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我全都要
洛又離開了宮中,想要從根源上重塑一個學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還需要好好的謀劃一下,萬一直接將儒家現在就搞分裂,那就得不償失了。
洛長帶著他的堂弟洛禮來到了洛國的守藏室之中,推開門一走進就是濃重的油脂味道,這座守藏室是洛國學宮能夠吸引無數人才的原因之一。
洛禮有些疑惑的問道:「兄長,您帶我來這裡做什麼?我這一支還是公室子弟,沒有到別出的時候,不需要傳下書籍的。」
公室子弟失去聖痕別出時,會由主家賜下傍身的書籍,還有大量的資產。
洛長聞言笑罵道:「你這小子,若是想要別出,便到祖廟之中求見先祖,想必能夠達到心愿。」
洛禮嘿嘿笑起來,洛長正色道:「帶你來是因為叔父現在籌謀儒家,但僅僅這樣是不夠的,王道囊括萬千,哪裡是一個區區儒家就能概括的呢?
昔年老子所著道德經,同樣是王道,甚至是比儒家還要立於不敗之地的天道。」
以洛國的底蘊,自然不可能僅僅掌握一個儒家,而且儒家雖然是王道的一種,但並不是全部。
至少老子的學說之中所蘊含的智慧就完全不遜色於儒家,尤其是關於治國方面,老子的思想是高屋建瓴的。
儒家最大的優勢是典籍之中的那些話聽起來實在是太美了。
別管能不能實現,一聽起來就覺得這是正路,像是太陽會讓人感到溫暖。
反觀法家,一項項措施的確都是能強國的法門,但是太不中聽,除了君主之外,任誰看來都是反派。
洛長來到這裡是要尋找一部比較關鍵的典籍,兩人繞過兩個大大的書架,在一大卷竹簡面前停了下來,他指著上面密密麻麻的書簡說道:「禮,你看到那十卷書了嗎?那就是法家的源頭之一!」
洛禮抬頭,便見到在書架竹簡旁邊寫著《管子》二字。
「兄長,這難道是昔年管仲所著嗎?」
管仲在諸夏列國之間有著赫赫威名,輔佐桓公五年而霸天下,這是再也沒有臣子達成的戰績,由於管仲行法家之實,行王道之名,所以儒家和法家都非常的推崇管仲。
「沒錯,這就是四百年前齊國冢宰管仲的思想,其中有管仲對國家強盛的思考,還有各種改革的深層原因,這實際上是學宮之中法家的思想源泉之一。
但是現在的霸道法家將管仲提高君主威權和驅使兵民的那一套發揚光大,但是對於管仲讓利於民、中和矛盾的政策全部摒棄,最終造就了現在的法家。
管仲本就是洛國公族子弟,他的理論來源於素王是不爭的事實,等到日後清算嚴刑峻法,踐踏法家之時。
法家子弟定然惶惶不可終日,到了那個時候,或許就需要這一套溫和的理論出世。
伱是公室子弟中學術方面最有天賦的,將《管子》帶回好生研習,就像是明公在儒家之中的地位一般,你要努力在管仲法家之中占據一席之地。」
洛禮越聽眼神越亮,連忙道:「兄長放心,禮定不負所托。」
……
洛長在這裡籌謀儒法這兩家目前比較興盛的學說時,齊國正處於表面的平靜,實際上檯面之下暗流涌動。
齊國戰敗造成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那些想要恢復桓公霸業的貴族遭遇了巨大的打擊,齊國不僅沒有恢復實力,還割讓土地、賠償損失,尤其是淮泗地區的割讓,齊國失去了向南的橋頭堡。
齊國宮中,氣氛很是凝滯,兩撥人爭鋒相對,互不相讓。
國相直接跪在齊公面前泣聲道:「國君。
齊國是武王分封的邦國,和洛國一樣的高貴古老,先君桓公進位方伯,獲得九錫,首開霸主之路,這是多麼輝煌燦爛的歷史。
諸夏大戰,一敗塗地,三分之一的土地割讓,這是何等屈辱的事情啊!
這都是先祖披荊斬棘才獲得的土地,難道您就不感到憤怒嗎?
還請您到臨淄城中聽一聽吧,齊人心中的憤怒像是滾燙的岩漿一般,不知何時就會爆發。
若是您再不安撫,你我君臣一定會死於宮廷之中。」
這正是齊公所擔心的,他同樣泣淚嘆息道:「國相,您所說的危險,難道孤會不知道嗎?
