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孟軻與莊周
王堪請孟子講學,孟子將自己的思想進行闡述,在儒家禮和仁之中又加入了義。
「君主和臣子之間要相互尊重和重視,如果君主不在意臣子,甚至將臣子當成豬狗一樣對待,那麼臣子就應該向君主復仇。」
「當年齊莊公視崔杼如同豬狗,屢次淫辱,毫不遮掩,並且將崔杼的帽子賞給其他人,結果最後崔杼不堪受辱,趁其和妻子通姦之時,將齊莊公殺死。」
「如果齊莊公對待崔杼尊重,會被崔杼所殺嗎?我相信是不會的。」
「法家所謂君王至高,我認為是不對的,君王賢明,這一套法律自然不會出問題,可是這世間沒有任何王朝會永遠聖王在世,也沒有哪位明君會長生不死,所以臣子必須具有反制君王的手段,以防止國中出現桀紂剌幽之君。」
在這個時代,提出限制君權的想法,不得不說,這是其他學派想都不敢想的。但是,也正是因為如此,即便是孟軻的想法非常好,但是所有的君主都不會用他。
即便是淮國,王堪雖然很推崇孟軻,但是也不會用他為相。
孟軻的講學發人深思,其思想對於各個學派都有很大的影響。甚至法家還誕生了一些法律至高的聲音。用法律來限制君王的權利。
這種想法也讓王堪眼前一亮,只不過其中隱患眾多。
又過了幾天,王堪派出去尋找另一位道家大賢的人也回來了,聽聞其剛剛從魏國回來,甚至還和魏相惠施辯論了一番。
王堪看了看竹簡上記錄的文章,對於這位道家大賢很感興趣。
從這些文章上來看,莊周這位大賢很崇尚自由自在。惠施因為知道其有大才,就擔心他來搶自己的相位,殊不知他極為看重的相位在莊周眼中不值一錢。
從其文章中來看,就知道莊周崇尚自由,出世。而孟軻這位儒家大賢則是入世。
這兩人的觀念完全相反,王堪很想要看看這兩人之間的辯論。
於是就派人前去邀請孟軻,想要邀請他和莊周進行一場辯論。很快孟子就遣人回來,拒絕了王堪的邀請。
並直言「道不同不相為謀!」
而另一邊莊周同樣拒絕了,這讓王堪大失所望。
莊周來到淮國學宮之後,並不怎麼講學,而是喜歡翻看淮國保存的各種典籍,在淮國各地遊玩。
王堪在得知莊周曾經因為無錢而擔任漆匠後,就想要讓其擔任淮國上卿,於是就派人前去邀請。
此時莊周正在河邊釣魚,王堪派人前去請莊周入仕。莊子聽了指著河裡的魚問道:「使者你認為這河裡面的魚和祭祀用的魚哪一個更快活?」
使者不假思索的說道:「當然是河裡的魚更快活,祭祀的魚離開了水很快就會死掉。」
莊周當即大笑道:「尊使,既然如此,那您就告訴淮國說,我是河中自由自在的魚兒,不願意受到束縛。」
使者在聽了莊周的話,回去向王堪稟報,王堪微微一笑,不再邀請其入仕了。
王堪找來書記官,讓眾人將莊周和孟軻的思想、言論和各自的書籍進行整理,然後分列於諸子百家之上。
這兩人雖然沒有進行過辯論,但是其言論卻是截然相反。
孟軻在淮國學宮講學許久,覺得自己在這裡遊學差不多了,因此打算前往齊國,去稷下學宮看看。
對於孟軻的要求,王堪沒有拒接,雖然孟軻是一位大才,但是他並不適合為相。而且其學說還沒有大成,需要遊歷各國增長見聞。
孟軻離開淮國,第一站就前往齊國。經過淮國學宮的宣傳之後,孟軻的名聲已經傳遍了邦周諸國,齊王對於孟軻的到來很歡迎,親自向他詢問治國之道。
齊王命人奉上各種美食美酒,然後向孟軻問道:「孟子,聽聞淮王稱讚您的才能,並且邀請您在淮國學宮講學,您一定有強國之策了,不知是否可以教寡人?」
孟軻微微一笑,然後道:「很簡單啊,只要大王您能夠仁義的對待您的子民就可以了!」
齊王說道:「難道寡人對待齊國的子民不夠好嗎?」
「孟子您也知道魏國和秦國的律法,秦國百姓從十七歲開始一直到六十歲都必須服役,魏國對百姓收取的賦稅也要高過齊國,孤這樣對待子民,難道不算仁義嗎?」
孟子回答道:「大王我換一個說法來說,想必你就明白了,兩國交戰,其中一國戰敗之後,士兵丟盔棄甲,其中一個士兵跑了五十步,而另一個士兵跑了一百步,如果那個跑了五十步的士兵嘲笑那個跑了一百步的士兵,這樣對嗎?」
「不對,這兩人雖然一個跑了五十步,一個跑了一百步,但是都是逃跑!」
孟子繼續道:「大王能夠明白這一點,想必就應該知道。您這樣對待子民算不上仁義。」
「大王,您的願望是想要強大齊國,但是我看到您華服美食,美人相伴,而齊國百姓卻食不果腹。」
「您現在的做法就像是爬到樹上去找魚兒,就算是將樹上翻遍,也找不到。您的做法是錯誤的,那麼不管你怎麼努力也只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如果您能更加仁義的對待您的子民,減免他們的賦稅和勞役,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種地,降低他們的賦稅,給百姓留下足夠的糧食,這樣他們就能養活一家人。」
「年老者和年幼的孩子都有人養,齊國的人口會不多嗎?如果您能做到這些,那麼百姓會不感恩您的恩德嗎?百姓人口多了,所收取的賦稅也會多,這樣齊國也會變得富裕。」
「同時,您的仁政讓百姓感激,百姓支持您,這個時候如果有其他國家攻擊您,想必國中的百姓都會自發前來參軍,幫助您擊敗敵人。」
「這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齊王聽了孟子的話,心中嘆了口氣。孟子的說法聽上去很有道理,但是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時間。想要推行這套,最少也是以十年為單位起步。而現在諸國混戰,齊國根本沒有時間來推行這套理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