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四境之內,六合之中!
望著損兵折將的大軍,曹操簡直欲哭無淚。
若不是西涼軍忙著逃命,這一次就真的栽到這裡了。
好不容易在兗州積攢了一些家底,結果竟然損失在取勝的路上。
灰頭土臉的夏侯惇策馬過來問同樣狼狽不堪的曹操道:「兄長,要回返兗州嗎?」
曹操追擊失敗之後過熱的大腦卻無比的清醒,他腦海之中迅速整理了一番局勢,然後將目光投向了洛陽。
他執住夏侯惇臂膀沉聲道:「元讓,西涼諸將雖勝,卻定然不敢留在山東,恐怕會占據函谷關以西。
袁紹回返冀州迎戰公孫瓚,短時間之內不可能抽身而出。
卜才等禁軍將領沒有大志,游於河南卻無所事事,這難道不是上天所賜予我曹操的河南洛陽嗎?
天予弗取,反受其咎!
這難道不是古聖賢所說的道理嗎?
現在雖然有所損傷,但為兄想要讓你將五千步騎,占據洛陽,繼而控制河南,元讓你可願意承擔這個重任嗎?」
這的確是重任!
洛陽是八關之地,通往關東的函谷關,通往河內的大河渡口,這意味著洛陽要承受各個方面的壓力。
兗州陳留郡在曹操手中,但還是要同時面對關中、河東、河內、南陽、潁川的壓力。
這樣的重任,除了夏侯氏和曹氏這些宗族兄弟,曹操不敢交給任何人。
夏侯惇反握住曹操的手道:「兄長託付大任,惇怎敢不從?
然惇有一言。
洛陽繁華,冠絕天下,又是百年帝都帝氣浩瀚,乃是眾矢之的,若是占據洛陽,難道兄長就不擔心引得天下諸侯來攻嗎?」
曹操見到夏侯惇此言,卻徹底放下了心,感慨道:「元讓,你有這樣的見識,為兄很是欣慰啊。
正如伱所言,諸郡具不在我等手中,所以洛陽不可久守,否則便是白白空耗,四面為敵,最終一敗塗地。
所以為兄讓你鎮守洛陽,不是要經營這裡,而是讓你遷戶移民!
洛陽往東,乃是成皋旋門,伊洛交流,滎陽虎牢縱橫交錯的關隘所在,張角在那裡屯駐民眾,自成王國。
我要你遷徙滎陽以東的百姓到滎陽,乃至於滎陽以西,即兗州而來,充實底蘊。
空置河南,還能作為引誘,日後但凡有人想要占據洛陽,我軍便可西進掠奪其金銀,遷徙其百姓,豈不美哉?」
曹操這一番話說的周圍眾人眼中直發光,先前的失敗早就拋到了九霄雲外,為了應對西涼軍的攻勢,遷徙百姓不是很正常的嗎?
這洛陽可是一座寶庫啊,別看當初太平軍和董卓軍收颳了那麼久,距離將油水徹底收刮乾淨還差的遠呢。
不說整個河南郡的人口,單單那些富戶就不知道能帶來多少賦稅,若是真的能將河南郡遷徙到兗州,兗州的戶數甚至可能達到益州的程度,成為僅次於荊州和冀州的存在。
夏侯惇當即應下,曹操於是任命夏侯惇為河南郡太守,他自己則自表為兗州牧,返回兗州去了。
……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話說李傕郭汜見到徐榮果然取勝,於是大笑起來,心中的壓力頓時消散一空,小皇帝劉協以及公卿百官心中哀嘆,知道自己還要在李傕郭汜這二人手中生存。
李傕郭汜因為董卓之事已經徹底不信任這些公卿士族,將這些人當作牛馬一樣對待,肆意的欺辱他們,但二人好歹還知道,皇帝劉協還是很有用的。
這二人當即就用皇帝的名義給兩人封了縣侯,又為自己冊封了重號將軍,然後帶著公卿百官一路向西,準備前往長安重新建立朝廷。
一些人見到這種場景,於是暗中對二人說:「皇帝雖然懦弱,但畢竟是天下的正統,那些忠誠於漢室的臣子依舊認可皇帝。
二位將軍是皇帝親自冊封的列侯將軍,關東諸侯不經過皇帝的命令就擅自為刺史、太守、州牧、將軍,這難道不可笑嗎?
