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終點又回到起點

  第1529章 終點又回到起點

  《大魚》這個影片名,其實對影迷來說,乍一看真的挺迷糊的,不過,好在李易的名頭頂在那裡。

  而隨著口碑的發酵,《大魚》的相關話題也越來越多。

  國內和國外,可以說影迷們的喜好從某種程度上還是有所不同的。

  同時看待問題的角度也會有所偏差。

  但是同樣的也有世界大同的東西,那就是親情!只不過側重不同而已。

  其實如同當初的《天堂電影院》裡面的多拉,多年沒有回去過,這在國內會有很多人難以理解他的這種行為。

  畢竟,按照我們國內的傳統來說,自古就有父母在不遠遊的說法!

  《電影周刊》的周清泉為《大魚》專門寫了一篇評論。

  標題是:「《大魚》的內核——定義「父親」這個詞的含義!」

  「父親,不知道在大家心裡是怎麼看待父親這一名稱的?

  可能有些人已經成為人父;

  可能有些人即將成為人父;

  可能有些看官正在學著怎麼成為好的父親;

  也可能作為父親的大家都會成為在自己孩子心中最棒的英雄。

  今天和大家一起來聊聊《大魚》這部作品!

  電影《大魚》雖然這個名字過於樸實無華,不利於院線的銷售,但是我相信任何一個認真看完這片子,並且為其深深打動的人應該會同意我的說法:只有《大魚》這兩個字的片名完全貼切地表達了電影的內容,那種夢幻般的色彩。

  《大魚》不是拍給所有的人看的,它給所有那些想試圖了解自己父親的人,獻給在現實世界中迷失、畏首畏尾、丟失了童年時代歡愉夢想的人。

  如果粗略的看過去,劇情並沒什麼複雜。

  愛吹牛的父親,愛較真的兒子。

  父親將自己的經歷添油加醋的編成了反覆演說的故事。

  兒子卻早已厭倦這些故事,甚至將這些故事認為都是謊言。

  在父親的彌留之際,兒子終於像父親一樣講起了故事。

  電影是以孩子的口吻來敘述其爸爸傳奇的一生,充滿了魔幻、隱喻和夢幻。

  故事的開始,父親愛德華年輕時,很愛給年幼的兒子講自己的傳奇經歷,他自稱在阿拉巴馬旅行推銷員時,經歷過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

  他的兒子威爾長大後並不相信,覺得是父親在虛榮和浮誇,父子關係漸漸疏離。

  他終於忍無可忍,在他的婚禮晚上,他們用爭吵作為婚禮宴會的結束語。自此,父子之間停止了溝通,再沒有交談。

  鏡頭回到愛德華小時候,在家的附近有一個沼澤,裡面住著一個巫婆,愛德華約小夥伴們去探尋女巫的秘密。結果發現它的一個眼睛可以看到人的死亡。

  愛德華發現自己的身體在猛長,這時愛德華發現他自己已經長大。他要離開這個小鎮,要出去冒險,因此他結識了巨人一起去冒險。

  其實不管這些故事,到底是真或者假,但是我想看到那一幕幕,很多人會想起這和年輕的我們很像,就在某一天發現自己長大了,要到更遠方去冒險,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天地。

  在冒險的旅途中,和巨人走散,愛德華獨自一人來到幽靈鎮。

  幽靈鎮一個美妙的人間天堂,如同世外桃園一般,短暫的停留之後,他發現他的未來不在這裡。

  他毅然的離開美妙如童話般的幽靈鎮去追求生命的未知。在期間他被好多人使用各種手段挽留。

  這難道不像我們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當我們覺得這份工作不適合的時候。家人的勸說,朋友的勸說,老闆的挽留,我們有多少人還是會決定自己的初衷呢,不顧一切的奔跑?

