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昨天殺豬,今天辦廠

  第230章 昨天殺豬,今天辦廠

  郭老闆顯得並不意外,笑了笑說道:「這個事,我肯定知道,去年我還去找過他的,可他嫌我的報價太高,又跑回去跟cube公司合作了,投資還挺大的,去自建生產線,可我說過,他們這樣做遲早會出問題。」

  「噢?你去找過他?」

  這個,林嶺東還真沒聽說過。

  「去過。」

  郭老闆點頭繼續說:「這個事我介入得早,92年的廣播電視展覽會我也去了的,在拉斯維加斯,cube是很小的一家公司,主要做晶片和微系統的,跟你走的路子一樣,搞工業開發,有一條1.2微米的光刻生產線,專做電視和收音機的解碼晶片,研究數位電視。」

  「這個,要講到現在的錄製水平,廣視用的標準7.1聲道,要轉成數字占的存儲量很大,一首歌曲需要7.4個GB才能裝下,一部電影要150個GB,他們研究出一種動態圖像壓縮技術,能將多媒體壓縮幾十倍,還有配套的解碼晶片,想要應用投產,可找好多人看了都說不行。」

  「模擬轉數字,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先不說技術如何,光是這存儲容量就不可能,要多大的硬碟才能裝下一部電影?」

  郭老闆不無輕視的笑道:「個人電腦,又不是拿來看電影的。」

  林嶺東很想回一句,以後的電腦,還真就是拿來看電影的。

  不僅電腦上看,直接聯網就可以看。

  可他不會蠢到去告訴他。

  這個年代,跟郭老闆說什麼雲伺服器,無異於痴人說夢。

  他也不會告訴郭老闆,以後的mp3立體聲壓縮技術,能將一首7個G的歌曲,壓縮到4mb,mp4壓縮技術,可以將200GB的影片,壓縮到20mb。

  在這個尋址內存還處在kb的年代,跟他們說這些理解不了。

  林嶺東:「然後呢,你又是怎麼找上他的?」

  「cube的老闆是個美籍華人,名字叫孫燕升。」

  郭老闆有著一口純粹的台島腔,這腔調很奇特,很有特色,這麼高大的一個老闆,說話卻挺好聽。

  「都是同胞嘛,當時我和孫總聊得挺好,我是親眼看到這個人過來的,他也是研究這個的,在安省的電視技術研究所上班,技術還是挺不錯,反正他們聊得挺好。」

  郭老闆自嘲的笑笑。

  「因為我不懂技術嘛,他們聊太深我也不清楚,後來留了名片,沒過多久,我就聽人說,這個人有了新思路,他將這項技術重新編碼,用到了模擬技術上,將鐳射影碟做到巴掌大小,壓縮了幾十倍的容量,又跑回去找到cube公司,花了7萬美金,讓對方幫忙研究解碼晶片。」

  「本來是一項數位技術,又搞回模擬上了。」

  「這一搞,就搞活了,你想,這項技術是多大的突破?」

  林嶺東點頭道:「我能理解。」

  他說的這個人,便是姜萬力,姜總,這個人可是開了不少先河,在華國科創界也是鼎鼎大名的人物,有很強的鑽研精神,做出了不少貢獻。

  可情商方面,實在捉急啊。

  在技術上一馬當先,敏銳的嗅覺還讓他找到商機,可搞技術的,始終是搞技術的,這一位在當初甚至自大的以為,沒有人能夠仿造他,就把專利這一塊兒選擇性忽略了。

  卻沒想到,技術被攻破之後,簡單到什麼程度?

  解碼晶片流出之後,僅僅幾天時間,就被台島的幾位散裝工程師逆反成功,將這項技術出以極低的價格出售給台島的幾大晶圓廠,台積電,世大,聯電,展開了瘋狂copy,各大電子廠家同步發力,各自生產配套組件,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整機復原。

  台島的電子產業鏈細分很早,大家都深諳上游產業鏈的道理,大家都賣皮帶,我就賣皮帶扣,米國的西部淘金熱,淘金的人越來越多,最後是賣鏟子的掙了大錢。

  從一開始,台島的電子產業鏈,就沒想過要賣整機的說法,零件上癮,當時台島有幾大PBC主板廠家,華碩,微星,技嘉,羅晟,將晶片和光頭接手,裝成主板出售。

  這可是電子產品,其一大特點是,集成化極高,根本就沒什麼機械運動部件,個人電腦這麼精深的玩意兒,一個小學生就能輕鬆的完成組裝,主板通電,插上CPU,裝個散熱器,內存條一插,硬碟一裝,連槽子都給你設計好的,傻瓜式組裝。

  沒有任何的技術要求,簡直有手就行!

  VCD的整機組裝更加簡單,只需將幾塊集成電路板用螺絲擰上,知道哪根線插在哪兒,看上10分鐘就能學會。

  內行人稱:「一把螺絲刀就是一個組裝廠。」

  組裝技術簡單,不需要多少投資,還沒有生產許可證的限制,市場已經打開,廣東又是散件水貨的聚集地,幾個因素湊到一起,VCD組裝廠如雨後春筍般蓬勃於珠江三角洲。

  摘了大桃子的,還是深諳市場竅門的廣東人,吸塑廠,板線廠都是現成的,大部份都有台資和港資背景,再加上還有郭大老闆這頭巨人,VCD元器件的配套系統在大陸也很快鋪開,有人專門提供線路板,專門有人提供機殼。不出方圓25公里,生產整機所需的元器件均可配齊。

  學一天就能會的技術,投幾萬元就能幹的事。

  於是在廣東出現「昨天殺豬,今天生產VCD」的現象。

  「床板工廠」遍布三角洲。

  一個人,一天可以組裝10台、20台,一家老少一天就能裝出幾十台。

  市場火爆時,每台機器賺100元、一天就賺幾千元錢。

  市場疲軟時,一台只賺10塊就出手,各大電子批發市場,連廁所里都貼滿VCD機的促銷GG。

  廣東的copy氛圍,不吹不黑,真是太強大了。

  在這種氛圍之下,還能崛起的都是營銷鬼才,商機大牛,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並不一定會發財,可第二個吃螃蟹的人,幾乎就穩賺不賠了。

  桃子摘得最大,崛起速度最快的是另一位老總,愛多公司的總經理胡大老闆,他僅僅中學畢業,進入一家電子廠上班,干小工打螺絲出身。

  當市場成熟之後,這位老闆籌集了80萬元入場,在中山建立「愛多」公司,靠營銷致勝,迅速壯大,後期拍下央視標王請成龍代言,還幹掉了飛利浦等大廠,成為VCD國產第一品牌。

  事成之後,這位胡大老闆也是老不害臊,甚至公開諷刺,發言稱:「愛多不會去做前期的產品開發,不會去做市場推廣工作,而是要站在別人的肩膀上,這是萬燕留給我們的教訓。」

  姜大老闆吐血三升,幾乎含恨而終。

  郭老闆搖頭道:「你恐怕理解不了,現在的鐳射影碟,還處在一歌一片的地步,主要是卡拉OK市場,一張鐳射影碟,只能刻錄5分鐘的圖像,電影的播放主力,仍需要錄像機來支持。」

  「可他這一項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