但是現在的局勢嚴重到這個地步,孤應當怎麼做呢?」
國相抹抹眼淚,狠聲道:「國君,齊國戰敗,都是因為薛元等人作戰不利,還擅自開啟戰端。
他們必須要為戰敗負責,將他們全部殺死,然後將罪責推到他們的身上,想必可以緩解國中貴族和國人的情緒。」
勝則賞,敗則罰。
這是鐵律,齊國遭遇了這麼大的失敗,必須要有人站出來背鍋,若是沒人站出來,就要君主來背。
但是這次的鍋實在是太大,齊公一個人背不動,所以國相提議讓發動戰爭的那些大夫元士來背。
「殺死薛元等人?」齊公聞言驚道:「他們手握重兵,直接殺死他們豈不是要在國中掀起內戰嗎?」
司馬同樣反對道:「齊國之南有秦國和魏國的軍隊,若是駐守淮泗的秦魏二國乘機來攻該怎麼辦?
魏侯卿背叛秦魏兩國的盟約,秦伯背叛秦楚兩國的盟約,這兩國都是不講信義的豺狼之國。
一旦國中動亂,他們一定會頃刻之間就撕毀洛水和議,到那時又是社稷傾覆的大禍,國相您能擔得起這個責任嗎?」
齊國在過去都是和洛國同行,所以基本上沒有做過背盟的事情,對於魏國和秦國毫無顧忌的背盟行為,齊國心中大生警惕。
齊公躊躇道:「國相,現在沒有洛國公室襄助,孤的心中實在是沒有底啊,不如派人到洛國之中,問問洛侯可有什麼解決的方法。」
國相簡直氣的要吐血了,生死存亡的時刻,顧慮這麼多,真是豬隊友啊!
真以為洛侯想見到你嗎?
國相直接站起用力握住齊公的手臂厲聲道:「國君!
不能再猶豫了,您立刻向國中貴族發書,就說齊國戰敗是因為您的德行不足,請各位忠臣前來臨淄商議齊國大事。」
說著,他的眼中已經滿是殺氣,緊緊盯著齊公,大有一種你不答應就先把你殺掉的意思,齊公膽寒連聲道:「那便依照國相所言。」
齊相不論是否存在私心,但他對齊國局勢的判斷是非常準確的。
各國的貴族都在戰爭之中損失慘重,楚國這些戰勝國的貴族還能夠拿到補償,齊國這種戰敗國就太慘了。
國中矛盾叢生,尤其是一些要彌補損失的小貴族,直接開始攻擊相鄰的城池,還有那些直接被割土的貴族,失去了封地,心中滿是憤慨。
這些怨氣最終一定會傳導到臨淄城中,這就是社稷主的必然宿命。
接到臨淄城中傳來的消息時,由於齊公邀請了整個國中的貴族,而且語氣很是誠懇,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感覺到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齊國數十座城池之中的近百位貴族,攜帶著自己的家臣前往臨淄城中。
……
現在距離孔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是儒學的昌盛,不僅僅因為洛國一直以來在學宮之中扶持,還是因為昔年孔子門徒的後裔確實賢人輩出。
想要插手未來的儒家,這些人都需要搞定,尤其是孔子最著名的那幾個學生,一定都要放入賢人名單之上。
實際上對於儒家的現狀,現在的領袖人物端木公早就已經憂慮了,他不是孔子那樣的聖人,做不到那樣的雲淡風輕,他對儒家的地位和發展都非常的在意。
「現在列國之中,居於高位的人,皆是兵法縱橫之士,世道崩壞,列國君主重法重術不重仁德,儒家該何去何從呢?」
所有的學說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為了實現政治理想,建立自己心中的世界而存在的。
學說被一國君主排斥不要緊,但是所有的君主都排斥,這讓儒生怎麼能淡定呢?
「端木公,前些時日我在公子又的府邸之中,見到了昔年洛明公所著的《洛語》原書,其中還有洛氏歷代先賢做的注釋,甚至還有孔聖的注釋。
我看了一卷就覺得大受震撼,這些思想和儒家無比的貼合,但是卻不在我們的經典之中,若是能夠吸引這部分經典,想必儒學能夠得到更大的發展。」
室中本就有洛國公族子弟,聞言便說道:「公室之中有無數的秘傳典籍,尤其是公室子弟大多聰慧,恐怕在公室之中,孔聖的典籍注釋也是極多的,只不過外人不得而知罷了。」
洛又輕輕地拋出了一個餌,要將儒家這一條大魚釣上鉤。
……
洛國積累的底蘊實在是太過深厚,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敗之後,吳國陷入了滅亡的境地,齊國陷入了內亂之中,韓國和趙國對魏國伏低做小。
反觀洛國,僅僅是失去了政治霸權,轉而開始揮舞文化大棒,通過素王崇高的地位,歷代先祖觀點各不相同的典籍和洛國學宮的壟斷權力,對各種學說和思想在底層加強自己的影響力,這使得洛氏在激烈的學派之爭中獲得了超然的地位。——《戰國中的洛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