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第213章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王璞命令在全國各地建立了一十三座觀星台,用來觀測星辰、月亮運轉情況。這些人將會負責對曆法日後的校準。

  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王璞下令組建太史監,設太史令、太史丞兩員,各地設監侯,博士等。

  太史令由公室子弟擔任,太史丞由墨家弟子擔任。太史監掌測驗天文,考訂曆法,校準時間,每年需要上報農時節氣。

  曆法的編訂並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這一部曆法將會在淮國推行。至於說各國願不願意推行,王璞並不擔心,現在推行的曆法農時誤差非常大,他們只要不想錯過農時,導致田畝歉收,那就只能用淮國的曆法。

  淮國因為吞併了楚國大部分土地,疆域變得非常廣闊,需要大量士子前去幫忙。

  淮國這段時間又需要編纂《諸子百家》大典,又要重訂曆法,一時間變得非常忙碌,無暇再向外擴張。

  淮國專注發展內政,不再出兵,這讓天下諸侯都鬆了口氣。三晉在占據了半個南陽之地後,也開始消化到手的果實。

  同時也因為獲取南陽之地後,三晉需要防禦淮國,原本已經破裂的三晉聯盟,竟然又維持了下去。只不過雖然表面上看三晉依舊聯盟,但是內里卻是矛盾重重。只不過因為眼前的利益,三晉暫時聯合罷了。

  三晉得到了好處,齊國卻是一無所獲,這讓齊國上下很是不滿,又想到燕國不久前趁機攻打齊國,占領了好幾座城邑,當即決定攻打燕國。

  燕國地處苦寒,人口不豐,再加上沒有進行過變法,而齊國已經開始變法強國,燕國本就不如齊國,如何是齊國的對手。

  齊國大軍連破七座城邑,燕國連戰連敗,看到這種情況,燕侯連忙派人去向趙國求援。

  燕國使者樂仲匆匆趕往趙國求見趙侯。

  「外臣曾聽聞,昔年剌王攻淮國,淮國向徐國求援,以唇亡齒寒,說動徐國出兵相助,今天燕國被齊國進攻,燕國不敵,若是燕國被齊國占領,到時候齊國就從東南兩個方向將趙國包圍了。」

  「齊國強盛,南面是淮國,東面是大海,西面是魏國,若是將燕國吞併,齊國再想要獲得土地只能從趙國身上獲得。」

  「齊國從東北東南兩面進攻趙國,趙國如何能擋?」

  「燕國趙國唇齒相依,若是燕國滅亡,趙國還能長久嗎?」

  趙侯和大臣們商議了一番,覺得樂仲說的很對,若是讓齊國吞併燕國,到時候齊國的錢糧加上燕國精卒,趙國根本不是對手。

  當即趙侯就對樂仲道:「貴使,燕趙兩國,唇齒相依,孤會派遣大軍前去救燕!」

  等到樂仲走後,趙侯當即召集大軍準備前去襄助燕國,就在這個時候另一名大臣建議道:「君上,此番襄助燕國,必然有損失,不若邀請魏國和韓國一起?」

  趙侯當即派人去聯絡魏國和韓國,很快三晉再次組建三晉聯軍進攻齊國。

  齊侯得知三晉聯軍進攻,連忙召回大軍和三晉對陣,雙方戰於靈丘,齊軍大敗,只得割讓數座城池求和,三晉這才退兵。

  齊侯本想要教訓燕國,結果再次被三晉吊打,齊侯很是氣不過,然後詢問群臣有什麼辦法沒有。

  齊相高頗道:「君上,可還記得中山國?」

  「中山國自然記得,不過他們不是已經被魏國滅國了?」齊侯道。

  高頗道:「君上,臣聽聞中山國雖然亡,但是其子民並沒有臣服,中山國君一直躲在太行山中,君上若是要牽制三晉,可以派人去聯絡中山國君。」

  齊侯很高興,當即道:「善!」

  齊侯派遣使者暗中前去和中山國聯絡,中山國滅亡不過二十餘年,自從滅國後,中山國的百姓一直生活在太行山中,在得知齊國願意支持中山國後,中山國君很高興,當即答應了和齊國聯盟。

  於是齊國給中山國送去大量糧食,並且派人幫助中山國訓練軍隊,甚至還支援武器給中山國。中山國身處四戰之地,距離夷狄很近,本就是半耕半牧,民風彪悍,善於騎射。

  當初被擊敗滅國也是碰上了吳起和魏武卒,要不然想要擊敗中山國,沒個幾十年,數代人廝殺,休想滅掉中山國。

  有齊國支持後,中山國實力大增,很快就開始暗中反抗。魏國因為常年征戰,在中山國橫徵暴斂,這一次中山國國君打出復國旗號,一時間百姓蜂擁而起追隨。

  不過數月時間,中山國竟然成功復國。而且此番復國後,中山國實力更甚,趙侯出動大軍剿滅,非但沒有獲勝,反倒是被中山國連敗數陣。

  趙國看到中山國做大,向魏國求援,魏侯派遣三萬大軍助戰,而齊國趁此機會突然出兵,趁機將被趙魏兩國奪取的城邑又奪了回來。

  中山國易守難攻,其民又善騎射,來去如風,特別是中山國君苦心經營二十餘年,實力鼎盛,魏侯不願意和中山國血拼,再加上大臣進言,趙國有意南下,干預中原之事,不能不防。

  於是魏侯當即放任中山國崛起,魏國不願出力,又有齊國之處,趙國根本無法將中山國擊敗。而有了中山國在側,趙國可謂是如芒在背,想要插手中原,也是有心無力。

  中原雖然紛亂,但是戰爭並不算激烈,而魏侯連年征戰,疆域迅速擴張,徹底將魏文侯的戰略打亂了,可是魏侯卻沒有一個明確的戰略目標,幾番征戰,將周圍的國家打了一遍,雖然占領了大片土地,卻也將其他國家都得罪了。

  魏國的疆域竟然成了東西兩頭寬,中間細的奇葩造型。

  淮國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開始編纂諸子大典,天下間的賢人何其多,若不是淮國要編纂大典,將諸子百家的智慧流傳下去,很多人根本不會前來。

  這些人原本對於學說思想能否流傳很是憂慮,現在有了淮國的承諾,自然願意讓自己的思想、學說也流傳下去,名垂青史。

  因此在編纂了一些時日後,前來淮國學宮的人更多了,許多原本湮滅在歷史中的學說也出現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