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動手(上)
大唐初年,政治清明,群臣萬眾齊心,李世民所為無錯,諸宰相便一致通過,三省蓋印,頒發詔書,頒行大唐萬民。☜✌ 6❾ˢ𝐇Ǘ𝕩.ᑕ𝑜𝐦 ♠♔
「蒙素王上皇恩典、天啟賜福者、全諸夏萬民的天子、大唐帝國皇帝曰:
皇天眷佑中華,澤被四方諸夏,大唐天子受命,光宅天下。朕與突厥頡利盟約,頡利履背盟約,犯我邊疆,掠我黎民,侵我國土,悖逆難忍。
頡利荒淫無度,內政紊亂,親佞幸,致使邦交不和,上下異心。不顧往昔恩澤,肆意寇掠,實乃喪盡天良。
我大唐偃武修文,尊崇禮樂,故舉義師。凡附突厥者,幡然悔悟,歸誠效順,咸赦其罪;若仍執迷不悟,共突厥頡利頑抗到底者,視為寇讎,勢必將鐵蹄踏破。
朕敬告四方,協力同心,共攘夷狄之患,以安天下,以保萬民,以彰王化。
著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率領中軍。」
李靖被任命為征討突厥的大總管,其他各路總管都要受到他的節制。
唐廷一共徵發六路大軍,所選用的將領,大多不是李世民的舊部,諸如尉遲恭等人都不曾出征,洛玄夜自然更不必說。
這是李世民有意為之。
唯有一個人屬於例外,那就是左千牛衛大將軍洛玄凌,身為李世民心腹,依舊得以統率大軍出征,成為一路主管,任誰都能看得出,李世民對洛玄凌是有更高期待的。
至於原因那就太簡單了。
洛玄凌年紀相對來說比較小,是大唐新生代的將領之一,他雖然受封國公,但實際上戰功相對其他人是不夠的。
他是朝中唯一一個和李世民以及長孫皇后都關係比較密切的人,李世民還答應他,之後會賜給他的兒子一個公主,雖然洛玄凌的兒子目前還沒有出生。
對洛玄凌,洛玄夜沒什麼要交待的,反而是對洛玄雲,在臨行前,洛玄夜將洛玄雲叫到了府中。
洛玄夜語重心長的說道:「七弟,之前你跟著竇王,錯過了許多,現在要把握住機會,對冬突厥的戰爭,將會讓無數人加官進爵。
你跟在李靖麾下,不需要思考太多,只需要猛猛的殺敵即可,如果有機會的話,你盯緊突厥的那些貴族,尤其是王廷貴族,最好是頡利可汗。
只要你在前線立下大功,為兄就能給你表功,你完全不需要擔心自己的功勞被貪墨,現在身上沒有寸功沒關係,日後立功的機會還多的是。
另外,一定要注意安全,戰場上畢竟刀劍無眼,萬人敵也是會折在裡面的,況且你小子的武力還沒強到那麼離譜的程度。」
洛玄雲鄭重點頭道:「五哥放心,我明白的,我現在唯一的目的就是為家族增光添彩,不給洛氏丟人。」
……
在秦漢時,中原對草原還不太熟悉,那個時候和草原的戰爭,頗有些艱難,但是現在中原和草原已經拉鋸了數百年,對草原上大致的情況都摸了清楚。
比如一些重大的山川走向,尤其是鮮卑的融入,打起草原來那是相當的順手。
隨著詔書的下達,大唐籌備的戰爭機器開始運轉起來。
長安城外。
數千騎士騎在馬上,一眼望去無邊無際,到處都是戰馬的嘶吼之聲,這是整個大唐最精銳的騎兵。
大唐的府兵制度和漢朝的良家子有一點像,但又很是不同。
在漢朝的時候,通常是精銳從長安出發,然後一路走,一路有其他加入軍列的良家子。
從長安出發一路上無數的關中子弟都會隨從出征。
大唐有數百個折衝府,僅僅在關中就有三分之一。
這些府兵同樣是被徵召,但通常是之前就已經在長安值守,輪到誰就由誰出征。
洛玄雲跟著李靖直接出定襄道,而洛玄凌則從河西出兵,這是洛玄夜和李世民給他安排的。
因為如果正面三路大軍能正面擊敗冬突厥,那頡利可汗不可能往東去投奔和他有衝突的突利可汗,最大的可能就是往西逃。
這個時候守在頡利可汗逃亡路上的洛玄凌就能發揮極大的作用。
