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重走兩萬五

  葉舟舒服地坐在沙發上,面前的茶几上擺放著各種各樣的燒烤、零食,陳昊家的兩個小姑娘吵吵鬧鬧地吃著東西,他則跟他老婆分別端坐在旁邊的兩張沙發上,有一搭沒一搭地跟葉舟閒聊。

  電視上即將開始播放的是這次硫矽電池宣傳直播的精選合集,畢竟全程直播過程雖然真實,但時間跨度過長,觀眾接受難度較高,所以,在完成了歷時6天7夜換人不換車的直播之後,央媒專門將過程中的關鍵點剪輯成了一個時長兩個多小時的視頻,作為特別節目在全頻道展播。

  「這次直播你看了全程嗎?」

  陳昊開口問道。

  「沒有,真沒時間看全程,不過斷斷續續也看了一些,每次打開直播的時候他們都是在路上,看點真的不多。不過,我聽說到達關鍵地點之後,節目的可看性上升了不少,可惜我一次也沒趕上。」

  「我也沒趕上,好在有特別節目可以看。我在網上看了觀眾的反饋,整體口碑非常不錯,但是還沒有形成出圈的效果,主要就是流程太長了。」

  「流程長也沒辦法,要追求真實性,就必須靠這樣的方式。等這期節目放完,我估計真正的宣傳效果就能顯現出來了。」

  陳昊點了點頭,看著屏幕上的片頭已經放完,便揮手招呼著兩個小孩坐下。

  「來,寶貝,過來看電視了。」

  陳昊家的兩個小女孩性格乖巧,雖然平時看著很活潑,但是在葉舟家裡又一直保持著一種分寸,這讓他大為驚嘆。

  得是什麼樣的家教才能教出這樣的小孩啊?

  比起網絡上那些熊孩子,簡直是天上和地下的區別。

  聽到陳昊的招呼後,兩個小孩一人一邊擠到了父母的懷裡,目光投向電視屏幕上那幾個大字。

  重走長征路。

  字幕逐漸消失,轉而傳入大家耳中的是主持人清脆悅耳的聲音。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贛省瑞金,這裡是兩萬五千里長征的出發地。」

  「1934年7月6日,由紅七軍團組成的工農紅軍北上先遣隊,從瑞金出發向閩浙皖贛邊挺進,擔負「調敵」任務,以保障主力紅軍順利突圍轉移。」

  「10日,中革軍委發布第五號命令《關於第一野戰縱隊組成及集中計劃的命令》,正式宣布將軍委、紅軍總部及其直屬隊組織第一野戰縱隊,與主力紅軍組成野戰軍同時行動,該命令還宣布一縱四個梯隊均於10月10日17時或18時分別從瑞金雲石山的梅坑、田心及九堡、洋溪等地出發,開始長征,標誌著紅軍長征出發號角的吹響。」

  「從這裡開始,紅軍在此後共進行了380餘次戰役戰鬥,攻占七百多座縣城,行程約二萬五千里。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與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下面我們為大家展示的是珍貴的歷史照片,這些照片記錄著80多年前這座城市的風貌。」

  「我們可以看到,照片上的戰士們衣著簡陋,背景上的建築破敗不堪,百姓們牽著騾馬、推著三輪車為紅軍運送物資。」

  「有許多戰士們腳上穿的是嶄新的布鞋,但是,在出發之後,他們的這雙鞋將會漸漸磨破、損壞,在之後換成草鞋,直到最後甚至赤腳趕路。」

  「這些照片真實反映著當時我們的國家積貧積弱的狀況,然而就是在那樣的狀況之下,我們的戰士們為了實現偉大的理想,仍舊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這條前途未卜的道路。」

  「因為他們的努力和犧牲,今日的瑞金、今日的贛省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提起一個名字,那就是被譽為『共和國第一國企』的中華鎢礦公司。」

  「自1932年掛牌開始、直到1934年紅軍長征之前,中華鎢礦公司的在職員工有5000人左右,平均每年可產鎢1800噸左右,利潤可達到600多萬,是蘇區70%經濟來源,這樣固定的收入養活了我們在外征戰的10萬紅軍,大大減輕了我們的壓力。」

