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當代最出色的華人數學家
晚上,寧晨回到家,先是把這些天自己和徐洲、隋楓一起的研究成果的文件,複製到了桌上型電腦之中。
寧晨這樣的舉動,是為了讓小智對這些知識進行學習,在提升小智能力的同時,也試試小智能否從中總結分析出一些其他的東西。
在收到寧晨複製過來的文件後,小智馬上便對這些信息進行著讀取,同時利用自己的模型化處理功能,將這些數據轉化成為更直觀的各種模型。
看著小智建造出的這些模型,寧晨也從中發現了一些更本質的東西。
「不錯,這種模型化處理的水準,真的是越來越強了。」寧晨誇讚道。
寧晨覺得,小智各項能力的提升還是比較平滑的,比如說模型化的能力雖然一直是F級,但即使等級沒有提升,這項能力也是可以緩慢的增長的。
人工智慧的一項優勢,就是思維非常的縝密,只要不出現嚴重的bug,一般來說人工智慧是不會錯過數據中的任何一個細節的。
在這方面,人類的確很難與人工智慧相比。
和小智一起研究了一會兒實驗數據後,寧晨打開郵件,查看起未讀的郵件。
「嗯?來自於《米國數學會雜誌》的郵件?」
看到這個發件人的名字,寧晨知道,多半是之前自己投遞的那篇論文,期刊已經給出審稿意見了。
其實這一次,《米國數學會雜誌》期刊編輯的審稿速度,要比寧晨預想中的慢了不少。
之前在審核自己有關秋成同猜想的論文時,期刊的審核速度真的很快,甚至直接把後兩篇論文一起給一起審完,發表在了同一期期刊上。
寧晨不知道,是不是期刊在審核自己論文的時候,出現了什麼問題,才導致這次的審稿速度變慢了。
懷著有些忐忑的心情,寧晨打開了這封未讀郵件。
而當寧晨看清楚郵件中的內容後,自己的忐忑情緒終於消失了。
「呼……還以為這次的論文無法通過呢,還好最終還是順利通過了。」
雖然剛剛寧晨有過一些懷疑的心情,但寧晨並不是懷疑自己的論文有錯誤,而是擔心期刊編輯或者是審稿人無法看懂論文中的一些內容。
畢竟這裡面涉及的知識量太多、太過繁雜,除非真的擁有非常豐富的數學和物理知識,否則真的是很難理解這篇論文的內容的。
……
隨著新一期《米國數學會雜誌》期刊的發布,寧晨的這篇論文也隨之正式登刊。
寧晨的這篇論文,無疑是這期雜誌中,最重磅的一篇論文。
因為有關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研究,已經很久沒有取得這麼具有突破性的進展了。
不過讓大家感到有些遺憾的是,很多人都無法看懂這篇論文之中的內容,不知道整篇論文中到底在表達些什麼。
甚至連一些數學界的專家,也只能看懂其中的一小部分內容,很多東西都是看得雲裡霧裡的。
秋成同在得知了這篇論文正式發表的消息後,對於這篇論文的作者的確是寧晨的事情,也感到了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
此時秋成同仍然不確定,《米國數學會雜誌》為何執意讓自己作為這篇論文的審稿人,但既然論文已經發表,那麼也不必在這件事情上過多的糾結了。
秋成同寫了一篇郵件,向寧晨發送了過去。
郵件中,除了對寧晨發表論文表示祝賀之外,秋成同也和寧晨說了一些私事。
晚上,寧晨在日常整理郵箱的時候,看到了秋成同發送來的郵件。
這篇郵件中的內容有些長,在前面的內容里,秋成同非常客氣的向寧晨表示祝賀,同時鼓勵寧晨繼續對納維-斯托克斯方程進行研究。
隨後,寧晨看見,秋成同邀請自己擔任這一屆秋成同大學生數學競賽的面試評審。
寧晨想起自己當時參加第一屆秋成同大學生數學競賽,竟然已經過去了三年了。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等到總決賽開始的時候,我已經算是正式的大學老師了吧。」
