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將工具箱放進鑽地探測器的儲物倉,而後打開密封門,依次鑽進駕駛室。為了降低鑽地阻力,探測器的直徑進行了嚴格的限制,這就造成了駕駛室非常的狹小,三個大男人穿著艙外航天服坐到裡面,非常的擁擠逼仄。
謝端陽坐在了最前面的駕駛位上,他入坐之後,最先打開了設備的電源供應,艙內照明設備自動亮起,系統加電後快速啟動,各種儀器設備開始正常工作,各種紅綠指示燈開始閃爍,前方的綜合顯示屏上,顯示出各種傳感器讀數,和前方的監控畫面,一種科技感撲面而來。
鑽地探測器的主要工作地點是在地下深處,因此駕駛室進行了密封,配備了氧氣供應系統和溫度控制系統,可以滿足成員自由呼吸所需。三人坐進駕駛室,關閉艙門之後,系統就開始放氣加壓,很快就達到了一個標準大氣壓。喬瑞達三人摘下航天服的頭盔,試了一下呼吸和說話,完全沒有障礙。
謝端陽手動打開兩套通信系統,分別是地震波通信系統,和中微子通信系統,調節頻段和月球基地建立起聯繫。鑽地探測器需要經常深入地下深處,進行作業,普通的無線電,在岩石土壤或者水冰的阻隔下,會衰減的非常厲害,深入個幾十米就會丟失信號。換成地震波通信,就不會存在這種情況,在上百米甚至是幾百米的地下,也可以維持通信穩定。只不過地震波通信也有一個缺陷,那就是帶寬太低,傳輸速度快不起來,進行實時語音通信勉強能做到,進行視頻連線就會出現帶寬不足,嚴重卡頓現象。相比之下,中微子通信,優勢就要大很多,中微子的穿透性更強,甚至地球這樣的龐然大物也可以穿透,帶寬基本沒有限制,只要功率足夠,跨越地月距離,直接進行視頻連線都沒問題。所以目前鑽地探測器使用的主力通信設備,就是這套中微子通信系統,地震波通信只是做為備份使用。
通信很快建立成功,在顯示面板上,出現了左右兩個畫面,左側的是月球基地畫面,坐著劉梅、范子超等人。右側的是來自地球瑞達航天城飛控中心的畫面,顯示的主要成員是二十多位考古、外星文明研究、語言文字、密碼學等領域的專家教授。可以說為了這一次的外星飛船發掘,瑞達航天和國家已經做了最充分的準備,不搞到一些外星遺物,先進科技,都對不起這份付出。
「喂,這裡是鑽地探測器,現在進行一下通信測試。劉梅,你們那邊接收到了圖像清晰嗎,有沒有干擾?」
「圖像清晰完整,延遲很低,干擾目前沒有發現。」
「地球飛控中心呢,你們那邊看到的圖像清晰嗎,延遲有多少?」
「這裡是地球飛控中心,目前通信狀態良好,畫面還算清晰,不過延遲有些高,至少有2秒以上。」
「好吧,延遲兩秒,還算是正常範圍。哥幾個,系好安全帶,抓好扶手,咱們這就出發。」
謝端陽提醒了一句,而後按下啟動按鈕,探測器前端的巨大合金鑽頭,開始高速旋轉,整個機身都跟著震顫不休。鑽頭啟動之後,謝端陽一拉操縱杆,控制著鑽地探測器,向前行駛一段距離,而後一頭鑽進前幾次探測鑽出來的通道。此時鑽地探測器以近乎90度角垂直下降,喬瑞達三人基本處在一個水平狀態,如果不是安全帶束縛著,早就跌到了駕駛室前放艙壁上。這也得虧月球的引力比較小,人體體重也明顯減輕,如果是在地球上,長期保持這個狀態,肚子和肩膀非被安全帶勒紅不可。
鑽地探測器走的是老通道,不需要重新鑽探,是以下降速度非常快。前100米的通道,基本處於水冰內部,在探測器燈光的映襯下,整個通道晶瑩剔透,美輪美奐,就像進入了龍王的水晶宮殿。你很難相信,在距離地球38萬公里,一片荒蕪的月球上,竟然有這麼一大片的水冰,大自然的造物,當真神奇。通過視頻連線,看到如此美麗的場景,連飛控中心內那二十多個老專家都是嘖嘖稱奇。