  「而現在,這家更名為鐵山壠鎢礦的公司正在修建一座鎢礦石博物館,將紅色旅遊資源和工業旅遊特色結合在一起,用紅色文化賦予這座百年礦場新生。」

  「除此之外,我們現在還擁有了年產銅量世界前十的贛州銅業、產品形象根植於許多人心中的江鈴汽車集團、參於了本次硫矽電池項目的晶科能源公司,以及專門解決大家吃肉問題的正邦科技。」

  「這些企業繼承著革命先輩的遺志,正在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努力為我們國家、為我們民族創造更好的時代。」

  主持人的介紹結束,畫面跳轉,主持人出現在一條波濤滾滾的大河旁邊。

  「各位觀眾,經過十餘個小時的行程,我們已經來到了湘江河畔,我們的座駕依然表現良好,中途甚至只經過了一次充電。」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血戰湘江的遺址。」

  「1934年11月下旬,始自贛南的長征已進行了40多天,連續突破三道封鎖線的紅軍抵達全州、興安一線的湘江邊。」

  「在這裡,中革軍委下達了強渡湘江的命令。11月27、28日,紅1、紅3軍團各一部搶在敵軍之前趕到湘江,控制了湘江西岸界首至腳山鋪一線的渡河點,架設起5座浮橋。」

  「但是,由於前期損耗過大、行軍速度過慢,我們錯失了最佳的渡河時機,負責掩護渡江的各個部隊不得不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戰況慘烈,犧牲慘重,堅守界首以南高地的紅10團一天之內犧牲了兩任團長,向江邊運動的部隊在敵機勐烈轟炸下成片倒下。」

  「這一天,紅軍廣大指戰員同敵軍展開激烈搏殺,鮮血染紅了滔滔湘江水。」

  「直到12月1日17時,紅軍主力大部渡過湘江。掩護主力的紅5軍團34師、紅3軍團18團則被阻斷在了湘江西岸,大部分陣亡。」

  「年僅29歲的34師師長陳樹湘腹部中彈被俘後扯斷自己的腸子,壯烈犧牲。」

  「血戰湘江之後,中央紅軍銳減到3萬人,是整個長征過程中最危險的時刻之一。」

  「也正是在這樣的危險之下,才為我們的組織最終確立正確的領導奠定了基礎。」

  「回到如今,我們跨越湘江早已不需要搭建浮橋。」

  「2020年11月18日,歷時三年,湘江大橋全線貫通通車,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能夠看到的、遠處高聳入雲的大橋。」

  「這座大橋懸空於200多米的高空,橋樑全長1700米,在同類型橋樑中排行世界第七、亞洲第四。」

  「說到這裡,順便一提。」

  「目前全球最高的10座橋樑中,其中七座位於我國境內。」

  隨著快速閃過的橋樑榜單,畫面再次跳轉。

  「觀眾朋友們,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ZY會議遺址。」

  「我們的車況仍然良好,當然,工作人員的狀況也依然良好。」

  「我身後的這座小樓,就是當年那場重要會議的舉辦地點。在這裡,我們總結了前期失敗的經驗教訓,確立了偉大領袖的領導地位,制定了後續的任務及戰略方針。」

  「這次會議是一個生死存亡的轉折點,標誌著我們的組織開始走向成熟。」

  「在這場會議之後,大海航船有了舵手,而這名舵手,在此後短短一段時間之內,無數次挽救了我們的革命。」

  「現在,提起這座城市,我們首先想到的也許是茅台酒,但其實除此之外,它還是華夏長壽之鄉、華夏高品質綠茶產區、華夏名茶之鄉、華夏吉他製造之鄉。」

  「茶產業作為興業富民的大產業,在近三年內,累計帶動14萬貧困人口脫貧,帶動人均增收2400多元。」

  「在我們的採訪中,『生活好了』是茶農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觀眾朋友們,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赤水河畔,在這裡,曾經發生過長征史上、甚至是世界戰爭史上都留下了無比光輝的印記的典型戰例。」