  他和巨人來到了一個馬戲團愛德華碰到了他未來的妻子桑德拉,巨人留在馬戲團里快樂的生活著。為了找到她愛德華免費給馬戲團幹了三年的苦力活。

  經歷千辛萬苦,終於找到她的聯繫方式也僅僅是個聯繫方式。

  愛德華知道桑德拉喜歡黃水仙,鋪了滿地的黃水仙,把宿舍門前變成一片花海,她卻告訴愛德華,她已經有男朋友,男朋友是愛德華小時候的朋友,經歷被打被侮辱的愛德華終於抱得美人歸。

  在那一刻,愛德華做了他一生最重要的決定,不管做什麼,都要愛著她。

  那一刻,我在想如果是我們,遇到自認為將會相伴終生的桑德拉,會義無反顧,受盡折磨和屈辱也要娶她嗎?大多數初戀無疾而終,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可是看完這部電影,我們會發現,沒有什麼東西是必然的,之所以初戀總是無疾而終,我想更多的還是因為愛的對方不夠。

  還有很多很多故事沒說過,在戰場上遇到連體的美女,重建幽靈鎮,等等。

  我們再回到年邁的愛德華,此時的他已經病入膏肓,在父親生命的尾聲,兒子重回父親身邊,試圖用行動探求父親真實的一生,隨著對真相的逐漸了解,發現父親所說的話都是真的,此刻的他就像是失去玩具的小孩,哭的泣不成聲。

  臨終最後一刻,兒子用最深情的愛完成了父親的遺願,幫父親講完人生故事的結尾場景:在他一生中遇到的所有親人和朋友的祝福與見證下,愛德華被兒子抱到湖邊,演身為故事中多次提到的那條永遠不會被抓到的大魚,自由地游向遠方。

  以故事開場,也以故事結尾,父子倆的和解,是那麼自然,在故事中,他們心意相通,終於讀懂了彼此。

  最讓人欣慰和欣賞的是電影的結局,說實話,最初的時候,我一直以為,李易導演會用他最擅長的煽情的方式,在結局給我們來一場大悲慟,可是結果卻大大出乎了預料。

  在葬禮上,一個個父親故事中的原型人物陸續出現在兒子的視野中,「巨人」沒有故事中的那麼高大,「雙胞胎姐妹」也不是連體的……大家齊聚一堂,沒有哀傷,都在津津有味講述他們曾經和父親在一起的美妙時刻。

  此時,兒子開心地笑了,他明白了父親偉大的一生,體悟到了「誇張」背後的大愛,父親的一生是不朽的一生。

  這個結局真的出人意料,但是卻又令人拍案叫絕。

  愛德華的一生,都帶給人歡樂,那麼他的離去,必然也是如此!不必為他悲傷,因為他的人生本就是精彩而不朽的一生,哪怕是在臨終的時候,他也化身大魚,游向遠方。

  影片的最後,在夢幻般藍色薄霧籠罩著河流上,一條大魚突然躍出水面,充滿生機,無限自由。而無盡的河水沉默著繼續向前無盡流淌,似幻似真。

  愛德華用前半生體驗生命的意義,用後半生樂此不疲講述傳奇的人生故事,為周圍的人帶來無盡的激勵和快樂。

  當我們在孩童時代,父親是無所不能的神。他有強勁有力的臂膀能把我們高高拋起,他有扎人的鬍子擁抱的時候會帶來刺痛,他可以解答你所有的問題他無所不知後來我們逐漸長大,發現他們並非萬能,在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們有和我們一樣多的麻煩和困惑,他們一點點從我們生命中隱退,因為他們不在那麼重要,因為我們慢慢能用自己的肩膀扛起天空。

  其實不然,他們一直都在引領我們前進的方式,只是指引的方式不同。多年以後,我們終於認識到,他們那樣做只是出於愛。」

  當然,一部電影火熱起來,也會延伸出來許多「過度」的解讀。

  比如有一位影評人就覺得《大魚》裡面處處蘊含著隱喻!

  「這部電影充滿了對人生各個階段的不同的隱喻,從出生開始,愛德華就自視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他滑落在地,穿越一層層危險卻毫髮無損,像不像新生命孕育的過程呢?

  年幼的時候,他和小夥伴去探險,他勇敢地向女巫提出要求,探究過死亡(生命)就近是怎麼一回事。

  後來,他成長,變得熱情,樂於助人,並且精力旺盛,他對生活的小世界再也不滿足,便和屬於大城市的人一起去更大的世界闖蕩,他選擇了別人沒敢選擇的恐怖道路,卻意外地來到了世外桃源,這安逸幸福的小鎮,其實正是愛德華安穩幸福階段的象徵,其實也如同我們常常說到的每個人的舒適圈!