「這個冰晶通道,真是太漂亮了,如果在其他地方看到這樣的畫面,我一定會以為是在地球上的南北極冰川拍攝的。」
「是呀,誰能想到,在月球的南極地區,還存在如此多的水冰呢。」
「你們說這片水冰的形成,會不會跟下面那艘外星飛船有關係呢?」
「有這個可能,畢竟兩者的距離太近了,水冰又正好位於外星飛船的上方,這實在太過巧合了。」
「也許這片水冰,就是外星人製造出來的,為的就是掩蓋他們的飛船。」
「如果這艘外星飛船,真的來自一萬多年以前,那個時候地球上的人類,還處在刀耕火種時代,根本沒有能力對月亮進行觀測,這艘外星飛船如此先進,有掩蓋的必要嗎。」
「年代實在太過久遠了,誰也說不清一萬年前的月球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就在專家們閒聊的時候,鑽地探測器已經深入地下百米有餘,鑽過了水冰範圍,進入到了月岩和月壤混合區域。這個地層,材質鬆軟,流動性大,原來的通道早就被月壤封死了,只能用鑽地探測器重新開闢線路,如此一來,下降速度反而慢了下來。
二十分鐘後,鑽地探測器終於鑽透了外星飛船上方的月壤層,當的一聲,撞在了飛船合金外殼上。接下來是劇烈的震動和刺耳的摩擦聲,通過機體,傳導到駕駛室內部。也是在這個時候,外置攝像頭拍攝的畫面,明顯受到了未知原因的干擾,畫面有些模糊,出現了雪花和橫紋,就像是老電視,信號不好的時候,呈現出來的樣子。
第一次乘坐鑽地探測器深入地下的喬瑞達,被這突如而來的震動和噪音嚇了一跳,有些慌張的詢問道:「這是怎麼了,這麼大的噪音和震動,難道咱們鑽到了月岩層?」
謝端陽查看了一下前攝像頭拍攝的影像,又觀察了一下幾個儀表的讀數,一臉淡定的說道:「看現在的深度,咱們應該是到達飛船的頂部了,剛剛探測器撞上的,就是飛船頂部的合金艙壁。」
「那這個監控圖像上出現的干擾現象,也是源於這艘外星飛船嗎?」
「對,這種未知干擾,只有接近外星飛船的時候,才會存在。這種干擾會影響所有的電子設備,包括攝像頭、通信器、各種傳感器等等,都會出現各種莫名奇妙的故障。」
謝端陽熟練操控鑽地探測器原地轉向,沿著外星飛船的外殼,橫向鑽探。再次前進了上百米距離之後,鑽地探測器終於摸到了飛船外殼的邊緣,接下來是一個斜向下的坡面。鑽地探測器沿著坡面,繼續向斜下方鑽探,持續深入一百幾十米,才到達斜面的邊沿。接下來是一個向內收的反斜面,也是那個疑似飛船大門存在的地方。
從前面幾次無人和有人的探測結果來看,整艘外星飛船呈現出一個草帽形狀,後面伸出三條尾巴,上面安裝了三個巨大引擎。飛船主體採用了未知合金材料,一體成型,外殼光滑平整,硬度極高。船體上還有一些開孔,猜測是一些武器的發射口。疑似飛船入口的地方,在草帽下沿,開口呈現長方形,寬度20米,高度40米。目前入口處有一扇非常厚重,也非常結實的大門擋著,人類發明的各種切割工具,幾乎試了一個遍,都沒能破壞這扇大門,目前最好的成績,只是在大門上留下一道淺淺的劃痕,其堅硬程度可想而知。
月球沒有磁場,鑽地探測器身在地下深處,也無法通過環月衛星定位,只能預估一個大體方向前進,所以定位沒有那麼精確。鑽地探測器來到探測器下沿的地方,距離大門還有不少的距離,向兩側各自摸索了上百米距離,才找到飛船入口所在的地方。
