種對峙自然是狙擊手發揮的戰場,李振岳由於槍法過人,很快就被調到41師擔任狙擊手,他的任務就是專門在前線陣地放冷槍對敵人進行殺傷和干擾。
這時不得不提一下,由於對狙擊步槍及其戰術運用的認識不足,中國的軍隊從建國之初到1979年都沒有列裝專門的狙擊步槍,因此前期吃了越軍狙擊手很多苦頭,李振岳算是運氣好才沒有死在越軍的對狙之下。
當時兵器工業部召開會議,安排測繪仿製繳獲的越軍蘇制德拉戈諾夫SVD7.62毫米狙擊步槍的任務,最終僅用半年就完成了79式狙擊步槍,以及配套瞄準鏡的樣品生產。
李振岳作為前線狙擊手,自從80年79狙開始在前線試裝後就開始使用這把槍了,一直到今年4月份,他的這把槍下已經有了35名越軍人頭的戰果,這個擊殺數在對越反擊戰里絕對能排進中方的前十位了。
但整體上相對於作戰經驗豐富,並且使用蘇聯原裝SVD的越軍狙擊手來說,中國狙擊手在長期的對狙上無疑要處以下風,死傷其實要超過對手。
這個主要是「瞄準鏡」和「射擊精度」都比蘇聯原裝差了很多的原因,特別是500米外的遠距離射擊,79狙的首發命中機率不高,經常需要先試射再修正彈道偏差。
但敵人又不是傻子,你第一槍打不到就意味著自身暴露,接下來再冒頭很可能被反殺。
如果是先被人打了第一槍,那麼就算沒有被擊中,反擊時同樣會因此而吃很大的虧。
李振岳就是死在了這一槍上,他與喜歡在前線的狙擊點上架槍的狙擊手不同,他更喜歡利用山區複雜的地形進行狙擊活動。
這次與他合作兩年的觀察手已經先一步發現了目標,但李振岳的第一槍卻未能命中敵人,結果面對同樣高水準的越軍狙擊手,李振岳和他的觀察手最終在打野途中雙雙GG了。
吳傑看到這裡搖了搖頭,這把槍的精準度讓李振岳不止一次遇到麻煩了。
但以往靠著老辣的經驗和不錯的運氣,他不僅數次都化險為夷,還讓自己的人頭數一直在增加。
然而這次他到死前都不知道,這個越軍狙擊手就是專門為了他而來,或者說是「這批人」才對。
中越雙方的狙擊戰一直是越方憑藉武器和經驗優勢稍占上風,畢竟越南有不少和美軍打了十幾年仗的老兵。
但最近西線老山這邊卻有兩個中國的王牌狙擊手讓越軍損失慘重,因此越方調來幾個從六十年代就開始參加越南戰爭,身經百戰的王牌狙擊手,專門與這兩個中國的王牌狙擊手對狙。
李振岳只是其中一個目標,另一個目標是擅長定點狙擊的鄭鈺。
他們兩個算是41軍的狙擊王牌了,鄭鈺擅長在前線的狙擊點上架槍狙擊,一槍不中馬上轉移,絕不貪功。
李振岳正好相反,他屬於走來走去到處偷人的那種,經常會和從小長大的觀察員在一個山洞內,或是隱蔽地點潛伏數天,更像一個來無影去無蹤的幽靈。
「這個打法太浪了啊!」
吳傑知道李振岳這種打法早晚要出事,不過這樣的身份和經歷倒不用解釋能力突然變強的問題了,因為他本身在技術上就是頂尖的存在,這次撲街也是武器背鍋。
他那一槍在系統的判定上應該是100%命中才對,但很明顯是槍管和子彈的問題,那就瞄的再准也沒用了。
中國的79狙和幾年後85狙仿製的都是大名鼎鼎的SVD,但除了瞄準鏡和核心部件材質不過關,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專門的狙擊彈,這使得本來就精度不足的問題又被更加放大了。
越南的狙擊手使用的都是蘇聯原裝的SVD,搭配的也是蘇聯原裝的四倍瞄準鏡,以及專用的7N1狙擊彈。
這樣的差距讓李振岳飲恨當場,不過對面做夢也不會想到被狙擊槍擊中軀幹部位的李振岳,這會那個拳頭大的傷口正在迅速癒合。
吳傑了解李振岳的死因後,自然是讓他恢復後帶著犧牲的觀察員返回陣地。
這之後他需要繼續返回前線作戰,而且要打的比以前還浪。
什麼,你說中國仿製的四倍瞄準鏡性能不過關?
