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劉徹:大漢慈父
洛陵的馬車從昭城離開,然後從幽燕之地進入草原,這一次來到草原,自然不可能像是上一次那樣耗費家族的底蘊,漢王朝還不配洛氏那樣付出,就連自己家的邦周,洛氏都沒有那麼做過,區區一個漢王朝,更是不可能。
長安。
自從大軍出塞之後,皇城之中的長樂宮就始終非常安靜,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在等待著草原上的消息。
就在這種氛圍之中,洛景回到了長安,然後就和賈誼兩個人結伴來到了皇宮之中。
劉徹盡力保持著自己的平靜,但是兩個人還是能夠看出來,這位年輕的皇帝面容之下滿是焦急。
兩人行禮過後,洛景當即說道:「陛下,臣前些時日前往昭城面見臣的伯父,昭公大君,現在昭公大君應該已經前往草原了。」
劉徹聞言一愣,然後肉眼可見的輕鬆了幾分,這就是洛陵對世人的震懾,他是當世的神靈,擁有無窮的威能,只要他出手,所有人都會放心。
劉徹沉默了一瞬,原來世界的劉徹在性格上有很多的缺陷,但是這個世界卻不同,就連項羽的暴虐都能夠改掉,劉徹這樣的人又怎麼會依舊如同原來呢?
他是孝文皇帝的嫡次子,是皇后的親生兒子,他登上皇位的路途並不坎坷,他沒有那麼多強勢的外戚把持朝政,甚至沒有經歷過太皇太后的毒打。
他做了很多年的梁王,見到了一些現實如何,他在梁國之時,就喜歡與民同樂,賞賜給百姓美酒美食,衣食布帛,然後聽百姓稱讚他。
在真實的歷史上,他晚年有些昏庸。
但如果一個皇帝晚年出問題,那可能是一個人的問題,但是歷史上出問題的不僅僅是劉徹自己,不說唐玄宗那貨,單單皇帝個人能力天花板之一的太宗李世民,晚年同樣開始出問題,若不是恰當好處的崩殂,說不準就是第二個劉徹。
劉徹單說年輕的時候,那是絕對英明神武的,反擊匈奴的戰役規劃都是劉徹設計的,在衛青和霍去病的執行之下,取得了極大的戰果,漢王朝前期對匈奴的勝利成果,劉徹、衛青、霍去病各占三分之一,這才是最公平的評價。
至於後期戰果不豐富,那是李廣利太垃圾了,帶著那麼強的士卒,吃著最好的資源,劉徹還有上好的戰略,結果他執行都執行不好。
貳師將軍?
二流將軍還差不多!
他的能力也就能做個普通的校尉罷了,讓他做大漢大將軍,統率野戰軍團,這一點真要批評一下劉徹,任人唯親是要任衛霍這樣的。
他李廣利什麼的都要當大將軍,他有那個能力嗎?
沒有,輸完匈奴直接投降了,否則接下來恐怕就要輸西域了,輸完西域輸西南夷,輸完西南夷輸山越,接下來沒得輸了。
這個世界上的劉徹比歷史上還要中二,畢竟洛氏的各種頌聖詩,什麼「素王的神靈在天上,諸夏的天命萬萬年」本就挺中二的,劉徹有個深深信仰素王的母后,再加上教導他的老師都是來自山東儒家,自然受到了影響。
但他從來就不是一個只顧著自己能夠拿到功績的皇帝,這一點上和歷史上那些暴君是不一樣的,劉徹是想做利國利民的事情,在真實的歷史上,劉徹做下了一些錯事,但是他到民間看了看,看到了百姓困頓的生活,他立刻就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立刻就停下了對匈奴的戰事,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他可是當了數十年的皇帝啊!
沒有人敢說他的錯,他的權力大到難以想像的地步,百官之首的丞相說殺就殺,再強大的豪族一道命令就直接亡族,就算是秦始皇權力最大的時候都沒有如此。
太子據勸了劉徹多少年他都不為所動,這實際上完全就是方法用錯了,天天在劉徹的面前說什麼百姓困頓是沒用的,劉徹只會認為是那些豪強的生活不好,劉徹這樣的人怎麼會在意豪強呢?
太子據就應該直接帶著劉徹前往真正的民間去看一看,看看經歷了戰爭之後的百姓,這樣父子之間也就不會最後搞到那個地步,劉徹是知錯就改的性格,他之所以執拗是因為不知道自己錯了。
劉徹喟然嘆道:「今日只有丞相和東阿侯您在場,朕可以對您二位說一些心裡話,這一場戰爭朕是做好了失敗的準備的。
大漢從來沒有和匈奴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兵法上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現在大漢對匈奴一無所知,還是在匈奴的地盤上大戰,怎麼可能獲得大勝呢?
但是朕還是要打這一場,因為不打就永遠不知道大漢缺少什麼,永遠都不可能摸得清匈奴的實力,談何徹底擊潰匈奴呢?
