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底層

  小兒夜驚這種病症,醫學角度一般認為是孩子身體缺乏某種元素,才會造成這樣的症狀。

  在醫院治療短時間不能緩解的話,就是各種檢查孩子體內究竟缺乏了什么元素。

  秦詠慧帶著孩子拜過菩薩,張嵐給施展了一次普度眾生,大人和孩子都施展了一次。

  一開始的時候可能是受驚引起的,再加上挑食之類的引起的身體某種微量元素的缺乏。

  但這麼長時間過去,不停的哭鬧已經不是原來的補充維生素就能解決的了。

  隨著蓮花浮現,紅色光芒垂落,秦詠慧抱著的孩子打了一個大大的哈欠,沒一會就陷入了沉沉的睡眠。

  把孩子送到客房裡休息,秦詠慧的神色輕鬆了許多,說話之間一開始的鬱氣也少了許多。

  一旁的程立強神色也和緩了許多,有的時候,當孩子不停的哭鬧的時候,就是再穩重的人,也會忍不住心裡的情緒。

  靜下心來的秦詠慧和秦詠君在閒聊,無意之中秦詠慧說起了帶孩子的辛苦,話里話外的意思就是做女人太辛苦了,還是做男人好。

  順便還討論起了現在網絡上掀起的風潮,張嵐在旁邊聽了一會之後,就起身出了屋子。

  秦詠慧言語中的話語讓張嵐不能苟同,但是因為是客人的原故,張嵐也不好反駁。

  雖然秦詠慧說的也有點道理,比如說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停滯,普通階層的女性退路越來越少之類的。但實際中,張嵐比秦詠慧更了解底層的農村家庭男女情況是什麼樣子。

  這種事情和秦詠慧這樣的人來說,是沒有多大的關係的,因為沒有退路這個概念永遠只是下層階級的泛式悲哀。

  普通女性的確是沒有退路的,相比起同樣普通的男性來說,一個女性所能夠得到家庭資源的傾斜是要更少的。

  這種現象並不稀奇,相反它很常見。因為我們很少會目睹一個家庭願意拼盡全力去推動下一代女性往上攀爬,特別是在多子女的情況下。

  在當今的婚姻制度中,由於婆家和娘家這個機制的存在,絕大多數普通女性從出生開始就是一個所謂的可流通物品,她們會在固定的年齡,固定的身體發育階段,像河水一樣穿過原生家庭的地下隧道,然後流向其他的家庭。

  這一切都是沉默無聲,且習以為常的。由於這樣的機制,導致了女兒這個角色並不能承擔原生家庭全部的贍養責任,因為嫁到哪兒去就成了哪家的人,這是個普遍的民間認知。

  所以這就形成了一個非常怪誕的事實。當一個女孩伴隨著啼哭誕生在產房裡的時候,賦予她生命的父母便已經和她之間有了天然的防備與疏離。

  普通家庭對女兒的投資是謹慎的,相比起孤注一擲的付出,他們明顯有著更好的其他選擇。要麼嘗試二胎,三胎以博得一個完全屬於自己家庭的男嬰,要麼為女兒在將來找到一個足夠合適且能幫襯的婆家。

  這兩個選擇在風險性上都遠小於傾盡全力地培養獨生女。因為養老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而拋開那些關於親情的讚歌不提,血緣關係在物質社會中本身也很現實。

  越是貧瘠的家庭,就越不可能賭上所有的資源去培養和扶持女兒,因為底層父母是被迫性精明,他們沒有寬裕感情的從容條件,自然就會精打細算。

  於是窘迫的境地就在於此,普通家庭的女性能夠得到來自於家庭的助力通常都是殘缺的,是不完整的。這意味著她們的處境將更為孤立。

  而伴隨著年歲的增長,學識的填補,這種處境並不會得到多大的改善,因為接下來就將要面對一個還要嚴峻的問題,婚姻與生育。

  民間俗定的婚姻年齡,通常情況下這個年齡會分布在二十二到二十八之間,男人可以靠後一些,女性則在生育因素的考量下會更靠前。

  這個婚姻年齡段決定了許多普通女性在剛剛邁入工作的時候,就必須面對原生家庭帶來的婚姻壓力。

  而此時要麼選擇對抗原生家庭,要麼選擇妥協。從理想化的角度上來說,在這個年紀締結婚姻,它的好處是女性可以在身體素質較強的時候生育子女,兩個家庭的結合也可以為事業的初期提供助力,雙方並不多麼年邁的父母還可以幫襯著照料孫輩。

  但現實情況是什麼。不幸福的婚姻是多數,滿地雞毛的婆家是多數,精明不想沾事的娘家是多數,夫妻結合共同負債的是多數。

  張嵐在短視頻平台上看到一個視頻,一個離婚的農村女人,她的戶口沒有地方接收,前夫那裡不接收,想遷回老家卻困難重重,一是父母嫌丟人,二是村里人也不接受。

  她本身是社會底層女性,靠自己買房落戶也不現實。因為多年來她一直在家帶孩子,在婚姻里消耗,耽誤了通過工作換取保障的機會。

  在那個視頻的評論中,很多人建議這個女人再找個男人嫁了,把戶口遷到這個男人家裡。很多基層女性就是這樣做的,在現實壓力下,不停地離婚再結婚。

  很多基層女性雖然不明白導致這種境遇的原因是什麼,只能模糊地發出女孩子長大了沒有家的感慨。

  現代社會普通女性和男性一樣,擺在眼面前且將伴隨一生的問題,就是試錯空間太窄了。

  窄的就像是一個高高的陳年門檻兒。跨過去的女人笑的嬌媚又動人,披著白襖坐在院子裡燒著茶,享受著更高層的精神供應,跨不過去的女人則大多披頭散髮一頭撞在門檻兒上,既垂頭喪氣流了血破了相,又一輩子留在這個坎兒里哀怨連天。

  生錯了家庭,選錯了專業,遇到了錯的人,接納了錯誤的婚姻,誕下了不應該誕下的孩子。這萬般種種,能走錯一步嗎,敢走錯一步嗎。走錯了,又能退回哪裡呢。

  一個貧瘠家庭的女性最應該先萌發的不是母性,而是危機感,因為倘若她心竅通透,環顧四周便會察覺到自己所面對的束縛和敵人。

  然而在實際中,遭遇了這種情況的一部分普通女性,目光轉向了身邊的普通男性,她們選擇了讓自己變成另外一種的剝削者。(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