不好意思,他現在有能在方圓3000米內生效的全圖動態顯示,任何出現在他3000米內,具有威脅的敵人都會以紅點的形式,標註在只有他能看到的全息地圖上,並且是動態顯示的噢!
這個叫做「河圖」的虛擬地圖在放大後能夠單獨列出他所選擇的目標信息,以及射擊信息。
這意味著如果不演的話,李振岳完全可以閉上眼睛原地旋轉三周半,然後隔兩千米用一個誇張的拋物線將敵人爆頭,就問你怕不怕?
至於狙擊槍精度不夠,沒有專用狙擊子彈的問題,那也不算什麼問題。
你聽過彈道修正沒有?
AK47百米開外跪地30發全給你壓一個點上見過沒?
這種情況下,槍和子彈的問題,還算是問題嗎?
吳傑反正是不敢看了,他把背包里的一個四星級身體天賦給李振岳用掉後,便叮囑他開掛的時候儘量演一演,畢竟上頭還會給他配一個觀察員,直接轉起來當然不行,當面穿牆什麼的也太過分,還是要演一下啊!
此外這些功能也是要花錢的,「河圖」每天都要一千奧林匹克幣,近距離的透視每天也是以前奧林匹克幣,大陀螺每天要兩千奧林匹克幣,微自瞄是五百奧林匹克幣一天。
吳傑就不準備給他買透視功能了,因為狙擊手不需要短兵相接,透視沒什麼用處,還是開全圖比較實用。
至於大陀螺也是一樣,李振岳既然能百分百先發現敵人,自身技術也非常過硬,那就不需要大陀螺了,像他這樣的高手有個微自瞄就足夠把職業的頭都打爆,真轉起來太容易封號。
########
吳傑讓李振岳這個前所未有的大掛逼自由發揮後,還收到了一個讓他十分蛋疼的消息!
魯達年初發行的唱片銷量雖然在亞洲各地都比他差了不少,但在內地,包括港澳台地區的行業內評價卻比他高得多。
這當然不是說魯達的創作能力比他強,而是唱功和歌詞的意境比他高了一檔。
這就很操蛋了,魯達這貨往好聽了說是英姿勃發,豪氣干雲,但實際上就是一副凶神惡煞的氣質,可偏偏作的曲,寫的詞,全都有種古風範。
但不得不說魯達的唱功確實比他高了不少,首先就是機能和音域比他還要出色,樂感、音準、咬字上也十分有天賦。
最牛逼的還是魯達的音色能厚重,也能亮麗,他那厚重的低音密度大,下沉強。中音卻是偏亮麗的音色,極其華麗優美。而升到高音區在具備穿透力的同時,還不會讓人感覺刺耳。
這樣的嗓子配合完整的技巧,魯達在現場演唱時哪怕升到B2,依舊可以做到連續咬字且清楚優美,類似「難念的經」這種高難度歌曲,現場唱當然怎麼都無法與錄音棚相比,但也有七八成水準了。
吳傑和魯達在音色上的天賦還算各有千秋,但在唱功的天賦上就明顯是魯達高了不少。
這貨又比他花費了更多精力在提高唱功上,現在已經能做到三腔共鳴貫通,節奏感和氣息的把控流暢自如,真假音的轉換也堪稱完美。
去年夏天,魯達發行的單曲唱片只有兩首歌,一首是《琵琶行》,一首是《精忠報國》,而兩首歌的傳唱度在國內都比他要強了不少。
今年春節過後,魯達在亞洲發行了第一張華語EP唱片,除了收錄先前的兩首歌外,還加入了《明月天涯》、《記游西》、《天命風流》、《霸王別姬》,總共六首歌。
這些當然都是資料庫里與「古風」或「中國風」搭邊的歌曲,水準則是頂級和上乘都有。
比如《霸王別姬》、《明月天涯》、《精忠報國》、《天命風流》便都算是上乘的作品,《琵琶行》和《記游西》則算是頂級的佳作了。
吳傑倒是覺得這六首歌在素質上不會差的太遠,實際都能算頂級的佳作。
但那首《琵琶行》在歌詞上有天然優勢,因為作詞的是白居易,這就讓一直對他們持批評態度,認為他們的作品是靡靡之音,不僅傷風敗俗,兼且離經叛道的兩岸三地老一輩音樂家們都不得不閉嘴了。
