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提著禮品回到大廳之後,遠遠地看到丘海珠從另一個方向走過來和兩人打電話。張嵐心裡有些吃驚,低聲和一旁的謝瑞東說道:「這變化也太大了。」
上大學的時候是人生青春最飛揚的時候,張嵐把眼前的丘海珠和自己記憶中的丘海珠的模樣對比了一下,生活真的是一把無情刻刀。
看到老同學來探望,丘海珠很是熱情,臉上能夠看出來明顯的笑容。一路到了病房,孩子上午的康復已經做過了,下午還有幾項治療,這會病房裡是孩子的奶奶在照顧著。
將東西放下,寒暄了一番,和病床上的孩子說了幾句話,大致了解了孩子的情況之後,張嵐和謝瑞東從病房裡出來,跟丘海珠到了走廊盡頭的無人處說話。
孩子雖然小,但明顯已經認人了,也知道和人對話交流。所以有些話能避免當著孩子的面說,還是避免一下。
丘海珠的孩子從出生的時候就和別的孩子不一樣,當時在產房外,醫生就和孩子的父親還有爺爺奶奶說孩子情況不太好。
當時護士把孩子抱出去之後,孩子的奶奶一看就忍不住的哭了出來。孩子很明顯的眼距很寬,嘴巴也有點歪,腦袋看起來很大,也不出聲。醫生和他們說有可能是腦癱兒,需要進一步的檢查一下。
雖然是個腦癱兒,但是丘海珠和丈夫一家人並沒有放棄。因為孩子需要康復治療,孩子的奶奶平日裡在家照顧孩子,孩子的爺爺退休之後在本地找了一個看大門的工作。丘海珠的丈夫選擇了出國打工,丘海珠在上班的同時,和孩子的奶奶一起照顧孩子。
一家人掙得錢不少,但是這些錢到了醫院裡面,給孩子的治療就跟流水一般。而且孩子的病情沒有什麼明顯的好轉,一眼看上去和正常的孩子仍然有很大的差異。
慢慢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加上一直持續不斷的治療。雖然發育的比同齡的孩子要晚很多,說話不太利索,走路也歪歪扭扭的,還經常性的會摔倒。
但是孩子認識家人,知道爺爺奶奶,平常和人說話雖慢,但是也特別懂事。家裡人因為這個孩子,雖然很少有歡聲笑語,但更多的是對孩子的心疼。
去年孩子意外摔倒的時候,不小心磕到了後腦部。當時孩子哭著哭著就不出聲了,送到醫院後醫生說情況很不好,檢查後後腦有陰影,可能是有血塊。
當時丘海珠就有些崩潰了,孩子出生後這幾年來,一家人的心裡負擔是與日俱增。
好不容易幾年的康復治療後,孩子的情況看上去要好了許多,現在這一摔倒,一切都歸到了原點,甚至於可能更差。怎麼能不讓人感覺到絕望和泄氣。
孩子後來醒了之後,因為這一摔,說話走路再不如從前。原先的猜測變成了現實,一家人心裡繃著的那口氣好像也跟提不起來了一般。
從醫院裡出院之後,再次的康復治療丘海珠的丈夫就和丘海珠提出了不如就在市裡的人民醫院吧,已經就這樣了,孩子能平安就好,剩下的也就不強求了。
丘海珠想說什麼,但是看著丈夫三十多歲就白了一多半的頭髮,大哭了一場之後,答應了丈夫的請求。
時隔許久,和張嵐兩人說起來自己答應了把孩子轉到人民醫院這裡治療的時候,丘海珠還是紅了雙眼。
用紙巾插了之後丘海珠和兩人笑著說道:「不好意思,一提起來我就有些忍不住。」
「沒事,都是做人父母的,你的心情能夠理解。」謝瑞東安慰道。
謝瑞東看向一旁的張嵐,別的疾病好說,但是這種大腦性的疾病,張嵐能肯定的是肯定會減輕,痊癒就不要想了。
不過就算這樣,後續的康復治療依舊要做,或者說不能叫康復治療,就是因為大腦損傷的原故,就是渾身上下沒問題,很多東西都是需要家長在一旁幫著孩子鍛鍊的。
正常的孩子可能學習起來很快,很多東西不用特別的教,引導幾次就會了。但是腦癱兒不一樣,需要父母極大的心力,一項項的都要教會孩子。
不過這是以後的事情了,現在就是先給孩子做一下治療,別的不說,只要能比以前的情況好,丘海珠一家人的心氣能夠提上來,別的就會越來越好。
有的時候生病需要錢不怕,怕的是根本看不到一點希望。
張嵐和丘海珠說了一下,如果相信他們的話,等會他給孩子做一下針灸和治療,然後再給孩子開一些中藥。
現在在醫院裡,丘海珠的孩子在康復治療之外,除了一些改善腦功能和肌張力的藥物,別的藥物是不用吃的。
張嵐和她說過之後,丘海珠一口就答應了下來。她聽謝瑞東提起過張嵐的醫術。而且在來之前,謝瑞東專門的跟她提起了張嵐的脾氣。
朋友多年,謝瑞東知道張嵐的毛病,不僅僅是吃軟不吃硬。有的時候,就莫名其妙的不想幫人。如果他自己不說,萬一一句話說錯了惹到了,張嵐這人說不行就是不行,哪怕是殺敵一百自損一千呢。
不管什麼損失,只要是心氣不對了,無論如何都是不會做的。所以謝瑞東和丘海珠私下裡說的就是,見面後不要說太多話題,有機會他會和張嵐提議的。
正常情況下,張嵐看到孩子,了解了相關的情況後,是一定會開口說治療的。謝瑞東讓丘海珠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負擔,張嵐一旦開口後,就趕緊答應下來,有什麼問題都等之後再說。
丘海珠答應的很爽快,領著張嵐兩人回到了病房。
這種縣城的人民醫院,醫療資源雖然一般,但是病房裡也住了不少的病號。張嵐剛才在走廊的時候看了一下公告欄,除了科室主任是一個經年的主治醫師,再往下醫生的介紹里,基本上都是上級醫院過來扶持的年輕醫生。
而且就算這樣,丘海珠的孩子所在的病房科室,一共也只有四個醫生。住院的人不少,但是聽病房裡的其他家屬閒聊,大部分的都是心裡有數。
過來這裡治療的,大都是一些常見的長期性慢性疾病,用藥都差不多,不過這裡報銷的要多,為了省錢就選擇了這裡。(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