如果二位將軍恭敬的對待皇帝,然後用皇帝的名義去號令天下,那不服從的人就是逆賊了,而二位將軍才是漢室忠臣啊。」
兩人一聽這話就覺得非常在理,是啊,我們手中有皇帝,還是正規流程冊封的列侯、重號將軍,我們才是正經的官軍啊!
那些關東諸侯都是自封的官位,漢室還沒有滅亡就自立,這不是造反是什麼?
因為對李傕郭汜有用,劉協的生活水準因此變好了一些。
張濟不願意和李傕郭汜混在一起,於是逃到了弘農郡就不再向前,關中一下子湧入了這麼多西涼軍,關中士族當然有些緊張,生怕這些西涼軍在關中縱兵劫掠,大開殺戒。
士族為什麼要尋找明主?
因為士族總體來說是要生存的,明主有腦子,懂得什麼叫做合作,只有遇到明主,士族才能生存下去並且爭權奪利。
士族最怕遇到的就是那些完全沒腦子得過且過的軍閥,說不準什麼時候就被殺,這種軍閥完全就是抱著同歸於盡的心思。
問題是軍閥想死隨意,士族不願意和他同歸於盡啊!
李傕郭汜在關中士族看來就是這種,殺關中士族對李傕郭汜沒好處,但李傕郭汜很可能做出這種事。
洛空請動天罰的消息還沒有傳到關中來,所以關中士族不清楚。
李傕郭汜在陣前親眼見到董卓被天罰而死,早就嚇破了膽子,之前在洛陽都只敢劫掠不敢殺人,進了關中自然同樣不敢。
見到這些西涼軍只要財貨,關中士族略微鬆了一口氣,看來這些西涼將領還是能交流的。
以西涼軍為完全意志的長安朝廷建立,李傕郭汜當即就是一頓封官,試圖緩和己方與天下諸侯的關係,順便試探一下皇帝到底有沒有作用。
……
涼州。
從董卓率領大軍離開這裡之後,涼州就顯得略微荒涼了一些,董卓曾經是涼州最大的軍閥,但不是唯一的軍閥。
在董卓前往中原之後,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算是暫時放棄了涼州,隨著董卓兵敗的消息傳來,尤其是李傕郭汜建立長安朝廷之後,涼州軍閥頓時就有了異心。
李傕郭汜待在三輔,這裡地處偏遠,雖然遠不如洛陽天下之中,但比之涼州還是繁華許多,於是二人都不願意返回涼州,便冊封涼州軍閥為列侯,還封為將軍,正是馬騰韓遂二人。
馬騰韓遂見到朝廷願意承認二人的割據地位,再加上這是正統的漢室皇帝冊封,於是欣然領命,就在涼州割據。
當初董卓前往中原時,帶走的涼州青壯很多,而且還在不斷徵召,直接便宜了馬騰韓遂二人,兩人又前往羌人部落之中。
在漢人的眼中,羌人和胡人是不同的,正如大多數人稱呼昭城洛氏為周族一般,羌人的地位還是頗為特殊的,雖然不是漢人,但也不算是蠻夷,比西域人的地位還高一些,屬於可以統戰的對象。
馬騰就有羌人的血統,並未因此而受到歧視,所以兩人在得知董卓已經死在了洛陽之後,不僅僅接手董卓的士卒,還要接手他的羌人盟友。
可謂是董卓跌倒,馬韓吃飽!
……
自涼州再往西,從洛空率軍進入中原開始並且遭遇不利開始,西域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整個西域將近一半的精銳都被洛空抽調,西域的混亂不是從胡人開始的,而是從烏孫國和大宛東國。
洛空前腳離開西域進入涼州,烏孫和大宛的貴族便直接廢除了原先的劉氏諸侯王,建立了新的國家。
這兩個國家在最初基本上都是純漢人組成的,當然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已經不是純粹的漢人,就算是漢人,也和中原的漢人有了很多的不同,畢竟就連無雙侯國都不可避免的有了極多的改變。
大宛改名西夏,即天下極西的諸夏,烏孫改名中夏,即天下之中的諸夏,從名字上就能看出雙方之間的不對付。
西夏在立國之後就開始了原大宛國的統一計劃,撕毀了原大宛東國、西域都護府和大宛國簽訂了一切協議,西夏國主的目標是三年之內統一整個盆地,不過三年過去了,這個目標還沒有達成,依舊在亂戰之中。
相比較西夏國,中夏國的征途就很是順利,中夏王是個人傑,而且還不是一般的人傑,當初洛空在西域鎮壓,完全壓制了他。
現在洛空一走,中夏王頓時就崛起了。
從伊水河谷開始,憑藉著人口優勢、技術優勢、馬匹優勢、土地肥沃優勢,一路東征,那些小的西域國家直接投降,中夏王按照傳統冊封原先的外藩國王為列侯。
那些大的國家則依舊為王,但需要向中夏王稱臣納貢,僅僅幾年的時間,中夏國就大致上統治了整個天山北麓,東西大約三千里的土地,各種族群加起來有一百五十萬的人,如果全民皆兵,控弦之士有十萬!