洛玄凌一出隴西郡,再往前行不遠,進入河西後,就只感覺天地之間一片遼闊,隨著風吹來的是蒼莽之感,已經和關中大不相同。
他頗為振奮的指著那河西的土地,驕傲的說道:「這河西之地,當初就是我洛氏先祖,昭武威公洛諱無疾從匈奴人手中奪取的,從那之後,這片土地便歸於我諸夏所有。
諸軍應該隨本公祭奠諸夏往昔英烈,若是能請英靈歸來,難道會有不勝的道理嗎?」
唐軍將士頓時歡呼起來,於是洛玄凌率領著諸軍舉行了一場祭奠儀式,鼓舞全軍士氣,然後才繼續行軍。
洛玄凌率領著上萬大軍,擁有河西之後的大唐,終於擁有了自己的養馬地,隊伍宛如長蛇般蜿蜒,在草原起起伏伏的丘陵中若隱若現。
洛玄凌騎在馬上,不斷核對著大致的地圖,然後發出一道道號令,上千名斥候分成數十支小隊向著四處撒出去。
冬突厥經常性的侵擾河西,此番大唐開戰的理由就是阿史那社爾襲擾河西。
所以洛玄凌要時刻防備著遭遇突厥的大軍。
大唐出兵的時間已經漸漸進入冬季時,這實際上不算是一個非常好的時間,但對於大唐來說,這已經不重要了。
最重要的是,突厥人同樣想不到大唐會在這個時候出兵。
頡利可汗的父親是個非常傑出的草原領袖,但頡利可汗很明顯不是那種人傑,他既不能團結草原諸部,在軍事以及政治方面,也非常的幼稚,還帶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自負和驕傲。
當初因為隋煬帝這逆天貨色導致冬突厥趁亂崛起,有了威凌漢人諸侯的實力,但中原統一後,他就該意識到,中原已經不是當初,但他沒有,依舊以曾經對待列國的方式對待大唐。
身為大總管,李靖在一開始就定下了突襲定襄的計策,之所以會選擇輕騎簡從的戰術,主要是因為李靖熟讀兵法和歷史。
現在唐朝和冬突厥間的形勢,和當初漢朝和匈奴雖然像,突厥占據著河套之地,這和漢初的匈奴幾乎是一樣的。
李靖在戰前就給各路總管開了會,說道:「當初漢朝的時候,和匈奴的戰事先是經過了河南地之戰,也就是奪取河套,後來又進行了河西之戰,奪取了現在的河西四郡,進而聯絡西域,後來匈奴遠遁漠北,最後經過兩次漠北之戰,兩次擊殺匈奴可汗,最後滅亡了匈奴汗國。
現在我大唐雖然沒有河套,但河西四郡已經不需要再次開戰,所以我軍能夠直接從河西出兵,我軍此戰的目的就是位於河套的突厥王廷。
諸位都要謹記,只要能夠在河套對突厥進行最大的傷害,就要在陰山以南對他們趕盡殺絕,如果真的讓突厥人跑到漠北去,那結果就有些難以預料了。
陛下並不願意打長年的拉鋸戰,如果讓突厥大部隊逃到漠北去,那最終就不能竟全功。
我將率領三千輕騎,直奔突厥牙帳王廷,頡利可汗外厲內荏,定然不敢和我交戰,一定會率領著部眾逃走,左路軍和右路軍緊隨其後,對頡利銜尾追殺,務必讓頡利麾下士卒損失。
只要頡利的損失變大,那突厥中的裂痕就會越來越大,他本就是生性多疑之人,一定會有大量的突厥貴族背叛他,到了那個時候,頡利就大勢已去了。」
……
李靖率領輕騎從馬邑出發,距離定襄並不算遠,畢竟河套距離中原實在是太近了,而且一路上還沒有什麼阻攔。
最重要的還是頡利可汗的確是一個很拉胯的君主,他部下中,對他忠心的人並不算多,甚至就連他的心腹都背叛他投降唐朝,這基本上相當於洛玄夜背叛李世民,從這裡就能看出頡利在突厥人已經有多麼讓人怨恨。
月黑風高夜,寒冷的冬天,頡利可汗根本就想不到唐軍會在這個時候前來。
當初洛無疾和霍去病衝擊匈奴營地的時候同樣如此。
誰都想不到會有人在這種天氣中突然發動襲擊,至於為什麼突厥沒有從匈奴的結局中得到什麼教訓。
那就不得不提,人想要得到教訓本來就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
而且,突厥人沒文化!