  「四渡赤水。」

  「在這次戰役中,領袖指揮紅軍在三個月的時間六次穿越三條河流,轉戰川貴滇三省,巧妙地穿插於敵軍重兵集團圍剿之間,不斷創造戰機,在運動中大量殲滅敵人,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紅軍長征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

  「這次戰例的高明之處在哪?也許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例子來進行說明。」

  「在四渡赤水的第四渡,我軍留下了九軍團在敵軍的重重包圍中牽制迷惑敵軍,但領袖並沒有如其他人認為的那樣放棄、犧牲九軍團,而是在渡江之後,大部隊趁著敵人兵力空虛的風雨之夜,飛渡烏江,兵鋒直指重鎮貴陽!」

  「圍魏救趙,原本用於阻敵的九軍團壓力大減,為了救首席軍需官,敵人幾乎全部部隊都揮師南下,為阻敵的九軍團留下了喘息的機會。」

  「而進攻貴陽也只不過是虛招,在將敵軍部隊打得徹底回防之後,領袖率領紅軍向東作勢要度過清水河,誘騙敵人向東追擊,一下子將九軍團徹底從包圍中解脫出來。」

  「此後,九軍團在主力部隊的變相掩護之下徹底擺脫了敵軍,成功與主力部隊匯合,甚至在匯合後,我們從敵軍銜尾追殺的狀態,轉而與敵軍拉開了十餘天路程的距離。」

  「這次戰役將領袖的指揮智慧展現得淋漓盡致,如果用一句當下時髦的網絡語言來解釋的話,那就是:一場公平競技的遊戲中,領袖關閉了戰爭迷霧、開啟了透視。」

  「敵人的一舉一動,盡在他的掌握之中。」

  「在當今世界,即使通訊技術已經高度發達,但想要復現這樣的戰例也幾乎變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沒有人能真正看穿迷霧----除非,他的視線從空中而來。」

  「沒錯,我所指的,正是我們的北斗導航系統、高分轉向衛星遙感系統。」

  「這兩套系統配合,可以毫無壓力地將我們對地面情況的掌控精確到分米級別,這也就意味著,也許我們現在不需要擁有領袖那樣的天才智慧,也可以對戰場的形勢運籌帷幄了。」

  「當然,除了看向地面,我們也沒有忽略天空。」

  「天眼系統,口徑超過五百米,是世界範圍內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之一。」

  「從建成到現在,它已經發現了超過370顆從未被注意過的脈衝星,也為觀測宇宙中的特殊元素如中性氫提供了更好的條件。」

  「更重要的是,它不僅可以觀察星體,還可以觀測各種人造衛星,並且對有威脅的衛星發出預警,讓我們在地面上可以安下心來,不用害怕來自其他國家的太空打擊。」

  一張夜間的天眼燈火璀璨的畫面呈現在屏幕之上,片刻之後,畫面繼續跳轉。

  「觀眾朋友們,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飛奪瀘定橋遺址。」

  「1935年5月25日,紅軍部隊在四川省中西部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東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西岸北上,紅四團戰士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區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竟達240里,終於在5月29日凌晨6時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

  「此時我們所面臨的情況是,紅軍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後,要用僅有的幾隻小船將幾萬紅軍渡過河去,最快也要一個月的時間。然而敵人的追兵緊追不捨,形勢十分嚴竣。」

  「當急之下,5月26日上午,領袖、周公等人當即作出了奪取瀘定橋的指令。」

  「當時,百餘米的瀘定橋已被敵人拆去了約八十餘米的橋板,並以機槍、炮兵各一連於東橋頭高地組成密集火力,嚴密地封鎖著瀘定橋橋面。中午,紅四團在沙壩天主教堂內召開全團幹部會議,進行戰鬥動員,組織了由連長廖大珠、指導員王海雲率領的22名奪橋突擊隊。」