這種級別的國家,守衛西域完全沒有任何的問題,那些游曳在草原大漠上的胡人和中夏國大戰數次,都沒有討到好處。
當然到了這個程度,漢廷在整個西域的統治已經完全崩潰,尤其是西域都護府已經徹底名存實亡。
在整個天山北麓,唯一還獨立存在的國家就是無雙侯國。
中夏王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對素王上皇天世尊有無限的崇拜,登基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無雙侯國的素王神廟祭拜。
西域這片土地上的政治和中原完全不同,這裡的人基本上沒有地域歧視,和中原那種本地互助完全不同。
西域玩的是宗教內的各派主張,所有的貴族都同時有宗教身份,比如中夏國的左相就是道教大真人。
在統一整個天山北麓之後,中夏王開始給歷代的無雙侯冊封佛陀、菩薩、金剛等果位。
最終此舉引起了國中道教徒的不滿,中夏王雖然篤信佛教,但腦子沒抽,於是又給歷代無雙侯上了一遍道教神仙果位,他自己也開始在外人面前佛道同修,還任命了道教大真人作為左相。
中夏國的實力膨脹讓馬騰韓遂都很是恐懼,尤其是中夏王將國都從原先的伊水河谷遷徙到了靠近涼州敦煌地區之後。
這是什麼意思?
中夏王之心,路人皆知啊!
這不就是準備叩關進入中原嗎?
但實際上這就是馬騰韓遂杞人憂天了,這二人軍事能力還不錯,但政治能力實在是過於低下,根本就看不出現在的形勢。
中夏王的確是有這樣的想法,畢竟身為諸夏列國的國主之一,誰沒有進入中原問鼎的心思呢?
遼東燕國不也是這樣想的?
但是中夏王太清楚自己根本沒有這個能力,中夏國的崛起實在是太快了,內部的問題亂糟糟,各種利益的分配,各方的矛盾之大,是難以想像的。一個不慎就會爆炸。
如果現在進入中原,一直勝利倒是還行,畢竟戰爭的勝利能夠掩蓋絕大多數的問題,但只要一場失敗,現在這個表面龐大強壯的國家就會在瞬間土崩瓦解。
不僅僅是整個天山北麓,中夏王甚至懷疑自己就連伊水河谷都回不去就會死在半路之上。
所以在沒有整合完內部之前,中夏王絕對不會進攻涼州,馬騰韓遂的防備算是無用武之地了。
至於無雙侯國目前在洛空的母親手中掌控。
神廟軍已經徹底化作了護衛軍,中夏王以整個天山北麓統治者的身份,將素王神廟的級別提升到了最高的地步。
中夏王號召遍布西域的寺廟和道觀要每年按時向神廟進貢,以維持素王神廟的運轉和神廟軍的運轉。
這個做法等於從某種程度上,讓神廟大祭司成為了西域寺廟和道觀的最高領袖,是一種非常神奇的設計。
無雙侯國對此沒有發表任何意見,這是一件好事,可以幫助無雙侯國減輕壓力。
所有人都以為神廟軍是獨立的,只是因為某些原因比較親近無雙侯國而已。
實際上這支軍團始終掌握在無雙侯手中,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會改變。
————
西域之民,素敬諸天諸神,三千里地域,五千里方圓,竟有佛寺千座,道觀亦千數,處處焚香,不別漢土之人,不列男女之別,乃止二教同拜,皆行禱告中原之民入之,若處神國,甚為詫異,異域之感,不絕於身,自敦煌三千里至中夏無雙素王神廟,此佛道之冠冕,敬拜素王上皇天世尊,敬拜素王上皇大天尊,始覺西域乃同中原一心矣。——《後漢書·西域列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