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陽關

  第149章 陽關

  孟子見到自己當年的友人,就對他笑著說道:

  「我當年不懂仁義的道理,又天生喜歡模仿他人,所以才會做那樣的事啊!」

  「現在我明白了君子應該有的品格是什麼模樣,這才不願意旁觀禽獸臨死之前的悽慘。」

  何博就跟他槓,「那你覺得殺豬屠狗,是一種損害人之善心的惡行嗎?」

  孟軻說,「廚師和屠夫屠宰割肉,這是他們的職責所在,我不能因為自己的不忍,而要求他們違背自己的職責。」

  「而且正因有他們,君子才可以坦然的享受到美味的肉食,而不用因為見到禽獸之死而產生惶恐難受的情緒。」

  雖然仁義,

  但老祖宗的實用天性,

  在孟軻身上還是有所體現的人有隱之心,

  所以見到可憐動物,難免不忍。

  但吃肉也是人之所需,不能放棄。

  所以乾脆「遠厄廚」,沒看見就行!

  何博當即就說,「講的好!」

  「我要在你的傳記里,把這件事記在你小時候看殺豬的那段後面!」

  孟軻一聽,先是疑惑,轉而驚訝起來。

  他哭笑不得,「這種事,也值得您出手嗎?」

  鬼神竟然親自給他立傳了?

  這樣的「榮幸」,他可承受不住!

  「你還要繼續去講學嗎?」

  何博把自己帶來的東西扔給孟軻弟子,任由讓他們去旁邊驚嘆,然後詢問孟。

  「是的。」

  孟軻只是回老家休息,又不是自閉了。

  他武裝講學的道路,還有很長一段沒走呢!

  「那各忙各的吧,我之後也要去西域了!」

  這兩年來,

  何博艱難的翻過了南山,總算把自己潤到了黑河,也就是現在的弱水之中。

  等再從弱水翻過一座山嶺,就可以到達端水(疏勒河)流域了!

  西域之地,就在眼前!

  而到達弱水後,何博跟黃河母親也算徹底斷開了聯繫,潤出了諸夏的傳統領域。

  雖然還是想回就回,

  但終究沒辦法像以前那樣,任何風吹草動,就能及時收到。

  而以何博的憊懶,也不可能為了圖個及時接收信息,就每時每刻的往返於西域和諸夏之間。

  反正這麼多年了,

  諸夏這邊一直都在打仗,去年和今年相比,頂多就是少打了幾場,或者多打了幾場。

  還不如先去西域看看綠洲!

  根據張儀的說法,

  現在的西域可比後世要繁華許多,擁有不少綠洲跟河流。

  何博根據張儀提供的路線,已經知道潤到端水裡面後,自己該怎麼做了一端水流入鹽澤,也就是後世早已乾涸的羅布泊。

  而此時此刻,

  羅布泊仍舊存在,並且水量充足,許多西域之河,都注入其中。

  何博完全可以憑藉羅布泊,一點點把西域變成自己的樣子!

  畢竟西域的整體地形,就是被眾多山脈包裹起來的大盆地。

  這樣的地形,讓河流基本上,也沿著山脈分布。

  何博憑此真就能做到我把西域包圍了!

  而一想到這樣的美事,

  何博就忍不住輕哼起來!

  此時唯一不妙的地方,

  就是越往西域那邊,山就越高聳,而且山體連綿。

  而河水則是多依賴於高山融雪,流不綿長,常常斷斷續續的。

  何博沒辦法像在諸夏時一樣,從一條大河,直接潤到另外一條大河裡面去。

  他走走停停的,潤完一段水就要爬上一截山,才能重新潤入新的河流之中。

  耗費的時間,

  可比之前長太多了!

  光是把浩門川跟它發源的南山收入魔下的耗時,就足夠秦國的商隊在河西走廊里進進出出好幾遍,把大斗拔谷變成秦人的模樣了!

  一想到這幾年,秦國的商隊帶著一大批貨物出發去西域,又帶著一大批財寶從西域回來,而自己只能慢吞吞的蠕動著,看河西走廊的戎狄們放牧牛馬,

  何博就停止了輕哼。

  新夏,

  相國趙歸正受命,巡視陽關的修建。

  這片地方,

  在歷時兩年,獻祭了無數的奴隸,讓新夏征討犍陀羅所俘獲的人與財消耗了大半後,終於落成。

  城牆是就地取材,用泥土不斷夯擊而成的,然後從信度那邊,砍伐了高大的樹木,運送過來,做成了城門和向外防禦的尖刺。

  期間種種辛苦,

  趙歸都不想多提。

  只能說有賴於那些源自犍陀羅的奴隸足夠吃苦耐勞,即便壓迫的嚴重,也少有反抗,讓新夏得以把這個山口粗糙的糊堵上了。

  不過即便如此,

  陽關也不是十分高大。

  除卻地形和資源的受限外,

  還有政令的緣故:

  新夏在仔細考察了當地的地形後,覺得山口雖然最狹窄處才二里地,但整體上山道綿長,和父輩筆記中記載的,從秦國走向西域之時的那條谷道很相似,只是不如其狹長罷了。

  而既然狹長,那隻簡單堵上一個口子,還是擋不住過於強大的外敵的。

  於是夏君決定,從陽關開始,沿著山道通向新夏本土的方向,修建一些烽火台。

  一旦出了問題,

  就點燃烽火,讓飄蕩的烽煙,替新夏宣告敵人的到來。

  但這不是個簡單的工程。

  消耗的資源肉眼可見的巨大,

  國中也有許多人,因此對夏君產生了抱怨。

  他們的觀點很直接,

  認為修這個東西一點用都沒有,就連陽關都是沒必要的。

  「為什麼還要修呢?」

  「當初要修建陽關,只是為了消耗過多的犍陀羅奴隸啊!」

  就在趙歸視察工程的時候,

  有人找到國君安,對他說道,「當初吞併鍵陀羅後,因為對方投降的太快使得我國收攏了太多蠻夷。」

  「國君您擔心殺降不吉,會引來災禍,所以不願意大開殺戒,這個臣是理解的。」

  「國君您不想讓過多的蠻夷在國內生活,以防雜草侵占了生長糧食的土地改變了國人的風貌文化,這個臣也是理解的。」

  「所以當您下令,將大批俘虜遷移到興山那裡,利用修建城關的機會,去把他們當做耗材處理掉,我們沒有任何的阻攔。」

  興山,

  也就是山口所在的那條山脈。

  因為父輩穿過這條山脈後,便建立了新夏,繁衍出了他們,所以便認為這條山脈代表著新夏的興起和強盛,故而被如此命名。

  「但現在犍陀羅被消滅,已經有三年了。」

  「蠻夷的國度被傾覆,諸夏君子的文化得到傳播,正應該是修養發展的時候,好教化殘存的蠻夷,壯大國力,加強和西域,乃至於諸夏本土的聯絡,為什麼還要堵塞興山山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