  「下午四點,22名勇士冒著槍林彈雨爬著光熘熘的鐵索鏈向東橋頭勐撲。」

  「三名戰士在王友才的率領下,緊跟在後,背著槍,一手抱木板,一手抓著鐵鏈,邊前進邊鋪橋板。」

  「當勇士們爬到橋中間時,敵人在東橋頭放起大火、妄圖以烈火阻擊紅軍奪橋。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烈焰,廖大珠一躍而起踏上橋板,撲向東橋頭,勇士們緊跟著也沖了上來,抽出馬刀,與敵人展開白刃戰。」

  「此時政委楊成武率領隊伍衝過東橋頭,打退了敵人的反撲,占領了瀘定城,迅速撲滅了橋頭大火。」

  「整個戰鬥僅用了兩個小時,便奇絕驚險地飛奪了瀘定橋,粉碎了敵人南追北堵欲藉助大渡河天險將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美夢。」

  「瀘定橋因此而成為長征時期的重要里程碑,為實現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合,最後北上陝北結束長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是革命史上不朽的篇章,有著『十三根鐵鏈噼開了通往共和國之路』的壯美讚譽,十大開國元帥,其中就有七位元帥長征時經過了瀘定橋。」

  「而在如今,我們依舊能夠看到當年鐵索橋的遺址。但是在同時,我們又不由得想問,難道真的沒有一種方法,能快速、安全地架起一座橋嗎?」

  「答桉是,有的。」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國產大型工程裝備在世界上嶄露頭角,其中就有我國製造的全球首款千噸級架橋機,即崑崙號架橋機。」

  「這款架橋機,不僅無需拆裝就能穿越隧道,同時還可抵禦7級強風,全世界僅此一台,其技術含量領先其他所有國家。」

  「這台造橋機在誕生後,也旋即參與了國內不少的重點工程項目,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崑崙號不僅承建了許多高鐵線路的建造,就連國內海上橋樑段最長的跨海高鐵高架橋——福廈高鐵,也是在崑崙號的幫助下才最終建成。」

  「除此之外,我軍也建立了一隻特殊的部隊----舟橋部隊。這隻部隊的最高記錄,是在35分鐘內搭建起一座橫跨數百米河面的大橋,並且可供坦克、裝甲車等重型裝備通過。」

  「現在,我們再也不用踏著搖搖欲墜的鐵索渡河了。」

  在主持人的介紹中,舟橋部隊的畫面閃過,隨後,鏡頭切換,主持人穿著防寒服,站在了一片高山之巔。

  「觀眾朋友們,我們現在位於夾金山上,我們的車子就停靠在下方的公路上,看來寒冷的氣候並沒有對這塊電池造成影響。」

  「各位可以看到,我從下車之後,光是站在這裡說話都已經很困難,遙想當年,我們的紅軍戰士,在氣候條件、交通條件極為惡劣的情況下,徒步翻越了這座大雪山,這是何等的壯舉。」

  「夾金山被當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在我們的紅軍隊伍到達時,老百姓曾經說過,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夾金山。」

  「這是一座不可思議的山,在傳說中,甚至連鳥兒都飛不過去,人更是應該遠離它,但無畏的紅軍卻偏偏要與命運抗爭。」

  「在翻越雪上的過程中,我們的隊伍里湧現出了無數的英雄事跡,也有無數人永遠地長眠於這片冰雪之下。」

  「其中,大家最耳熟能詳的例子,大概就是我們小學課文中曾經學過的《豐碑》了。」

  「一個不給自己發棉衣的軍需處長,一個鎮定自若地在生命的最後關頭,給自己點上一根旱菸的英勇戰士,他的形象,就如同其他所有埋骨與此的戰士一樣,將在我們的心中,築起一座豐碑。」

  「甚至,在我們現在身處的國道351公路之上,也許就矗立著戰士們的英魂。」

  「說到351公路,它是翻越夾金山的唯一通道。其中,夾金山埡口路段海拔高達4100餘米。每年冬季受冰雪影響,都會有長達3個月的交通管制,期間只有小型汽車才能通行,這極大地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但是,這樣的局面即將改變,因為在去年12月26日,夾金山隧道正式開工。」

  「按照設計標準,該隧道全長35公里,建設工期4年,設計時速60公里,全年、全天候可通車。」

  「夾金山,夾金山,鳥兒飛不過,凡人不可攀。要想越過夾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間!」

