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餐的還是服務人員閃送的,但中間沒有經過平台的好處是,送過來的飯菜從質量到份量上都要比在平台上好一些。
而且送餐員的費用是商家那邊直接出的,送過來的時效性也得到了保證。
不管什麼事,一旦出現了寡頭壟斷,總會出一些么蛾子。現在處處都在說平台平台,好像離了平台,什麼事都做不成了。
外賣的平台,本質上就是中介。在這個平台沒有出現之前,張嵐記得之前在學校的周邊已經有了差不多的方式。
不過那時候都是直接給商家打電話,隨後再送到個人的手裡。那時候的送餐一般都是好幾個人湊一起點,因為少了商家不送,來回還不夠跑腿的費用呢,專門請一個人也不合適。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漸漸的就開始有了外賣的平台出現。
什麼東西在初期的時候都是給人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直到後面隨著規模漸漸的發展,就開始出現了壟斷的苗頭。
然而不管是初始多便利的東西,在私人的手裡,並且還是以營利為目的,就不要指望它會一直給人讓利。
搖搖頭將這些拋之腦後,這和自己有什麼關係呢,張嵐心道,順手將一片涮好的羊肉夾給了俞玲玲。
張嵐本身不吃羊肉、不吃肥肉,其他的都還行。
前段時間下了決心之後,張嵐更是開始逐漸的減少了吃肉的次數。原本的時候,時不時的還會弄一個純瘦肉的京醬肉絲或者給自己燉些排骨來吃,這段時間張嵐開始經常吃起了雞蛋。
其實吃肉這種事怎麼說呢,在最早的說法中,從來都沒有說不允許吃肉的說法。只是說的是禁止吃一些對口腔刺激性比較大的食物。
比如蔥、韭菜、大蒜、芫荽之類的調味品,不吃肉更多的是在說不殺生,就是如果你吃肉的話,這塊肉的來源不能是因為你想吃肉,所以才被人殺了宰割的。
而不吃刺激性食物的原因在於,當閉目觀想靜心的時候,滿嘴的大蔥味韭菜味的,怎麼能做到精心呢。
或者說在古代的環境下,是做不到足夠的口腔清潔的,在這種情況下,只能說禁止吃一些食物。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大乘佛教興起的時候,在佛經思想中開始有了佛教徒要行菩薩道,廣度一切眾生的說法。
既然要度一切眾生,動物也在其內,吃了動物之肉還如何度它?而且按照佛教因果輪迴思想,現在所吃的肉食,很有可能就是前世的父母子女親族所化,這在古代言論中是絕對的大逆不道的。
比如《佛說佛醫經》記載:「人食肉譬如食其子,諸畜生皆為我作父母、兄弟、妻子,不可數。」《梵網經》也說:「一切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所以現在這種情況下,慢慢的大乘佛教就逐漸禁絕肉食。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唐代以後,為了避免再出現「法難」的悲劇,中國化的佛教、特別是禪宗作出改革,由僧侶自己從事勞動生產糧食,不再只依靠施主供養。而寺廟一般建在深山老林,沒有良田可供耕種,僅僅能維持僧人最低生活需求,而沒有更多的糧食來飼養牲畜和釀造美酒,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斷絕酒肉的戒律。
而在道教之中,同樣有著禁止吃刺激性食物的說法,這裡的原因和佛教差不多,主要就是為了空腔清潔的問題,在古代沒有衛生條件的情況下,選擇的就是禁止。
而在禁止肉食之中,道教分為兩大類。出世的一類,同樣的由於所持地理位置的原因,加上不能娶妻生子,很多戒律和佛教都差不多。
還有一種可以娶妻生子的,戒律在古代就偏向了統治階級宣傳的戒律。
這一種奉行的主要就是四大葷。指的是牛肉、鳥魚、鴻雁和狗肉。
其中牛肉自古以來是非常勤奮的動物之一,而且牛一輩子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終生勞作,普濟眾生,它太辛勞了,不能吃,說的是義。
狗是忠誠的代名詞,自古便可以看家護院、為主人放牧。因此宰殺吃肉,實為不妥,違背了對於忠誠的信念,說的是忠。
吃大雁肉這個現象在現代是很少發生的,但是在古代卻很常見。不吃大雁肉的原因是道教認為,大雁是貞潔的象徵,大雁是絕對的一夫一妻制,當大雁夫妻其中一個死亡後,其對象終身不娶不嫁,永遠單飛,說的是貞。
烏魚在產卵後,身體會變得非常虛弱,隨時可能會就此喪命,這個時候一部分小烏魚就會游到母體嘴邊,讓母體吃掉自己,來達到母體生命的延續,說的是孝。
以上四種「四不吃」,其實就是當時古代道家學者對於社會的一種反饋,忠、義、貞、孝。
從這裡能看出來主要的是說的是在古代的社會生產環境中,道教宣傳的一種信念。
到了現代,隨著社會逐漸的發展,戒律更多的是為了堅定修行的信念。至於影響什麼的,其實真的沒那麼大。
拋開神秘學的理念,看其中的科學道理。很多東西都可以用科學的方式解釋清楚。
肉食暫且不說,戒葷主要就是為了不讓口中擁有刺激性的口味。而在戒肉食之中,道教中還有一個說法說的是五葷三厭。
除了代表五葷的五種具有刺激性口味植物,三厭說的就是三大類對身體有刺激性效果的肉食。
簡而言之,無論是五葷還是三厭,主要的目的就是戒除掉吃食之中有對身體有刺激性的食物,讓人能夠平靜下來。
平靜下來之後,自然而然的就能夠開始靜心和觀想。
也只有平靜下來之後,才會有思想去理解和學習相關的東西。
原本的張嵐是不懂這些東西的,在他的心裡,戒葷就簡簡單單的就理解為不能吃肉。
實際上不管能不能修行到實際的本領,戒律的本質就是讓人的心情更好的平靜下來。
能夠靜下心不再衝動之後,再去思考一些東西才會有不同的所得。人不會在身體有異樣的時候,還能夠靜下心來去想別的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