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匪夷所思的假說及其證明方式

  「哇,樓嵩,你還知道這個?」

  「嗯,我也很喜歡天文知識的。記住本站域名」

  樓嵩平時主要精力都在數學,可就算是比拼物理,絕大部分物理專業的學生,也是很難比得過樓嵩的。

  此時,雖然大家都覺得,徐佑的這個觀點有些匪夷所思。

  但至少目前,在理論上還是說得通的。

  「這樣,我們現在先去計算一下。如果說,這個Planet-X真的是黑洞的話,那它的半逕到底是多大吧。」

  說完,徐佑連忙拿出筆和紙,開始了計算。

  眾人也才明白,這又是一次「斗題」比賽,也都趕緊拿出紙算了起來。

  雖然徐佑並沒有說明什麼具體的條件。

  但其實,大家對於這道徐佑臨時出的題目,都是有思路的。

  首先,關於Planet-X的質量,大家之前都是計算過的,相當於是一個已知條件。

  而現在的主要問題,就是計算出黑洞的密度了。

  有些人可能會以為,黑洞的密度是無限大的。

  可如果我們按照黑洞的定義去分析的話,當光接近黑洞時,連光也是無法從黑洞中逃脫出來的。

  那便可以給黑洞界定一個視界——即逃逸速度大於光速的界面。

  通過這些條件,計算出來的視界半徑,便是黑洞的史瓦西半徑。

  確定了這些之後,問題便非常清晰了。

  很快,徐佑便根據這些條件,計算出了黑洞的密度,以及在這個假設下,Planet-X的半徑。

  樓嵩雖然起步比徐佑慢了一些,但憑藉計算速度上的優勢,最後也幾乎和徐佑同時完成了計算。

  這次林詩和羅文坤也沒有慢上太多,也在不久之後,都完成了計算。

  當四人全部計算完畢後,一起對起了最後的結果。

  看到那一致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彼此的計算都是正確的。

  「按照這個假設去計算的話,Planet-X的半徑只有4.5cm左右。也就拳頭那麼大的一個天體,真是有些無法想像啊。」

  和羅文坤一樣,大家之前已經想到,通過這個假設,計算得到的Planet-X半徑一定會非常小。

  但也沒想到居然小到這樣一個程度。

  一個拳頭大小的物體,竟然有地球十倍的質量。

  這確實是有些突破普通人的認知了。

  「算是算出來了,可是,我們要怎麼證明這個理論到底正確與否呢?總不能說構造出這樣一個可能的理論模型,就算是完成了這個課題吧。」

  徐佑似乎對這個問題早有準備。

  「就像剛才樓嵩說的,理論上是可能存在原生黑洞這樣的一種特殊黑洞的。原生黑洞誕生於宇宙早期壞境,一些密度非常大的物質,在宇宙大爆炸的強大能量擠壓下,就有可能形成這樣的原生黑洞。相比普通的黑洞,原生黑洞是非常穩定的。」

  「這麼說,太陽系中,真的可能存在一個黑洞?」

  「沒錯,確實存在著這樣的可能。而且,原生黑洞還可能與暗物質有關。假如原生黑洞被證實了,還可以解釋很多用目前的理論所無法解釋的問題。」

  聽到徐佑這麼說,大家更加覺得,這個之前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的理論,還是有一定的可能性的。

  「太陽系中竟然可能會存在黑洞?離譜,太離譜了!」羅文坤吐槽道。

  徐佑的這一新的理論,不僅給大家一個全新的方向,更是讓他們意識到,這個課題不僅僅是尋找Planet-X而已。

  甚至,還會解決更多天文學的未解之謎。

  冷靜過後,大家也開始思考起接下來的問題。

  「所以,我們到底怎麼去證明,Planet-X就是一個黑洞呢?」

  本來,想要發現一個黑洞,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更別說,是這樣一個,半徑只有4.5cm的黑洞了。

  徐佑想了想繼續說道:

  「證明起來很難,不過也不是毫無辦法。你們知道嘛,接近黑洞的彗星,會被黑洞所吸收。在這個過程中,彗星會與該區域積聚的熱氣體相互作用,並出現一些輻射信號,也就是吸積耀斑。如果我們能在太陽系中發現耀斑,那Planet-X是黑洞的假想,便有了充分的證據。」

  聽到徐佑的這段分析,羅文坤不禁興奮的說道:

  「臥槽,徐佑,你這腦子是怎麼想出這些理論的?真想把你的腦子切開看看,裡面到底是什麼結構。」

  「沒那麼誇張,大家的腦袋都差不多,只不過我書看得多一些而已。」

  這些天來,徐佑依然保持著每兩天,就拖著行李箱去一次圖書館的習慣,而且每次都滿載而歸。

  畢竟這麼大的借閱額度,可不能白白浪費了。

  而這些天,徐佑也看了很多天文物理相關的資料與文獻。

  這個新的理論,並不僅僅是一瞬間的靈感,而是在知識的大量積累後,所碰撞出來的靈感火花。

  「雖然我們無法自己去記錄什麼數據,但根據黃老師那邊提供的數據量,也是足夠了的。只要我們能從這些數據中,分析出耀斑的線索,那我們的理論,就會有很高的確定性。」

  「可是,既然這些數據已經是別人分析過的,我們還能從中分析出什麼新的東西嗎?」林詩疑問道。

  「這個不用擔心,因為天文台記錄的數據量是非常龐大的,面對如此龐大的數據,那些科研工作者也從某些維度進行分析,不可能把數據中的信息完全分析透的。只要方法得當,我們是完全有可能發現一些新的信息的。」

  聽徐佑說完這些,大家也都有了清晰的方向。

  隨即,在徐佑的領導下,大家重新開始了新一輪的工作。

  樓嵩擅長建模的工作,便根據徐佑的這個新理論,模擬出Planet-X可能發射出耀斑的位置軌跡。

  徐佑、林詩和羅文坤,則負責數據的處理和分析,尋找著這些數據中的一些線索。

  這樣的工作,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在實際的執行中,其實還是非常複雜,而且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的。

  雖然在理論上,Planet-X的體積就算真的非常小,也不會影響其對進入引力範圍內彗星的吸收。

  但因為Planet-X的理論軌道長度很大,所以需要重點搜索的區域也很大。

  更不用說,這個Planet-X的軌道曲線,也僅僅是模擬出來的,真實情況還可能會有一定的誤差。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