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菲爾茲獎公布!
寧晨接起電話:「楊老師。」
「寧老師,現在你在學校嗎?方便的話,我一會兒去你實驗室跟你說些事情。」
「方便的,楊老師,要不我去你實驗室吧。」
楊連華畢竟是指導過寧晨的,也是寧晨的前輩,寧晨還是不太好意思讓楊連華親自過來找自己。
「不必了,正好我也活動活動。那寧老師就在實驗室等我好了,我一會兒就過去。」
見楊連華這麼說,寧晨也不再客套什麼,便留在實驗室等著楊連華的到來。
寧晨覺得,楊連華找自己,可能是談論一些有關《學術星空》的事情。
作為盛州大學數學系的領頭人物,楊連華在《學術星空》期刊中,也承擔著比較重要的作用。
特別是在《學術星空》的數學子刊成立之後,楊連華就擔任了數學子刊的主編,把控著整個數學子刊的管理和運營工作。
不一會兒,楊連華便來到了寧晨的實驗室,跟寧晨聊了起來。
正如寧晨所預料的,楊連華這次過來,的確是在與寧晨討論一些有關《學術星空》的問題。
雖說楊連華負責的只是期刊的一本子刊而已,但楊連華心中也十分的清楚,自己的這項任務是非常艱巨的。
因為《學術星空》的主刊和子刊之間並不衝突,就算是投遞到主刊上的數學分類的論文,同樣是可以刊登子刊上面的。
按照寧晨和其他人的預期,他們可是想把這本數學分類的子刊,做到全國甚至全世界最頂級的數學學術期刊之一。
通過與楊連華的聊天,寧晨也能夠感受到楊連華的認真態度。
跟寧晨聊了很多期刊中的細節問題之後,楊連華才終於對最後的計劃感到滿意。
「寧老師,說起來我之前還真的沒有承擔過如此重要的工作。我知道我在夏國數學界並排不上什麼名號,這份工作對於我來說,的確是一項非常重大的挑戰了。」
「楊老師太謙虛了,如果沒有楊老師的話,盛州大學的數學系,根本就不會有現在的水準。」
楊連華正要回去,不過這個時候楊連華似乎突然想起了什麼,繼續向寧晨說道:
「對了,寧老師,你知道下一屆的國際數學家大會,將在燕京舉辦嗎?」
聽到楊連華的話,寧晨也是感到有些詫異。
這已經不是燕京第一次舉辦國際數學家大會了,不過現在距離燕京舉辦上一次數學大會,也才過去了十多年而已。
國際數學家大會,可以被稱作「數學界的奧林匹克盛會」,是世界上各大數學家聚在一起交流數學問題的最好機會。
正常來講,同一個城市,不會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就舉辦又一次的國際數學家大會。
當然,這樣的規則並不是死的,只要一切符合要求,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
「楊老師,我記得這屆國際數學家大會,原本應該在南高麗舉辦吧?」
「是的,正常確實是應該在南高麗舉辦,不過因為某些原因,南高麗無法承擔這次國際數學家大會的舉辦,因此只能臨時更換舉辦地點了。正好燕京之前有過舉辦國際數學家大會的經驗,而且對於臨時舉辦這次的大會也充滿興趣,最終大會便決定,設立燕京為這次的國際數學家大會舉辦地點了。」
聽完了楊連華的解釋,寧晨也感覺這其中帶有一些微妙的地方。
此時,寧晨心中已經隱約有了一些猜想,只不過還無法確定這樣的猜測是否正確。
「楊老師,您知道具體的原因是什麼嗎?」
「具體的原因還無法確定,不過據我聽到的小道消息,並不是南高麗主動放棄這次的國際數學家大會舉辦權。對於這次國際數學家大會,南高麗早就提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不太可能輕易的放棄這次的舉辦機會……」
頓了頓,楊連華繼續說道:
「我聽到的一種說法是,這次的變故,與之前南高麗常溫超導的事件有直接的關係。這次的事情給南高麗學術界的聲譽,造成了很強的負面影響。這也讓國際數學聯盟不希望這次的數學大會繼續在南高麗舉辦。為了保留南高麗的面子,他們才主動藉故放棄了這次的國際數學家大會的舉辦權。」