  「這句從長征時期流傳至今的民謠,在未來不久,就即將要被打破!」

  「而打破它的最關鍵的要素,正是我們的國產大型盾構機。」

  「2002年,盾構機項目列入國家重點項目,我們從一窮二白、摸爬滾打開始,僅僅6年,首台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複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橫空出世。」

  「核心技術封鎖被突破,此後十多年間,我們作為後來者,持續刷新著世界盾構領域的紀錄。」

  「去年7月,我國迄今研製的最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開始開疆拓土。這台盾構機直徑超過5層樓、身長相當於7節地鐵車廂、體重高達4300噸,由10萬個精密部件組成,號稱工程機械之王。它猶如一條鋼鐵穿山甲,能在山間、水底和城市地下鑽出一條條隧道,在未來,它也將被用於夾金山隧道工程之中。」

  畫面閃過一系列京華號盾構機的震撼圖片,隨後,鏡頭再一次跳轉。

  這一次,主持人出現在一片無垠的草地之上。

  「觀眾朋友們,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松潘濕地,也就是紅軍長征過草地所走過的那片草地。」

  「1934年到1935年,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先後通過草地,也就是松潘濕地,經過的地區包括今天的松潘縣、紅原縣、若爾蓋縣。」

  「松潘草地位於高原和盆地連接段的川西北草原,縱橫300餘公里,面積約52萬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由於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澤。水草盤根錯節,結成片片草甸,覆蓋於沼澤之上。」

  「草地氣候極為惡劣,年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下,雨雪風暴來去無常。」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之下,紅軍面臨的主要困難有三個,一怕泥沼、二怕下雨、三怕過河。」

  「這三者中任意一個,都會令行軍過程的難度大大增加,而當時戰士們面臨的,往往是三者同時存在。」

  「此外,過草地的過程中,我們的戰士還面臨了嚴重的食物緊缺。」

  「野菜,草,還有身上的皮帶,甚至是草鞋上的皮襻襻,鑼鼓的鼓皮,都成為了他們賴以生存的食物。」

  「金色魚鉤中所發生的故事,就發生在這片草地之上。」

  「根據我們多年前對老紅軍戰士的採訪,他曾經向我們展示過『皮帶三吃』的特殊技能。」

  「煮著吃、烤著吃、先煮再烤。」

  「這聽起來也許有些好笑,甚至我們採訪的時候,老戰士的表達也帶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自嘲意味,但是我們都知道,那是怎樣極端惡劣的條件,才能誕生出這樣令人心酸的技能。」

  「在這隻隊伍里,哪怕最高領袖,也逃脫不了挨餓的命運。」

  「紅軍戰士戴天福臨終前,曾經委託衛生員帶給領袖一個紙包,裡面是發給重病號的一小塊馬肉。他說,他沒有什麼牽掛的,只盼望革命成功。」

  「現在,我們的革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同時,也仍有漫長的道路需要去走。」

  「不過,至少從現在來看,松潘草地早已不是80年前的那個草地了。」

  「松潘縣境內約有13萬公頃的原始森林,這片森林現在是大熊貓、金絲猴、羚羊、梅花鹿等珍稀動物的樂園;巍峨的群山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尤其是聞名遐邇的漳臘黃金,更是以高純度、高品味而享譽世界;漫山遍野還生長著松貝、十天麻等近百種名貴中藥材。」

  「我們對這片區域的開發,保留了其最原始、也最純潔的模樣,相比起那些在國際上大談特談環保的別有用心的人,這樣做的意義,是不是更大一些呢?」

  畫面不斷閃過松潘草地的絕美風光,在眾人的驚嘆聲中,鏡頭再一次切換。

  「觀眾朋友們,現在,我們終於來到了這次兩萬五千里行程的最後一站,也就是聖地延安。」

  「在這裡,我們領導、指揮了此後兩次重大戰爭,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我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誕生了領袖思想,奠定了共和國的基石。延安孕育的延安精神,是我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的精神動力。」

  「我們此次的旅程走到了終點,但是,我們的時代征程,還遠遠沒有到達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