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天可汗
大唐,長安,太極宮。🐝ൠ 😝🌷
太陽的光輝從天宇灑落,整個太極宮都沐浴在這金色的光輝之下,顯得越發莊嚴神聖。就連那宮外的青石板上也閃爍著微光,彰顯著天朝氣度。
太極宮外,一排排膀大腰圓的士卒拱衛宮殿,大殿前上百個來自天南海北的藩國使臣正在等候覲見。
伴隨著宮人的傳令聲下達,這些衣著各異,容貌各異的使臣們排隊開始進入太極宮中。
這次攻滅DTZ,大唐國威大漲,無數番邦小國前來朝貢。
李世民高居御座之上,背後的屏風上繪製著龍鳳、九州的圖騰,身穿兗服,有著無窮的威勢。
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僅僅坐在那裡,就讓那些番邦外臣壓力劇增。
在李世民側後方,同樣有一座和他坐下一模一樣的龍椅,只不過位置偏斜,乃是太上皇李淵的位置。
李淵雖然不是皇帝,但是作為太上皇地位足夠高,但是又不能出現天有二日的情況,所以其座位要靠後,斜放。
李淵心情複雜的看著身前的兒子,這個兒子是如此的出眾,從當年起兵時起,他就與眾不同,今日之功業更是讓他望塵莫及,或許他當年真的錯了。
群臣覲見,大殿中頓時爆發出一陣山呼海嘯的聲音:「大唐萬年,太上皇千秋,陛下千秋!」
再一次見到這群臣朝拜的景象,讓李淵心中百轉千回,只是往事不可追憶了。
他老了,現在的他就像是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他身前的那個兒子雄姿英發,威壓天下。
而當年聲威赫赫的突厥可汗,也只配跪在丹陛之下。
擊敗了突厥之後,大唐再一次成為天朝上國,開始接受番邦小國的朝貢。
這些番邦使者一個個恭敬上前叩拜大唐皇帝,為大唐擊敗DTZ取得輝煌的勝利進行慶賀,並且送上禮物,表示願意成為大唐的屬國,世代朝貢。
這些番邦小國,生存艱難,幾乎都是仰仗大國鼻息,以前DTZ強盛,這些國家一個個都要謹小慎微,生怕一個不小心,就被突厥滅國。
現在看到DTZ被滅,於是紛紛投靠天朝上國,想要抱大唐的大腿。
雖然他們以前沒來過大唐,但是歷代以來中原天朝上國和這些突厥人的做法完全不同。
天朝上國有一套完整的朝貢系統,不會像DTZ這種肆意壓榨,亂搞,他們只要不犯錯,就不會有性命之憂,甚至表現的恭順,忠心,在遇到危機的時候,還可以向天朝上國尋求庇護。
因此向大唐皇帝朝拜,這些番邦小國是心甘情願的。
這些番邦屬國中,為首的正是DTZ的突利可汗和薛延陀真珠可汗以及回紇頭人。
這些原本都是DTZ的部落,因為不堪被突厥壓榨,起兵反叛,現在大唐滅亡了DTZ,這些人也是前來朝貢,要奉大唐為天朝上國。
這些番邦使者來到長安城之後,都已經被唐帝國的繁榮和強盛所征服,再加上攻滅了DTZ,因此這些使者經過簡單商議後決定推舉大唐的皇帝陛下為眾汗之汗。
汗在草原以及西域就是王的意思,但是汗也是分大可汗和小可汗的,就像頡利就是大可汗,而突利則是頡利的侄子,是突厥中的小可汗。
現在大唐攻滅了DTZ,那自然就是比突厥大可汗更高貴的可汗。
大殿之上,幾位番邦使者上前一步,然後恭敬的說到:「尊貴的大唐皇帝陛下,您滅掉了殘暴貪婪的DTZ,成為了草原上新的王!」
「您是草原新的王者,我們都願意臣服在您的腳下。」
「您統一了中原和草原,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功業,請您允許我們為您獻上最尊貴的字,以表達我們對您的崇敬之情。」
「這世上,最高的莫過於天!」
「您的功績無人可以企及,也只有天這個尊號可以彰顯您的偉大。」
「我們為您進獻天可汗尊號,被昊天文王所鍾愛的,至高無上,萬汗之汗。」
「您是天下的主人,不僅是中原,也是草原的主人,您就如同那天上的日月,永恆、偉大。」
在其身後的眾多番國使者也紛紛恭敬的說道「至高無上的大唐皇帝陛下,我們願意臣服您,您得到了上天的認可,請您接受天可汗的尊號!」
天可汗!
在聽到這個名號之後,李世民立刻就心動了,不僅僅是李世民,大唐上下群臣也是感到高興,番邦集體進獻這個天可汗,足以證明大唐的輝煌、強盛。
朝堂之上,眾多朝臣都愣住了,他們很清楚,這並不是他們自己為了討皇帝開心搞出來的,而是那些番邦使者自行的決定。
李世民朗聲笑道:「朕為天子,諸夏之主,自當庇護天下萬民,草原自然也是包括在其中!朕當掌控寰宇,共保四海太平!」
「奏樂、起舞、為天可汗祝賀!」
「天可汗萬歲!」
大殿之上,所有的使者都跟隨著音樂開始起舞,為尊貴的天可汗大唐的皇帝陛下,諸夏之主,獻上舞蹈。
李淵呆愣的看著眼前的一切,在這種情況下見證了大唐萬國來朝的氣象。
而另一邊得以保全性命的頡利也同樣起身為李世民獻舞。
看到眼前這一幕,一直在宮殿一側的宮廷畫師,李世民的御用畫師,虞世南也懷著激動的心情,開始揮毫潑墨,想要將眼前這一副萬國朝拜的盛世之景畫下來。
——
《萬國來朝圖》是收藏在皇家博物館中的鎮館之寶,這幅紙本墨筆畫是唐代宮廷畫家虞世南的作品。繪畫的內容正是唐太宗李世民攻滅DTZ之後,萬國來朝時候的場景。
也正是在這一次萬國來朝中,番邦諸國一致向唐太宗李世民進獻了『天可汗』尊號,從此之後,萬汗之汗的稱號就開始在諸夏皇帝中傳承。
只有最功績強大,一統草原的諸夏皇帝,才有資格獲得這個稱號。
這幅圖畫技藝精湛,人物栩栩如生,技藝之高超,人物之妙,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塊豐碑。——《皇家博物館典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