朕所希望的就是將士的損失能夠少一些,對匈奴人的殺傷能夠多一些,僅此而已,等到將士們回來,只要有所斬獲,朕都有賞賜。
戰前的那一番鼓舞,不過是為了讓將士們奮勇向前而已罷了。
不過現在昭公大君既然前往草原,那朕可以稍微放下一些心了。
等到大將軍回來,好好盤桓一下匈奴人的戰力和特點,為之後的戰爭積累經驗。
我大漢有最精銳的將士,還有六七十年積累下的底蘊,擊敗匈奴一定可以,這大概就是朕生來的使命,是素王上皇交予朕的任務。」
賈誼和洛景對視了一眼,沒想到戰前慷慨激昂的一定要大勝的皇帝,竟然抱著這樣的心思,不過這也讓兩人心中微微放鬆。
好歹皇帝沒有好大喜功到一定要大勝的地步,尤其是賈誼生怕到時候皇帝被失敗激的連續派大軍出塞,把孝文皇帝積累的國力白白損耗。
「陛下,大軍出塞一月有餘,糧草的消耗,徵召的良家子,以及徵發的兵役輔佐,大致如下,目前國庫還能承擔至少兩次出塞大戰。」
賈誼放下心來之後開始和劉徹匯報這些後勤事宜,一談到錢糧之事,劉徹喜歡撒幣的本性就開始暴露,直接大手一揮道:「丞相,朕聽聞自古以來沒有苛待士卒而取得勝利的,朕的將士們在前線流血,朕不願意讓他們在軍需後勤之上再受苦,還請寬裕的供給,務必減少將士們的損失。」
實際上現在的漢廷,對軍功的獎勵之豐厚已經是極其少見的。
在這個世界上,最強橫又忠誠的軍隊就是敢戰士,敢戰士出現的時間極早,很多國家都試圖建立過敢戰士這樣的軍隊,魏武卒就是最成功的,戰力極高。
除了素王不能學習之外,對於敢戰士的戰力,所有優秀的將領都總結過,突出一個就是重賞重恩,尤其是重恩這一點,在社會風氣的影響之下,一旦受恩再背主,社會的批判甚至比原先的世界還要嚴重,幾乎可以稱得上社會性死亡,尤其是洛氏的存在和強勢,這一類人洛氏極其的鄙視,被洛氏鄙視的,在社會上真的很難混的下去,甚至會連累子嗣。
而且大漢以武立國,把持朝廷高位的,和地方實權的都是軍功列侯,這種情況之下,就不可能壓制軍功群體。
封侯的待遇那就不用說了,數十年的實打實的封國,數遍整個春秋戰國時期的封侯都沒有這麼長久的。
很多封君甚至自己還沒死呢,封地就直接沒了。
還有普通士卒殺敵的獎勵和後續的福利,為了拉攏士卒的人心,都遠遠超過了秦王朝時期,而且漢廷沒有那麼多用爵抵罪的事情,軍功爵的含金量很高。
劉徹阻止了想要說話的賈誼,他頗為認真的說道:「丞相,這世上難道還有比生命更加寶貴的東西嗎?
這世上辛苦的人有許多,但只有在戰場之上拼殺的將士們,隨時都會失去生命。
想要戰勝匈奴,難道能僅僅憑藉朕的幾句言語或者將軍們的運籌帷幄嗎?
不是這樣的,是要大漢將士們的浴血拼殺,十人去,五人回,註定會是如此的慘烈。
朕沒有什麼可以彌補的,只有學習洛氏的方法,沒有兄弟的,沒有子嗣的,不讓他們上戰場,在戰場之上陣亡的,國家要多給撫恤,要讓他們的家族榮耀。
要讓大漢的兒郎,以征戰為榮,以為國家流血為榮,些許的財貨,朕不在乎,丞相今日可知道朕的想法了?」
劉徹很少這樣輕聲的說話,他總是慷慨激昂,但是賈誼今日卻從中聽到了遠比往日更加堅決的味道,這是不容置疑的味道。
洛景微微頷首,賈誼重重躬身,沉聲道:「陛下,臣知曉了。」
劉徹又道:「丞相您是海內大儒,又是孟儒魁首,朕是相信您的,但還請告知屬下官吏,大戰當前,若是剋扣,朕不會給他們到嶺南或者瓊州的機會。
他們唯一所能去的,只有不見天日之黃泉!」
————
漢帝國的皇帝劉徹,在死後被臣子評價為「武」,即「最擅長武功的皇帝」,他深受士卒的愛戴,筆者在研究漢帝國的歷史中發現,在皇帝劉徹的時代,士卒的整體待遇增長了五倍以上,這與羅馬帝國的皇帝塞維魯頗為相似,塞維魯皇帝曾經說:「不要苛待士卒,重重的獎賞他們。」於是羅馬的軍費增長了七倍,漢帝國的皇帝劉徹選擇了同樣的方式,再向前,偉大的凱撒同樣如此,這或許就是偉大的君王所相似的地方。——《全球通史·秦漢卷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