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6章

  包括張嵐自己,哪怕是知道了一些事,也明白什麼事情應該怎麼處理才會讓大家都滿意,但卻偏偏不想做。

  有些人從小到大可能受到過很多內耗,但是卻無力還擊,只能一直陷入這種精神內耗,可能學習成績差也是源於此吧……

  而現在的困境也無處宣洩,這裡面有物質困境,也有精神困境。和別人說了,別人或許明面上安慰,背後也是無盡的嘲諷。

  但是再想一想,那些和人玩心眼,內心嘲笑別人的親戚現在過得也不怎麼樣。

  那些以為自己多麼利害,多麼聰明,覺得他人不會為人處世,情商低的同學現在也不比別人好到哪裡去……

  當一個人把精力很大一塊放在了琢磨別人是多麼的愚蠢,來證實自己多麼的聰明,從而實現了阿Q式的精神勝利,當一個人認為別人是傻子,自己有多精的時候……

  實際上生活中絕大多數的事都是小事,做錯了也沒什麼,但是很多人就喜歡揪著這些小事不放,明里暗裡笑話別人。

  而真正重要的就是那幾件有關於未來方向的大事,沒幾個人有能力掌握,或許那些人也知道自己沒那個能力把握大事,只能從對別人小事上遇到麻煩而幸災樂禍,從而獲得低級無味庸俗的快感……

  有的時候,也許大多數人都扮演過幸災樂禍的角色。

  在一所普通大學,知道自己的未來大概率局限在某個區間,但是用自己考了很多證來麻痹自己,不去認真思考未來的路怎麼走,並且通過對於大學同學沒有拿到這些證,或者同學因為一些事受挫的幸災樂禍來加大這種麻醉……

  其實,這個世界上有誰能真正能活明白,看明白事的人,太少了……

  當一個人覺得所在的圈子仿佛是一個低矮的豬圈,裡面有一群豬在搶著粗劣的食物。有的豬因為搶到了更多的稻糠而沾沾自喜,有的豬因為看見別的豬摔倒了而幸災樂禍。

  而自己也是其中的一頭豬,想跳出這個圈子,但是,往外跳的時候,其他豬有的嘲諷,有的甚至在妨礙其他豬往外跳。

  這時候回想起自己的人生,很多時候難以有突破,也是被這一雙無形的大手限制住了。

  在縣一中讀書很難考上好大學,在普通大學很難找到好工作都是這雙無形的手的傑作,就如同是一個筐里放著一群螃蟹,他是那隻想往上爬的螃蟹,但是身邊的其他螃蟹要麼拽他的腿,要麼壓著他,不讓他往上爬,如果在那個筐里的只有他這一隻螃蟹,他早就爬出那個筐了。

  這時候,漁夫把這個筐里的所有螃蟹一起放到鍋里清蒸,這時候的他憤恨,後悔。

  這個人所在的筐就如同他從小到大身邊的生存環境,學習環境,親友,同學圈子,他從小到大學習成長學習的過程,就如同往上爬的過程,而他最後面臨馬上被清蒸的境遇如同馬上面臨社會險惡的他……

  當某些時候突然發現從小到大沒有一個可以交心的人,同時所在的圈子一直在內耗,大多數人內心都在算計自己,感到以孤獨為主體的感覺,而且不止是孤獨,還有矛盾,有對於未來的恐懼,以及對於之前某些行為,思想的悔恨,這就是割裂感。

  割裂感把人分割在一個孤島里,同時,這個孤島里的一草一木都有著割裂感,甚至空氣里都瀰漫著割裂感,讓人體無完膚。

  至於生活壓力大之類的。其實看看歷史,歷史上很少有現在這種和平穩定,人人都能吃飽的年代了。歷史上大多數的年代都伴隨著饑荒,戰亂,但是這種割裂感卻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

  張嵐這一代人小學初中的時候,有一門課叫思想品德課或者說政治課,小學時候這門課是水課,不考試。初中這門課就是背書,考試類似於默寫背書的內容,甚至於考試的時候都是開卷考試。

  當時覺得思想品德課一是沒有意義浪費時間,背誦記憶那些無用的內容,二是覺得思想品德課教育的內容本身也空洞與實際相違背,三是覺得思想品德課的內容一堆仁義道德好虛偽,授課老師都不相信那一套,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罷了。

  思想品德課好像是老師在騙學生,學生也在配合老師的演出,空氣中瀰漫著虛偽的氣息。為此當時的我膚淺地認為思想品德課的本身是毫無意義的。

  後來才明白,書上的內容很深奧,並不是滿紙毫無意義寫滿仁義道德的書籍,而是講述了社會的運行規律,資源的分配規律,包羅萬象,是最重要的一門課,也是每一個人都要經歷的一門課。

  小時候覺得思想品德課,政治課這種課是個人都能教這門課,就是照本宣科,畫題背題,後來明白,能把這門課講好,講明白比講好數學課物理課難多了……

  人類擁有理性,但問題在於,為我們做事情提供動力的往往並不是理性,而是情緒、情感、激情、憧憬等感性層面的要素。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是由理智與情感這兩個分裂的部分組成的,而且二者還時常會出現衝突。

  比如,很多人都在渴望成功,但不管在理智層面上對某種事業的成功有多麼渴望,不管多麼清楚獲得成功所需的步驟。

  如果無法發自內心地熱愛這份事業,如果就不能在感性層面上對所做的事情充滿激情,那麼,毫無疑問會陷入懈怠和拖延,最終可能什麼都做不了。

  因為大腦會一刻不停地盤算著怎樣將痛苦和付出最少化,怎樣將享受和快樂最大化,會本能地喜歡和傾向於待在自己熟悉的舒適區。

  知道一個新的道理,做出一個新的改變,往往意味著要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去經受一定程度的痛苦。

  可總有些人不願意付出努力,也不想承受痛苦,只想一覺醒來之後自己就自動地改變了。只會想,只會用幻想去滿足自己,緩解焦慮,很難在行動層面上付出任何有效努力。(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