  還記得那些被掛在高處的鞋子嗎?這個鏡頭太有趣了,但是這卻是一個很好的隱喻,隱喻他們「不想再前進」,滿足於當下!但是愛德華卻「去的太早」,因為他在年輕的時候就可以享受到安穩和幸福了,但是他的心卻還嚮往著詩和遠方,於是他衝破荊棘困難重新去追求他嚮往的!

  愛德華來到大城市,這裡的確讓他大開眼界,就好比一個五光十色的馬戲團,朋友因為一技之長被資本奴役著,愛德華此時卻從未以金錢為目標,他留下了,是因為要追求他的夢中女孩!

  他的心是那樣的真摯,為了愛情願意失去金錢和自由,只是追求愛情的過程並不那麼順利,可是他並不奢求,也只在關鍵的時候採取行動,他的行為其實也代表了真正的愛情應該包含的東西:純粹,付出,執著和勇敢,當然還有從一而終的承諾!

  有了愛情之後,他卻不得不去承擔起自己的另外一個責任,去參軍,去上戰場,其實在精神層面上,也象徵了個人感情在發展之中所需要經歷的磨難,挫折和離別,最後才確定兩人將永遠地在一起!

  在之後,愛德華的重心開始轉向了家庭,他為家庭奔波的同時,也有時間陪伴在家人的身邊,生活雖然步入了正軌,經濟問題終於無憂之後,他回到了曾經的小鎮上,曾經安逸幸福的生活,他現在終於可以享受(面對)了,但是不是一切都如同當初那樣一直在等待著他。

  他需要通過自己的雙手再次將安逸和幸福打造出來。

  在愛德華的人生軌跡之中,也出現了許多帶有隱喻的人,第一個,自然不得不提的是,童年時期的那個女巫,也就是他在小鎮上認識的珍妮,她出現在愛德華「認識死亡」和「幫助重生」兩個節點上,並被愛德華賦予了兩個時間線,還原下來應該是童年時期的天真美好充滿希望的珍妮,成長之後竟成了枯萎的花朵,這一種變化讓愛德華認識到了生命的無常和死亡!

  而面對別人的「死亡」,他採取的態度是幫助她戰勝困難,幫助她重新拾起希望,他自己也從中明白到,對於別人的同情不等於愛,他的愛只在他的妻子一個人身上。

  第二個巨人!

  巨人其實代表著那些有特殊才能的人,這樣的才能在一個小鎮裡面是容不下身的,他需要到更大的世界裡才會獲得認可,施展一技之長,愛德華明顯的很清楚這一點!

  第三個,馬戲團老闆!

  老闆的真身是一頭狼,半夜會變身痛苦地掙扎,可以看做是他在金錢的欲望之中迷失了自我,他不知道自己是一頭兇狠的惡狼還是自己,從葬禮上他和巨人共同出席,李易導演還是給了這位狼人老闆一個積極的結果,他做回了自己,並且有知己相伴!

  第四個,連體雙胞胎!

  或許是導演開了個玩笑來諷刺,在人類社會當中雙胞胎就應該是形影不離,被視同一個個體存在,當最後兩人同時出現在視角之中,你是否才意識到她們是兩個人?

  最後的最後,當然是那條大魚了!

  它到底是誰?

  在這部作品之中,他自然是愛德華本人,在他兒子的敘述的死亡方式里,他終於變回了大魚,一條沒有人能抓住,稱霸水中,自由自在的大魚。

  大魚曾經英名遠播,曾經受到過各種各樣的誘惑,卻沒有上鉤,唯獨吞下了那一枚象徵著愛情婚姻和家庭的戒指,大魚將這枚戒指歸還給愛德華手中,我相信那一刻,愛德華是相信自己終於體會到了婚姻和家庭的真諦,不再嚮往那詩和遠方,不再遠遊四方,而是留下來,陪伴在家人的身邊。

  當然,沒有一種隱喻是有固定的解釋的,這僅僅是我自己看到的,不同經歷的人,我相信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