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秦楚攻晉

  第135章 秦楚攻晉

  楚國和秦國突然出兵,晉國根本毫無防備。自從晉國崛起之後,一直都將中原之地視為他的禁臠。

  雖然因為淮國的原因,晉國和楚國之間的關係有些緩和,但是楚國一直都沒有放棄進軍中原的想法。而秦國同樣抱著這種想法。

  秦國想要進入中原,只能走淆函。崤山大河是一道天然屏障,阻擋了秦國東出之路。

  秦穆公此番幾次幫助晉國國君登基,就是想要得到淆函之地,可惜每一次都失敗了。

  這些晉國公子剛開始承諾各種條件,恨不得直接對著秦侯直接來一句『孤飄零半生,只恨未逢秦侯,若秦侯不棄,願拜為義父』,那場面感人肺腑,秦穆公見此大喜過望,不僅將女兒嫁給他,還派兵護送回國。

  可一旦等到他們回國繼承國君之位後,立刻就是『我堂堂國君,安為汝之義子?』、

  秦侯幾次欲要獲取淆函之地,都被晉國打敗,甚至還全殲秦軍,俘虜主將。可謂是顏面丟盡,里子面子都沒了。

  因此在楚國派人和秦國的結盟的時候,秦國立刻就答應下來了。

  秦國和楚國的關係如此和諧,也是因為兩國都想要進入中原,結果卻被晉國擋住,有了共同的敵人,於是合作準備對付晉國。

  當晉國和淮國在徐國作戰的時候,秦國和楚國就相約出兵,目的自然是要斷掉晉國這五萬大軍的後路。

  要知道晉國為了和淮國相爭,派遣出來的士兵可都是精銳,不是那些平日裡務農,戰時發放一把武器的農兵。這些可是有糧餉,有土地的精銳,即便是以晉國強盛的國力也不過十萬。

  若是能夠將這五萬晉國大軍殲滅,晉國也就無法再阻止楚國問鼎中原了。

  秦國這一次放棄戰車,派出精銳繞過淆函,走上庸和楚軍合兵之後,攻伐鄭國。鄭國居於天下之中,乃是晉國進攻徐國的必經之處。在晉文公時期,晉國通過幾次戰爭,將鄭國打的懷疑人生,最後服軟當了晉國的小弟。

  這一次晉國征伐徐國,走的就是鄭國。

  楚國和秦國合兵一處,兩國超過十萬精銳大軍攻伐鄭國。鄭國此時全國上下兵力加起來都沒有十萬,怎麼能夠抵擋的住?

  兩國聯軍進攻鄭國,鄭國連忙派出使者向晉國求救,同時緊守城池,不敢出戰。兩軍攻打鄭國,鄭國堅持不住,只能請降。秦國和楚國得勝之後,立刻斷絕了還在徐國與淮國交戰的晉國五萬精銳的糧餉。

  按照他們的想法,晉國沒了糧餉,又斷絕後路,淮國定然會趁機將這五萬晉軍留下。兩國的算盤打的,王謹在淮安都聽到了。

  實際上在兩國出兵欲要攻鄭的時候,淮國的暗衛就將消息傳遞迴去了。因此詔令給陳屹,讓他放晉國大軍離開。為的就是讓這三國相爭,他好坐收漁翁之利。

  因為不管是秦楚贏了,還是晉國贏了,對於淮國而言,邦周圍堵淮國的策略是破產了。

  楚國和晉國這一次估計要打出狗腦子來,兩國之間一番大戰後,怎麼可能還能相互配合?

  到時候若是淮國攻打楚國,晉國定然是作壁上觀。晉國不插手,到時候淮國就能慢慢料理楚國了。

  晉國在得知後路斷絕之後,當即就想撤退,原本還擔心淮國會趁機糾纏,結果淮軍主帥派來使者說他們知道楚國斷了晉國後路糧草,此戰淮國勝之不武,他們可以後撤三十里,讓晉國撤軍。

  晉國將帥剛開始以為淮軍這是在用誘敵之計,並不相信,結果第二天就看到淮軍趁著夜色撤退,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軍營。

  看到淮國居然真的撤軍,晉國將帥大喜感激涕零,謂之左右道:「淮國真乃君子也!」

  淮國不阻攔晉國撤軍,晉國五萬精銳當即馬不停蹄的趕往鄭國,想要打通退路。

  而另一邊,晉國國內在得知秦楚聯軍北上攻打鄭國後,大驚失色,連忙派遣大軍前去救援鄭國。

  只是等晉國大軍來到鄭國的時候,鄭國已經投降,秦楚兩國大軍已經嚴陣以待了。

  晉國原本想要調動更多大軍出戰,結果秦國卻在這個時候攻打函谷關。函谷關雖然是險要之地,但是秦國大軍進攻,晉國也只能派兵增援,因此晉國這次出兵只有十萬。

  楚國主帥伍奢在得知淮國居然沒有將晉國五萬精銳留下,臉色也是為之一變,但是現在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嬴越將軍,淮軍沒有將那五萬晉國大軍留下,此番若是讓兩股晉軍合圍,我們就會腹背受敵,嬴越將軍可有計策?」

  嬴越是秦國公室,這次率領秦軍和楚國合作,也是因為其乃是公室之中最善戰之人。聽到伍奢此言,立刻明白了秦楚兩國大軍的處境,當即說到:「兩軍前後夾擊,我軍定然不敵,不若先擊敗其中一路。」

  「君認為先攻哪一路?」伍奢問道。

  「北路!」

  「晉軍急於解救被斷後路的五萬大軍,定然會疾行趕路,大軍疾行,士卒疲敝,到時候我軍趁機攻打,晉軍立足未穩,定然不敵。」

  伍奢聽得連連點頭,嬴越的想法和他一模一樣,當即笑著說道:「將軍和吾所想一樣,既然如此,那就先攻北路晉軍!」

  「好!」

  兩人當即召集兵馬,向北而去。大軍渡過大河之後,秦楚兩國聯軍和晉軍在大河之北的邲縣相遇。

  晉軍遠道而來,一路疾行,人困馬乏。而秦楚兩國養精蓄銳已久,兩軍剛一相遇,秦楚聯軍就發動攻擊。

  數萬大軍在大河以北展開大戰,秦楚聯軍士氣高漲,兩國對於晉國早就憋了一肚子氣,這一次趁著晉國疲敝,立足未穩,連破晉軍三陣。

  晉國主將荀林父指揮大軍對陣,可是在秦楚兩軍瘋狂的進攻下,根本穩不住軍陣。連續被秦楚兩國攻破三陣,眼見著秦楚聯軍就要衝破中軍大陣,荀林父只得率領大軍撤退。

  而看到主將撤退,晉軍士氣大跌,再也抵擋不住,晉軍大敗,死傷慘重,若不是秦楚兩國還要對付徐國撤回的五萬晉軍,荀林父這次可是要吃大虧,只是即便如此,晉國此戰也是傷亡三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