楊連華的解釋充滿了戲劇性和故事性,但這與寧晨剛剛的猜測卻是不謀而合。
雖然南高麗常溫超導的事情,只是一項個人行為,可是因為這件事情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這也讓整個南高麗的學術界遭受到波及。
寧晨對於這件事情也不好做評價,不過拋開這些事情不談,寧晨倒是很希望這次的國際數學家大會,能夠在夏國召開。
因為如果是在國外召開的話,寧晨絕對不會輕易的過去的。
現在的寧晨不比之前獲得西蒙斯學者獎的時候了,那個時候的寧晨也才在學術界初露頭角,雖說做出了一些不錯的成果,但大都是在數學等純理論的領域之中,並沒有涉及到太多應用的部分。
這也讓寧晨不會引起過度的關注,出國的安全性完全在可控的範圍之內。
而現在的寧晨,早就做出了很多應用級別的成果,即便公開發表的那些成果,還是應用價值比較小的那部分,可是依然引起了國內外的高度關注。
以這樣的身份,輕易出國無疑是充滿風險的。
更別說,寧晨還參與了諸如高溫超導體線帶材的應用、星河量子計算機、戰鬥機材料等等的研究項目。
這些項目雖然並沒有對外公布,可也不排除這些事情已經被外界知曉的可能。
就算寧晨再次得到了一些世界級的學術界獎項,寧晨也未必願意為了領獎而出國了。
而楊連華剛剛所說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不僅僅是一個世界頂級數學家的交流平台,更是會在大會上頒發包括菲爾茲獎、高斯獎、陳省身獎等多個數學界的重磅獎項。
寧晨也明白,為何楊連華說到這件事情的時候,表情會如此的興奮了。
「寧老師,如果你真的可以順利的拿到菲爾茲獎的話,你就可以在家門口領獎了。這樣的時刻,將是我們所有夏國人的榮耀。」
在這之前,還沒有任何一個土生土長的夏國人,能夠拿到這樣的數學界重磅獎項。
因為寧晨成功解決了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存在性與光滑性問題,大家都知道,這一次的菲爾茲獎,寧晨是有非常大的概率獲得這個獎項的。
寧晨對於這件事情也是心中有數,只不過在獎項正式公布之前,寧晨還是不會做出提前開香檳慶祝的舉動的。
「楊老師,這件事情就讓它順其自然好了。如果我真的拿到了菲爾茲獎,這也是我的榮幸。如果我拿不到的話,這也沒有關係,我還是會繼續照常進行我的各種研究的。」
寧晨對於菲爾茲獎的評選,還是保持著非常好的心態的。
無論最終的結果如何,這對於寧晨個人的研究道路,都不會造成任何的影響,也僅僅是人生中的一次經歷罷了。
……
寧晨不知道的是,就在這個期間,國際數學聯盟已經開始了對下一屆菲爾茲獎獲獎者的評選流程。
不出意料的是,寧晨順利的進入了首批的候選提名名單。
其實就算寧晨沒有去研究有關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問題,僅僅憑藉解決秋成同猜想的三篇論文,就已經足夠被提名進入到菲爾茲獎的候選者之一了。
只是僅僅解決一個秋成同猜想,還不足以讓寧晨大概率拿到菲爾茲獎,拿獎的競爭力還是要差出一些。
但當寧晨徹底解決了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存在性和光滑性問題之後,一切的情況都變得完全不同了。
這樣級別的成果,已經不能簡單的用菲爾茲獎來形容了,因為近幾屆的獲獎者,也未曾解決過類似難度的問題。
換句話說,能夠給寧晨頒發菲爾茲獎,已經是菲爾茲獎的榮幸了。
而是後續的評選環節之中,寧晨也繼續得到了評委們的青睞。
經過國際數學聯盟專家的進一步評選,寧晨得到了所有專家的支持,成為了唯一一個獲得全票的提名者。