「到地方了,這裡就是外星飛船的入口。這扇大門整體光滑如鏡,只有底部正中,距離下邊沿兩米多的地方,有一個疑似密碼鍵盤的裝置,我們也嘗試輸入各種密碼組合,結果大門沒有任何反應。大門本身又太過結實,各種破拆工具,我們都嘗試了一遍,結果很不理想。」謝端陽指著監控屏幕中,模糊不清的大門,向喬瑞達解釋道。或許是大門這裡距離飛船核心更近的原因,對電子設備的干擾更嚴重了,高清攝像頭拍攝的圖像,已經糊成了一片,監控屏幕上只能看到一條大門輪廓,看不到任何的細節。
「說結果不理想,太高抬咱們了,這麼說吧,人類發明的各種切割工具,我們幾乎使用了一個遍,目前唯一的成果是在大門上留下了一道淺淺的劃痕,想要靠這些東西,打開這扇大門,基本不可能。」周小波也參與了多次大門破拆測試,對這扇大門的結實程度,有著清晰的認知。
「那,你們有沒有嘗試過,破壞大門周圍的艙壁呢,也許艙壁的材質沒有那麼結實呢?」喬瑞達開口詢問道。
「怎麼沒嘗試過,大門四邊的艙壁和飛船頂部的外殼材質一模一樣,又硬又耐磨,還有一種類似記憶金屬的自愈屬性,咱們的工具想要在上面劃出痕跡都難,更不要說是破拆了。」
「好吧,是我想當然了,這樣,咱們戴好頭盔,去外面看看吧。這裡的干擾也太厲害了,監控上什麼都看不清,不親眼看看實物,我也找不到打開大門的方法。」
「好的,大家都戴好頭盔,開啟氧氣供應,打開溫度維持系統。待會打開密封門出去之後,外面是真空環境,溫度非常低。」謝端陽提醒大家一番,當先戴上艙外航天服的頭盔,低頭調整好各種設置。喬瑞達有樣學樣,戴上頭盔,做好了出艙的準備。
見大家都做好準備之後,謝端陽這才按下操作台上的一個綠色按鈕,啟動開門程序,一陣坑坑坑的抽氣聲響過後,駕駛室內大部分空氣被抽氣泵抽走,儲存起來,以備下次使用。接下來密封艙門自動解鎖,謝端陽向外推開艙門,當先走了出去。喬瑞達緊跟其後,走出鑽地探測器,第一次踏足在外星飛船的艙壁上。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奇怪,這裡不是飛船的下沿嗎,下邊應該是懸空的,喬瑞達又是如何踩在飛船的艙壁上的,不會摔下去嗎。你別說,這還真的不會,前文說過,這艘外星飛船,就是月球南極引力異常的源頭,到了飛船的大門附近,對周邊引力的影響就更大了,以至於飛船對人體的引力,都超過了月球給與的重力,於是喬瑞達可以頭下腳上,行走在飛船下沿,如履平地,本人還沒啥感覺,感覺和行走在地面上差不多。
「這就是外星飛船形成的引力效應嗎,強度竟然這麼高,體驗上似乎比地球的重力還要更大一些。」
「確實如此,第一次下來的時候,我們測試過引力的強度,大概相當於1.5倍重力的樣子。咱們現在處於頭下腳上的懸掛狀態,引力還要抵消大概六分之一的重力,這才顯得壓力沒那麼大。」
出於破拆測試的需要,在這扇大門上方,早就被謝端陽等人開闢出了一個較大的空間,至少喬瑞達站起來,自由走動,沒有任何的影響。三人打開鑽地探測器的儲物倉,把三個工具箱拎出來。裝車的時候,在月球重力下,還不覺得多重,現在到了1.5倍引力下,再想拎起工具箱,就困難多了,艙外航天服的助力功能開到極限,才能勉強做到。好在工具箱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這種情況,底部安裝有四個輪子,完全可以放到平整的飛船大門上,推著走。(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