至於那首《精忠報國》當初在國內沒被罵,自然也是在歌詞上占了便宜。
中國這會還在和越南打仗,誰敢在這個檔口說三道四,魯達就敢直接去扣帽子,那時看誰吃得消。
但這次有一首歌還是被不少人做了文章,就是那首《記游西》。
這首歌吳傑並不建議魯達現在就拿出來,因為這首歌就是《牽絲戲》的改編,歌詞部分完全是西遊記的倒敘。
西遊記這本名著大家都知道正著能看,倒著也能看,然而兩種讀法從理解上就是南轅北轍了。
更是有不少人覺得正著看是故事,倒著看就是現實。
這當然是過度解讀,曲解了原著。
所以魯達這個倒敘的歌詞便給人留下了非常多的口實,擱在十年前絕對是反XX的典型,八成要粉身碎骨的那種。
但這顯然也是魯達故意為之,他就是要藉此顯示自己的卓爾不群,儘管這種標新立異顯得很刻意,但還是會吸引一大幫粉絲,畢竟這就是一個移風易俗,推新破舊的時代。
魯達這類打破常規的作品肯定會給許多年輕人一種撥雲見霧的錯覺,就像中二時期初讀《悟空傳》時的感覺一樣。
吳傑的建議是用其它作品代替,那首《西遊記倒敘》不如等幾年再拿出來,反正同水準的古風類歌曲,他的資料庫里有太多了。
魯達卻不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因為他這個年齡更高水準,特別是更高意境的歌詞,應該還寫不出來才對。
他現在這個年紀就應該是個缺乏對世界認識的中二患者,就應該被人利用忽悠,因為只有親身經歷過又幡然醒悟,清醒以後意志才會更加堅定。
所以將來那本《悟空傳》自然要由他來寫,幾年後他還要和金政委一塊去廣場散步,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公知們的領軍人物之一,才能不讓更多人被忽悠瘸。
這兩首主打歌《琵琶行》和《記游西》便是根據年齡選擇,一首是白居易的歌行,一首是中二時期讀了西遊記後的感悟。
他這個年紀寫出這兩首作品雖然還是讓人感到難以置信,但最多只能說明他是才華橫溢,或是天生不凡,不至於變成妖孽那麼驚世駭俗。
但不管怎麼說,魯達的六首作品無論詞曲都要比更偏流行的吳傑在境界上高了許多,甚至讓人有一種他真的就是魯智深轉世的感覺。
這些作品的歌詞不管是不是過於中二,不管是不是無意義的堆疊詞藻,無病呻吟,但確實或多或少帶有一些禪意和佛理,或帶有古代豪傑悲壯豪放、委婉悽美、快意恩仇、家國情懷的意境。
一般人能寫出一兩首倒還罷了,但所有作品全都是這種風格和水準,其實想想真還有那麼一點妖孽的味道!
現在國內對於他是不是魯智深轉世的問題,隨著氣功熱開始盛行,還真有不少人言之鑿鑿的說他是魯智深轉世,而吳傑則是林沖轉世,要不然這兩人怎麼如此意氣相投呢?
那首《天命風流》的歌詞便能證明這個猜測,這首歌怎麼看都像是寫的魯智深和林沖。
如果再推演一下,搞不好能從沈浪、陳浩南等人身上聯想到更多的天罡星和地煞星。
這些想法非常封建迷信,但也不怪大家會這麼想,因為這樣的歌讓魯達寫出來,再加上他這個姓氏和名字,怎麼能不讓人浮想聯翩呢?
現在連不少冒號看魯達都是又愛又怕,因為魯智深在官府眼裡可不是什麼好東西,將來去廣場散步還真有點危險,所以最好是溜達一圈就趕緊拉著金政委跑路,別真被一塊抓了典型,那就真是蛋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