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射手
對於正規羅馬軍團兵的待遇,幾乎所有輔助兵都是眼饞羨慕的,收入不算低不說,還有各種隱形或者有形的福利待遇和優待政策,這樣的士兵就算羅馬帝國也沒辦法供養太多,只能走精兵路線。
這個時空生產力水平高一截暫且不論,另一個時空有五千萬人的羅馬帝國最終只能養得起十五萬軍團兵和十五萬配套的輔助步兵,這個時空軍隊數量和人口數量相對來說更多不少,但也沒奢侈到優待輔助步兵的程度。
除去那些為了羅馬公民身份而奮鬥的輔助兵可能鬥志高昂之外,剩下大部分輔助兵都是就地取材,得過且過有什麼算什麼的類型。他們的服役地點通常會在家鄉附近,而不會像羅馬軍團兵那樣滿世界部署,可能今年安排在尼羅河,明年就要去萊茵河駐紮。
就古代世界的情況來說,軍團兵這樣的例子反而是極少數,只有那麼幾個國家有戍邊的需求,也只有幾個國家養得起精銳常備軍。
有一點就算不喜歡也要承認──持續了很長時間的制度,哪怕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也肯定在某些方面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羅馬的輔助兵制度也是這樣,雖然戰鬥力低下品質不穩定,但這樣的成本低廉,還能穩定將一部分服役的優質青壯年變為羅馬公民,還是有不少優點的。養那些常備軍就已經讓帝國的財政狀況不堪重負,年景不好的話,皇帝或者富裕的元老有時候要拿自己的私產來補貼國庫才能維持下去。
奧維爾認為現在羅馬帝國的軍事開支都太大了,應該想辦法適當削減,自然不會異想天開讓輔助兵也全部變成常備軍,輔助軍的主力應該還是以這些散裝部隊為主,畢竟便宜大碗,他只想要養一支精銳的輔助部隊,能讓他們跟著軍團兵南征北戰,發揮穩定的那種。
埃及、希臘、北非不是沒有這樣的部隊,他想在高盧復刻一支更加職業化精英化的例子出來,通過這支部隊讓羅馬帝國內部的某些將領看到軍事革新的必要性。
當地人對羅馬人的觀感並不好,就算後來讓娜和吉爾.德雷斯等人盡力調和矛盾了也是如此,不過奧維爾跟蒂雅都相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招不上來人應該從自己這邊找找原因,是不是錢沒給夠待遇不夠好。
他們兩個口袋裡錢不多,不過繳獲充公的田莊還是有不少的,為了刺激當地人參軍,他和蒂雅商量之後宣布,要徵募一支優秀的特殊輔助軍,服役年限從二十五年縮短到十五年,除了常規的授予公民身份、發獎狀之外這些人還能參與戰利品分配,並且在退伍的時候還能分到一塊土地,土地從貴族的田莊裡面分割,每一塊都是足夠一家人耕種生活的大小。
消息散播出去之後,前來報名的人就多了很多,奧維爾甚至都有了挑選的餘裕,從裡面篩出來兩千人,基本上都有射箭基礎,這就是他射手部隊的苗子了。
…………
「所以這就是你的最終成品嗎?」
蒂雅手裡握著一張弩,這不是這種武器第一次出現在地中海,但還是挺新鮮的玩意。跟歐洲後期的鋼弩不同,這是木質複合弩,歐洲也有一小段時間流行過這種武器,據說是東方來的遊牧民族或者波斯人的影響。
「吸收了之前那些角弓的製作經驗,你應該知道這東西和弓箭差別在哪,對於不愛射箭的羅馬人來說,這可比弓好擺弄多了。尋常弓手射出去七八箭狀態就會開始下滑,用腳或者滑輪組給弩上弦的話,射光一壺箭也未必會很累。」
蒂雅試過一壺箭之後也發現了優點:「也就是說,讓沒射過箭的新手進行短時間練習,這種弩就差不多能形成戰鬥力了,準確度和耐久度相比較弓箭都可以有所提升是嗎?」
「大概如此,但對於精英射手來說就有些畫蛇添足了,弩射兩發箭的時間,快的弓手可以射出去六七箭甚至更多,只要弓箭手不力竭雙方的射速就沒法比,就算軍陣中使用精準度沒那麼重要吧,總歸也還是會有點差距。」
對於弓弩誰更優秀這種問題,奧維爾更傾向於互有勝負,起碼弓箭的拋射能力和射速都是弩箭不能比擬的,對射時候弩箭很吃虧,但弩箭有個最大的優點就是門檻低,下限高。
舉極端點的例子,現代人展示投石索技能的時候命中過將近二百米開外的正常靶子,這射程比奧維爾手裡很多弓弩都嚇人,但不妨礙大部分投石手只能把石頭丟出去二三十米遠,準確度還跟皮繩的價格相反的感人肺腑。
軍隊不是展示個人武藝的地方,讓所有人都能發揮出來差不多的效果才是好事,弩箭就很滿足要求。
如果羅馬是有深厚射箭傳統的文明估計看不上這些東西,但問題就在於他們沒有,一直以來民間都只拿弓箭當作打獵和娛樂用的玩具而非作戰殺人兵器,他們的射手水平不一定比騎兵水平強多少,還是用保底好用的東西實在點。
蒂雅也深知這點:「對我們來說這都不叫問題,因為本來就沒有幾個優質射手。我更關心的是這東西可以做到多少磅,射程多少,每個月可以做幾個,這是軍營裡面用而不是小打小鬧做著玩的。」
「反正不影響攜帶,行軍打仗不說方便但也不麻煩。射程大概在百米之內可以射穿一部分亞麻甲冑,七十幾米的位置可以射穿軍團兵的大盾牌,四十米之內效果就比較值得期待了,我相信這東西潛力肯定還是不小的。產量不怎麼樣,工匠中會做弩的只有少數我從羅馬帶過來的師傅,推廣技術需要時間。半年差不多能武裝出來五百人,後面等技術推廣開之後應該能好些。」
「聽上去不錯但是還有個問題,造價怎麼樣?」
「不便宜但是也沒貴的誇張,材料費還算負擔得起,我在想辦法簡化生產工序降低成本,可還需要時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