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元興二年
王澈登基改元元興,元興初年就在關中大案紛紛擾擾下過去了。|!¤*'~``~'*¤!| 6❾𝔰ħ𝓾x.𝕔Ⓞⓜ |!¤*'~``~'*¤!|
王澈將關中抄沒的財富交給皇室商隊來處置,一部分是為了防止官員貪腐,另一部分就是想要讓皇室和朝廷多點進項。
皇室這些年的花銷也越來越高了,皇室需要每一代都需要進行封賞,雖然分封諸侯王不多,但是公卻有很多。
大乾對皇帝的兄弟分封的爵位是公爵,只有少數願意開拓海外的才能封王,可即便如此,每年花銷也不是小數。
幾代下來,皇室嫡系人數也有數千人之多。再加上開拓海外,皇室的羽林衛等等軍隊需要的錢糧,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
皇室面對這個問題,朝廷同樣面對類似的情況。雖然大乾的爵位不是世襲罔替,而是進行降襲的,但是這些年來爵位封的也不少。
朝廷封賞的爵位雖然有實際封地的沒幾個,絕大多數是食邑,但是這個時代不是後世那些朝廷,將食邑都給搞成了名譽頭銜。
食邑一千戶,就是食邑一千戶。沒有搞食邑一千戶,又出了一個虛封,再出來一個『食實封』。擱這一層層套娃呢。
最後搞的食邑千戶和虛封千戶都成了一個榮譽,沒有餉銀,沒有土地,屁用沒有,只能證明地位高,面子大,資歷足,只有獲得食實封才能有銀錢。
可是若不封賞食邑,怎麼讓士兵奮勇殺敵?靠嘴炮還是靠精神?爵位是虛的,食邑也是虛的,那還拼什麼命?流什麼血?一個月幾百錢拼什麼命?
我爹為國流過血,我爹為國立過功,憑什麼我半點好處都沒有?我爹當大將軍,我憑什麼要去掃大街?
朝廷必須考慮這些,在不能世襲罔替之後,降襲就順應而出。
畢竟朝廷不能因罪株連禍及家人,立功受爵卻不讓後輩承澤的,天下間沒有這個說法。
大乾沒有秦法株連那麼狠,經常需要以爵位抵罪。反而因為百戰百勝,需要分封大量爵位出去。百年下來,朝廷爵位分封出去了很多,即便是朝廷封爵的時候,給的有些小氣,但是抵不住人太多了
再加上一些立下功勞獲得恩蔭官位的,朝廷開支也越來越大,難道要去怪將領太能打?每次作戰都獲勝?讓將領下次打仗收著點,打幾次敗仗?這不扯淡嗎?
雖然朝廷已經儘量限制爵位封賞了,但是天下間的勛貴依舊很多。🐚🐠 ☞🐧
朝廷現在財政還算不錯,但若是繼續這樣下去,再過個十幾二十年,就要出大問題。所以王澈想要趁著問題還不算嚴重的時候,將之解決,或者盡力往後拖延。
皇室將關中的商鋪、作坊進行拍賣出售,為了防止賤賣,朝廷只是放出了一部分。作為五京之一的長安,同時又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市,這些商鋪的價值很高,平時想要購買沒有幾倍的價格想都別想,是可以作為傳家的東西。
因此朝廷剛放出去了一批商鋪,就被那些勛貴、豪強、商人們一掃而空。接下來皇室開始一批一批的進行出售。
當然其中一些位置很好的商鋪,皇室特意留了下來。
最後賣出的錢貨需要先賠償那些被殘害的百姓,剩下的錢財則是皇室與朝廷平分。皇室這種商業行為,經常被一些人抨擊為與民爭利,只是朝廷不搭理他們罷了。
畢竟現在話語權一直都控制在朝廷手中,皇家對於經濟之道,比他們強多了。
再說了,你們口中的這個民指的是百姓嗎?這可不是後世,皇帝被忽悠瘸了。儒家那一套東西雖然在學宮中有不少人學習,但是其中很多解釋,必須按照朝廷的意思來,不然就失去經學博士的資格。
皇室手上那些農田同樣開始售賣,對於這些田地,百姓的熱情更為高漲,因為朝廷不再成丁授田,因此這些年來不少百姓是沒有田畝的。
大乾推行的是嫡長子繼承制,一戶百姓家中有三個兒子,基本上就是老大繼承田產,老二老三分一些錢財,然後離家自謀出路。
有些人就會報名前往河湟谷地、西域、遼東樂浪郡,甚至前往扶桑。但是這樣的百姓終究是極少的一部分。更多的人並不願意離鄉,而是在家鄉成為大戶人家的佃戶,或者去城中拜師傅,學一門手藝成為工匠。
雖然工匠收入比耕作還高一些,但是按照百姓的淳樸觀念,還是種地更有安全感。
因此在看到朝廷低價出售田產之後,很多百姓就想要去購買。這些百姓有的是想要增加實力,有的則是給分家後的老二老三準備一些田產,畢竟終歸是自己的兒子。
以前是沒有辦法弄來土地,現在有辦法了自然是要給老二老三一些好處的。
雖然大乾對於百姓已經很寬仁了,但是想要讓所有的百姓都富裕起來依舊做不到。朝廷的土地政策已經完善了幾次,但是伴隨著人口增長,再好的土地政策都會變得落伍。
唐朝是府兵制的巔峰,在唐朝建國時期,府兵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那個時候能夠推行府兵制是因為全國因為幾十年戰亂,人口凋敝,全國有大片土地無人耕種,推行府兵制度綽綽有餘。
但是等到幾十年之後,玄宗時期,府兵制就徹底敗壞了,其中有貴族、官員侵占土地的原因,但更大原因是人口增長無地可分,這種情況下,募兵制替代府兵制是必然的。
大乾現在也面對這個情況,人口增長,無地可分。朝廷這次放出去的土地大約有三十萬畝,結果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全部被購買完了。
剩下的幾十萬畝朝廷準備在接下里的幾個月時間裡分批次出售,不然一次性出售太多土地,很有可能造成土地價格大跌。最後讓那些商人、豪強、勛貴們占便宜。
關中的這一場大風波漸漸平息之後,除了關中那些官員、勛貴、豪強損失慘重外,底層的百姓,其他地方的勛貴、官員、商人連同皇室和朝廷,可以說都獲得大量好處。
關中的情況得到解決,但是在帝國的另一邊,一場動盪已經開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