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為了引進0.5微米工藝,蘇遠山差點都拍桌子罵娘了,這才讓德儀那邊點了頭——當然,德儀那邊也有許多工作要做,又許多困難要克服。但相比遠芯這種純粹的付出,德儀幾乎算得上是全面收穫——滬市這邊,凡是基於德儀所提供的流程工藝而獲得的提升,都將會無條件地共享給德儀。
說白了便是,縱然蘇遠山面子再大,遠芯再是一家純私人資本的企業,它也終究是一家帶著大陸身份標識的企業。
無論是從商業角度抑或是其他角度,從骨子裡,德儀都需要在技術上掌控或制約著德遠,制約著遠芯。
蘇遠山認這個制約——人在屋檐下,又有什麼辦法?
然而……德儀卻沒想到,張汝金這邊居然能夠依靠從島上挖來的工程師為主力,配合著EDA以及遠芯晶片設計中心,直接便搞定了最先進的快閃記憶體顆粒生產工藝的流程。
這就有點讓人難受了。
作為一家幾十年歷史的老牌半導體企業,德儀如果還不知道遠芯的MLC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問世意味著什麼,沒用半點技術敏感的話,那它們遲早關門大吉還能落得個急流勇退的好名聲。
……
「看他們的誠意了。」蘇遠山也不禁一笑,想起了上飛機前才收到的文森蒂先生的郵件:「我覺得德儀是學聰明了,知道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在前世,德儀的沒落便是一直在商業內存顆粒的生產規模上死磕,但在技術上卻沒用跟上時代,或者說走偏了——它們去搞其他諸如DSP和單片機等專業晶片了。以至於當遇到半導體寒冬時,只好忍痛甩賣那些明顯落伍了的晶圓廠,從而跌出了一線大廠的位置。
「如果授權給德儀,那採取何種模式呢?」張汝金知道蘇遠山並不希望和德儀把關係搞僵,所以這個授權基本上是定下了。
「先不著急,我捉摸著,德儀這邊是希望能夠通過成熟的0.5微米工藝的產品對旗下的半導體工廠進行工藝升級,但快閃記憶體這玩意,目前市場的推動主力還是我們。」說著蘇遠山馬上便意識到不妥,嘿嘿地笑了笑:「嗯,現在是intel和閃迪……不過我們馬上也要加入了。既然如此,德儀想要搞產品,就不可能置身事外。」
「想開動機器生產快閃記憶體顆粒賺錢,卻不願意承擔推動快閃記憶體市場的責任,這肯定是不行的,他們必須要拿出合作方案和誠意來。」
……
回到特區,蘇遠山便開始著手準備農曆新年之前的訪霓工作。
現在已經臨近聖誕節,時間已經很緊迫——他此去霓國,有大量的事要做。
首先是定下要訪問的企業——蘇遠山去訪問的名義是受索尼的邀請,那麼自然拜訪的第一站就一定是索尼,緊接著便是富士通這個合作夥伴,然後便是尼康和佳能——這兩位是目前德遠這邊光刻機的供貨商。同時,他倆也是蘇遠山此行的目標客戶。
蘇遠山歷來信奉賊不走空,既然過去了,那就得撈點好處回來。霓國目前整個半導體行業都在往數碼方面發展,而數碼產品最核心的便是存儲和電源——很湊巧的是,遠芯便是目前這兩個領域最優秀的供貨商。
除此之外,蘇遠山也希望成為尼康和佳能在光刻機方面的合作商。
他是想好了,不管燈塔國的EUV聯盟會不會成立,阿斯麥爾會不會崛起,他只要先把霓國現目前的這兩條大腿抱著再說——只要尼康和佳能還存在著,還沒用變成燈塔國的企業,那麼對於燈塔國來說,就是一根梗在喉嚨上的刺。
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蘇遠山不介意成為佳能和尼康的技術提供方。
——這裡的技術,當然指的是林本堅團隊關於DUV光源的優化方案了。
至於林本堅最牛逼最偉大的貢獻,那還得緩一緩,最起碼迄今為止,還沒有人想到193nm的DUV光源會成為差點終結摩爾定律的阻道石。
而除了準備這些工作,蘇遠山還得盯著工業區的各種進度以及鋰電池的進度,甚至還要抽出時間看何春華與周興博他們有關石墨烯的論文……
……
「山總,電科呂教授的電話,轉過來嗎?」
蘇遠山正在看著周興博的論文,那邊的文曉倩接了一通電話後捂著話筒問他。
「嗯,轉過來吧。」蘇遠山接起座機,頗覺得有幾分意思——電科只有要一個呂教授,那就是應用物理系系主任的呂學超教授,而周興博則是他手下的研究生。
「呂叔,咋不打我手機?」
「你手機關機在。」電話中,呂學超聲音聽起來頗有幾分喜悅:「看過小周的論文沒?」
「正在看,呂叔看過了?」
「嗯,我雖然沒有親自做實驗,但僅憑我的學術直覺,便認為他這次的試驗成果是有效的,且有意義的。」呂學超說得很篤定,仿佛蘇遠山便是nature的編輯,他是來給弟子走後門的老師。
蘇遠山失笑起來:「呂叔,您話別這麼早……關於石墨烯參雜實驗,目前已經有多篇論文了。周師兄如果想要發表的話……可能只能走次一級的期刊。」
「只要是期刊都行嘛!」呂學超倒是不挑,因為他知道,周興博現在正在和來自P大的何春華他們在一起,搗鼓著就連蘇遠山都大力支持的碳基半導體——據說,他們的實驗進度是世界領先的。
自己看重的學生能夠走到這一步,呂學超作為導師,當然由衷地高興了。
「嗯嗯,只要不是發頂刊,次級期刊還是沒問題——呂叔要不要掛名通訊作者?這篇是之前周師兄自己獨立完成的一作。」
「嗯……你覺得呢?」
一旦說到這個……呂學超便有些扭捏起來了。
隨著國家對科研的重視,特別是對國際權威期刊的重視,國內高校的各個小組也漸漸開始衝刺起期刊來。
雖然各個高校和政策還沒有對各種職稱和成就在期刊方面有著明確的規定,但照這個趨勢下去,今後肯定是在國際學術圈越有影響力——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便越是吃香。
呂學超也是有點追求的嘛。
「那這個通訊作者就麻煩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