突厥人不讀書!
以史為鑑,可以知道興亡,但突厥人沒有記錄歷史的習慣,也沒有讀漢人歷史的習慣,所以對於歷史上所發生的事情,他們根本就不知道。
很多後人在看到歷史上有些人犯了一模一樣的錯誤時,都忍不住扼腕嘆息,並且非常疑惑的問道:「難道他們不知道某某人某某事,就是這樣嗎?」
但事實上就是,這世上喜歡歷史的人很少,這世上讀過歷史的人更少,就連那些權貴,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讀過歷史的,所以以史為鑑,本來就是一件非常少人才能夠做到的事情。
李靖的戰術簡單,但執行起來卻不簡單,他精挑細選的三千輕騎,直奔定襄突厥牙帳而去。
等到了牙帳,頡利才反應過來,又見到自己的心腹大將背叛,立刻就帶著突厥禁衛逃走。
那些對頡利忠心耿耿的禁衛,騎著高大的戰馬對來襲的唐軍發動了衝鋒,草原之上的遭遇戰,雙方之間根本就來不及布置什麼的障礙。
狹路相逢勇者勝!
但面對突襲而來的大唐輕騎,這些突厥騎兵,有許多甚至還沒有騎上馬。
李靖高聲吼道:「擒拿頡利!」
洛玄雲就在李靖麾下,他畢竟是洛氏子,自然不可能真的從大頭兵做起,而且他這種武力超強的人,本身也可以直接走另外一條路,他跟在李靖麾下做一員先鋒。
縱然是高速的呼嘯之間,洛玄雲依舊能感受到所有人猙獰的面容,戰馬狂奔之間呼出的氣息,以及突然拋灑出的鮮血味道。
「轟!」
戰馬重重的撞在一起,幾乎在瞬間,兩匹戰馬就斃命而亡,兩名騎士同樣踏進了死亡的深淵之中,高高的飛起,然後大口大口的吐出鮮血,血肉紛飛之間,生命消逝。
洛氏子所練習的武器,從來都是馬槊,這種馬上的無敵兵器。
洛玄雲好像自己回到了當初在凜冬城的日子。
又好像回到了當初在竇建德麾下和唐軍作戰的日子。
他的心中在翻騰。
他這一代七個兄弟,大哥在凜冬城照顧家族,二哥受到老祖宗指點,前往西域去傳播素王的信仰,三哥統領著敢戰士,在遼東那裡有一小塊土地,擁有獨立的地位,四哥已經是宰相,還是天官吏部尚書,五哥更不用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當朝第一重臣,重到就連出征都不行,六哥也是國公,十六衛大將軍之一,出征時的一路總管,姐姐洛玄鏡是楚國夫人,是封疆大吏。
只有自己,似乎沒有什麼值得提起的,同樣消耗了家族的資源,但是自己卻不曾給家族帶來什麼榮耀和底蘊。
這讓洛玄雲有些不能接受。
他又想起前些時日,他去看竇王,竇王現在已經不再被軟禁,只不過大唐沒有他的位置而已。
我的榮耀,就從現在開始吧!