寧晨覺得,以自己大學老師的身份,擔任這種競賽的評審還是會更好一些的。
否則的話,如果寧晨還沒有畢業,可能這些參賽學生都找不到對自己的合適稱呼。
寧晨肯定是要答應秋成同的邀請的,這些年秋成同對於自己的幫助非常大,而且寧晨也想多接觸一些年輕的數學專業學生,幫助他們更好的成長。
一個國家的數學水平,不是靠一個人或者幾個人就能夠徹底改變的,而是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寧晨也希望華國能夠湧現出越來越多的人才,從根源上提升國家的學術實力、科研實力、乃至於科技實力。
寧晨繼續查看著秋成同郵件中後面的內容,意外的發現了一個新的消息。
「陶轍軒……要來見我?」
得知了這個消息後,寧晨也是感到有些激動和惶恐。
陶轍軒與秋成同都是當代華人數學家中,最出色的幾人之一。
相比於秋成同,陶轍軒年輕時候的事跡更加的驚人,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數學神童。
早在13歲的時候,陶轍軒就拿到了IMO的金牌,16歲的時候便本科畢業,17歲碩士畢業,21歲博士畢業,24歲便成為了大學教授。
這樣輝煌的成績,無疑對同齡人造成了降維打擊。
而在31歲的時候,陶轍軒也成功的獲得了菲爾茲獎,成為了繼秋成同之後,第二個拿到這個獎項的華人。
「據我所知,在這之前,陶轍軒也只來過華國內地一次吧。」
陶轍軒從小並不在華國長大,也並不會說普通話,只是會說粵語。
雖然在郵件中,秋成同說陶轍軒這次要來華國的幾個地方,和寧晨同樣擔任秋賽的面試官,並做一些數學報告的工作。
但寧晨隱約中覺得,或許來找自己,才是陶轍軒這次來華國最主要的目的。
不管怎麼樣,寧晨肯定是要跟陶轍軒見一面的,能跟陶轍軒這樣級別的數學家當面交流,得到的收穫一定不會比跟秋成同交流要少。
讀完了這封郵件之後,寧晨敲擊著鍵盤,輸入著回信的內容。
在郵件中,寧晨先是表達了對秋成同的感謝,同時表示自己會繼續進行有關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探索內容。
緊接著,寧晨接受了秋成同的邀請,願意作為下屆秋成同大學生數學競賽的面試評審,並希望為華國數學界未來的發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最後,寧晨也表達了自己歡迎陶轍軒到訪的心情。
打完了這些字,寧晨從頭檢查了一遍,確認沒有錯別字之後,才點擊了發送的按鈕。
……
接下來的日子裡,寧晨繼續進行著有關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探索,同時對於鐵基超導體的研究,寧晨也重新撿了起來。
在這期間,寧晨抽空完成了博士階段剩餘學科的考試。
這些考試都是學校特地為寧晨一個人單獨設置的,目的就是讓寧晨能夠儘快的修完博士階段的學分,然後好進行博士答辯,拿到博士學位。
以寧晨現在公開發表的論文,隨便拿出來一篇,就足夠應付博士答辯了。
盛州大學自然是希望寧晨能夠早一些畢業的,雖然之前雙方已經簽訂了就業合同,但學校也擔心夜長夢多,畢竟這種合同還是可以毀約的。
寧晨非常順利的通過了這些考試,開始準備起博士答辯的內容。
「這一次,就選擇後來在《Nature》主刊上發表的那三篇有關鐵基超導體的論文好了。」
既然在本科答辯的時候,寧晨都拿出了《Nature》主刊的論文,博士答辯肯定是不能比本科答辯差了。
寧晨按照博士論文的格式,重新整理著之前自己做出來的成果,撰寫著自己的博士論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