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楊再興:我要重建天波府
大姐姐就是會疼人。
雖然是第一次,略顯生疏,但調教了一番後,各種招式就熟練了起來。
第一天就和曹傑打了個你來我往,難分難捨,最終相擁而眠。
有了知根知底的接觸,雙方的合作便有了實質性進展,不再停留在相互試探性階段。
曹傑一封書信,讓「神行太保」八百里加急送去梁山。
然後,滄州延宗商隊迅速反應,他們有極為豐富的行商經驗,當天便挑出一支業務過硬的團隊,改名繼嗣商隊往江南開拓。
重要的不是正經商業,而是走私。
梁山淘汰的兵器,草原上的皮毛、獸筋等戰略物資,都將南下,助力方臘造反。
方臘鬧出的動靜越大,持續的時間越長,對曹傑位代表的梁山而言便越有利。
而南方的絲綢、漆器,也能北上,運去草原,那就是數十倍的利潤。
更何況,摩尼教還有不少隱秘的戰爭資源。
那聖火油只是其一。
根據曹傑了解,這聖火油的生產與信仰有關,想要仿製都沒條件。
為了將來能順利繼承方臘的遺產,曹傑也該辛勞耕耘,增進和百花姐姐的情感。
曹傑相信,只要自己功夫用得深,石女也能軟化。
「你屬狗的啊!怎麼都吃不夠!」
「和姐姐哪裡夠!」
「別……留在裡面。」
「……」
方百花瞪了曹傑一眼,江南女子,連生氣都如此嫵媚動人。
「萬一要是有了呢?」曹傑問道。
方百花氣得推開曹傑,起身咬牙道:「不會的,你留在我身體內的,我會用真炁逼出來,我們不會有孩子的。」
曹傑看她行炁排毒,只覺從她體內升起了一輪昊日。
柔和的光從穴竅之中透出來,讓她看上去聖潔無比,越發透著迷人的韻味,讓人食指大動。
在新安江畔流連多日,曹傑在【曹賊】命魂上又有巨大的進步。
這日,楊邦乂寫了一封書信,讓鄧元覺代為傳達。
曹傑看完,便別了方百花,趕去歙州相見。
「師兄。」
「師弟,來來來,這是犬子再興。」
曹傑一看那筋骨健壯的少年,只見他手長腳長,兩條濃眉,甚是精神。
「再興,伱愣著做甚?這是你曹叔父,叫叔父。」
楊再興是崇寧三年生人,如今是政和七年冬,虛歲十四,馬上就十五。
這個年紀,可以結婚生子,成家立業。
曹傑雖然已經是梁山之主,麾下好漢數十,人馬上萬,其實也才二十三歲的年紀。
楊再興望著大不了他幾歲的青年,張了張嘴,從喉嚨里吐出「叔父」兩字。
楊邦乂冷哼一聲:「平常見你甚是豪爽,怎今日這般扭捏?」
「師兄,我與再興年齡相仿,讓他叫我叔父卻是將我給叫老了。不如叫哥哥吧!我們各論各的。」
「豈能如此,這於禮不合。」
「如今天下禮樂崩壞,等天下太平再說禮也不遲。再興兄弟,習武到何等境界?」
楊再興開懷一笑,施禮道:「哥哥,再興如今已經是煉精小成,在皮肉筋骨上都是小成,一手槍法更是不遜於爹爹。便是養炁,要不了一年也足可踏入後天之境……」
十四歲的少年,有地煞九十名的實力境界,這種天賦,端的不凡。
曹傑露出欣賞的表情:「如此年紀,竟然已經練到了這種境界,了不得啊!師兄,你楊家要出龍了。」
楊邦乂擺手道:「師弟,你別聽他自吹自擂,一點小收穫就自滿。和先祖相比,什麼都不是。」
「金刀楊令公,七郎八虎,自是英雄豪傑。我觀再興,強爺勝祖也未可知啊!」
曹傑狠狠誇了起來,又問道:「再興,可曾讀書,可曾孕神?」
楊再興露出為難的表情,雙手抓著腦袋,無法回答。
楊邦乂長嘆一聲:「讓他練槍,能練個三天三夜不眠不休,讓他讀書,要不了三刻,就昏昏欲睡。我為他的學業都操碎了心,師弟,你幫幫師兄。」
「師兄,你是知道我的,也不是讀書的料子。不如送到先生那裡,讓先生指點指點。」
楊再興,自然要握在手裡。只要去了山東,曹傑有的是辦法將他收服。
少年人,嚮往金戈鐵馬,縱橫九州,最是好籠絡。
反觀楊邦乂,年近四十,人生觀、世界觀早已經形成,沒遇到巨大的挫折之前,縱然有宗澤在,也不好收服。
楊邦乂沉吟一番,頷首道:「我也正有此意,如今江南危機四伏,家中妻小是要託付給師弟啊!」
「師兄做這個歙州縣尉,吃力不討好,何不掛職而去?」
「唉!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如今江南風雨飄搖,豈是置身事外之時?」
「師弟我來歙州,卻也和摩尼教有過接觸。唉!要不是真活不下去了,哪有人願意去信那魔教……」
「這歙州,還能太平幾年?師弟,我知道你能耐大著。」
「大概三年光景吧!」
「……」
楊邦乂並不再問,他只是個小小的縣尉。
官場上有一句話,叫前生作惡,今生縣令,惡貫滿盈,縣令附郭。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上輩子不積德,你這輩子才當縣令呢。你別以為縣令老爺多威風,那是跟老百姓,在官場裡面,那是最小的,老挨欺負。
那什麼叫縣令附郭呢?就是如果你這個縣治是在省城,那你就是上輩子惡貫滿盈,這輩子才罰你當這個苦差。
歙縣的縣令都這般難做,更何況附郭歙州的小小縣尉。
他什麼也做不了。
入夜,曹傑約了楊再興。
月色正濃。
等楊再興舞了一遍楊家槍,曹傑好生誇了一遍,又問道:
「再興,可有何志向?」
「我父親給我取名再興,自然是再興我楊家,重建天波府!」
「你可知這天下馬上就要亂了。」
「那正是我等建功立業之時。」
「楊令公守的是趙宋的江山,而如今黎民百姓要反的卻是趙宋的天下,你走出老家去外面看過嗎?」
楊再興搖頭道:「不曾。」
「儒家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練武也是一樣,要看過人間,才能知曉手裡的槍究竟是為誰而出。」
楊再興握緊了手裡的虎頭槍:「我願隨哥哥行這萬里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