洛玄雲心中想著這些事,他才剛剛二十出頭不多,是兄弟中最年輕的一個,他還有很多年可以去成長。
洛玄雲雙手持著馬槊,在突厥軍中左衝右突,手底下沒有一合之敵,真是勇猛無敵,讓大唐的士卒紛紛高呼起來。
李靖看著也微微咋舌,他是見過洛玄夜和洛玄凌在戰場上的非人表現的,現在看來,這洛玄雲雖然和洛玄夜有差距,但不亞於洛玄凌。
這洛氏子怎麼一個個都這麼能打,最關鍵的是,李靖親眼看到洛玄雲被重重擊中,但是只不過是悶啃一聲就完全不在意,再次沖了上來。
這洛氏子對痛苦的忍耐程度真是離譜,完全沒有一點出身高貴的認識,打起仗來就像是不要命一樣。
洛玄雲只覺自己的汗液從身體中的每一個毛孔蒸騰而出,在冬天的寒風中,甚至有白氣升騰,那是短時間之內大量的用力而產生的。
「殺!」
洛玄雲的本事,或者說是洛氏子的本事都是在生死中,在冰天雪地中鍛鍊出來的,他們都是曾經在冬天在冰水中游泳的人,現在這點寒意,對洛玄雲來說,根本就不算是什麼。
他大聲嘶吼著,回想起族中的山君,回想起自己最喜歡的大貓,真的宛如下山的猛虎一般。
猛將在戰場上的帶動,是毋庸置疑的,他不斷向前,唐軍輕騎齊步而動,馬踏山河,衝殺而去。
本就混亂的突厥人根本就不可能抵擋唐軍的進攻,頡利可汗率領著牙帳軍隊毫不猶豫的開始逃遁。
至於往哪裡逃,自然是陰山,那裡的地形比較複雜,不像是河套這麼簡單,他準備在那裡重新整軍,然後和唐軍決一雌雄。
但他不知道李靖早在戰前就已經針對這種情況做好了部署,李績等人就是專門等待著頡利可汗的。
在頡利可汗慌忙的撤退過程中,李績出現在半路上,緊隨而來的是上萬唐朝軍隊,李績自然是按照李靖的命令,奉命圍剿頡利可汗,見到李績軍隊的一瞬間,頡利只覺頭皮發麻,這唐軍根本就不給他喘息的機會,一路追著他殺。
他狠狠地說道:「如果讓本可汗能夠重整旗鼓,本可汗一定要狠狠報復回去,讓唐朝知道本可汗的強大和不可侵犯。」
然後繼續倉皇的改變自己的目的地,向著陰山的另外一個方向逃去,但李靖的布置可不僅僅是這一個,很快頡利可汗就再次遇到了另外一支等待著他的唐軍。
他再次放下狠話,而後繼續逃遁,一路逃到陰山之下,但唐軍卻依舊沒有停下追擊。
李靖和李世民真不愧是當世最為傑出的兩大統帥,兩個人在某些方面非常的相像,當初李世民追殺敵人的時候,兩天不進食,三天不解甲,一直將敵人追的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直到心態都徹底奔潰,直到軍隊都徹底離散,才算是結束,現在李靖追殺頡利可汗是同樣的道理,頡利可汗身邊的軍隊,經過連續的絞殺,已經只剩下數萬人。
相比於巔峰時期,這已經被削弱了相當多,至少在短時間內,在河套上,頡利已經失去了和大唐正面作戰的能力。
這都得益於李靖完全不曾停下的追殺,讓頡利根本就沒有時間去整軍,導致眾多軍隊都逃離了突厥,轉投了其他的部落,畢竟在草原上,除了突厥部落之外,還有其他的眾多部落。
這些部落中有許多已經和大唐暗通款曲,或者直接就投奔了大唐,比如說薛延陀這些部落,當初都是DTZ的屬臣,但是就連可汗都經由天子冊封,對草原部落的籠絡,是大唐對冬突厥動手的一大原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