畢竟寧晨解決的問題,可是新千禧年的七大數學難題之一,即便只是解決了其中一個問題的一部分,甚至都是有獲獎的可能的。
剩下的幾個問題,在未來的一百年之內,也未必能夠有其他人可以解決。
在下一屆的菲爾茲獎正式公布之前,組委會向寧晨的郵箱發送了郵件,邀請寧晨能夠在這屆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上台進行有關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報告。
由於小智的信息提醒功能,寧晨第一時間便得知到了這個消息。
寧晨知道這個邀請意味著什麼,雖然這並不代表寧晨已經拿到了下一屆的菲爾茲獎,但得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如果國際數學聯盟真的把寧晨邀請過來做報告,還是有關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報告,最後卻沒有給寧晨頒發菲爾茲獎,這樣的舉動會是會被世界學術界所詬病的。
在大家的眼中,寧晨無法獲得這一屆菲爾茲獎的唯一可能,就是在寧晨發表成果之前,國際數學聯盟已經完成了獲獎者的提名,這樣的話,寧晨只能順延到下一屆的菲爾茲獎評選了。
接下來,寧晨認真準備起了這次報告會的內容。
而隨著時間一天一天過去,這一屆菲爾茲獎的獲獎名單,也即將對外公布了。
按照國際數學聯盟的要求,每一屆菲爾茲獎,將選出二到四名的獲獎者,最終授予菲爾茲獎的殊榮。
而根據最近幾屆的習慣,最終的獲獎人數,一般都會定在四人。
臨近菲爾茲獎公布的時間,很多關注這件事情的人,都在不斷的刷新手機或是電腦的界面,期待著最後的獲獎名單的公布。
因為寧晨有很大的獲獎可能,這次的菲爾茲獎評選,受到了大量夏國人的關注。
終於,這一屆的四名最終獲得菲爾茲獎的名單正式出爐了。
不出大家所料,來自夏國的寧晨,順利拿到了這一屆的菲爾茲獎!
當大家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紛紛在網絡上熱烈的議論了起來。
「我們夏國人終於拿到了數學界的最高獎——菲爾茲獎了!這一次不再是華裔數學家獲獎,而是我們土生土長培養出來的數學家!」
「這個獎項的分量堪比諾貝爾獎,甚至比諾貝爾獎還要更加的難以獲得!歷史上得到過菲爾茲獎的數學家,也才僅僅兩位數而已。」
「這並不是一個讓人意外的結果,事實上我認為,寧晨恐怕是菲爾茲獎成立有史以來,最沒有爭議的一位獲獎者了。就算這一屆只評選一位獲獎者,寧晨也將毫無疑問的拿到這個獎項。」
因為有些東西並無法準確的量化,只能進行主觀的判斷,這讓大家沒有辦法得出統一的結論。
不過這次寧晨的獲獎,倒的確創造了一個新的紀錄。
寧晨也二十三歲的年齡,就拿到了菲爾茲獎,這創造了菲爾茲獎成立以來,最年輕的獲獎者的紀錄。
獲得菲爾茲獎的數學家都較為的年輕,這是由於菲爾茲獎對於獲獎者的年齡有嚴格的要求,只會將獎項頒發給年齡在四十歲以上的數學家。
不過大部分的得獎者,獲獎時的年齡都是在三十歲到四十歲之間,因為太年輕的數學研究者,即便擁有很強大的學術能力,也很難得出世界級的重大成果。
能夠在三十歲之前,就拿到菲爾茲獎,就已經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壯舉了。
寧晨的這個得獎年齡,無疑再次刷新了全世界對數學天才的認知。
正常在寧晨現在的這個年齡,很多人也才剛剛大學本科畢業,或是剛剛進入到工作,或是剛剛進入到研究生的階段。
而寧晨同樣的年齡段,竟然已經拿到了數學界的最高獎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