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一城終老,選一人白首。
當初肯尼羅傑跟顧城打賭輸了,所以要跟對方合作時,心理多多少少有點不情願。
但當看到這首民謠《500 miles》後。
肯尼羅傑真的驚為天人!
年少時的他浪漫而衝動,不諳世事。
他不知道為了夢想離開家鄉,是一條無歸的路。
而在肯尼羅傑成為鄉村音樂教父前,他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默默無聞時期。
這首歌完全擊中了肯尼羅傑埋藏心底的軟肋!
這是一首可以在各種不同場景下聽的歌,適用於各種離別,適用於各種歸家。
他簡直不能再愛這首歌!
所以當肯尼羅傑抱著木吉他上台時,每一字一句都是在唱他自己的心聲。
「If you missed the train I'm on,」
若你錯過了我搭乘的那班列車,
「You will know that I am gone,」
那就是我已獨自黯然離去,
「You hear the whistle blow a hundred 」
你聽那綿延百里的汽笛,
………
扣人心弦!
毫不誇張的說。
這就是一首光聽前奏就能讓人愛上的歌曲。
旋律優美,自然清新,歌詞簡單重複但富有詩意。
加上肯尼羅傑近乎完美的嗓音,以及對民謠的獨特理解,讓他的高音變得柔和舒緩,配以原生木吉他、曼陀林等伴奏,就像是迷茫惆悵中的自言自語。
寥寥數句。
就唱出了一個年輕人為了實現夢想,不惜獨自遠離家鄉的惆悵。
在肯尼羅傑開始演唱時。🍑 ⋆ 🍭 🎀 𝟨𝟫𝓈𝒽𝓊𝓍.𝒸☯𝓂 🎀 🍭 ⋆ 🍑
蘇柒也從舞台的另一側驚艷登場。
一襲飄逸柔和的白紗裙,襯托得蘇柒像是誤入凡塵的仙子,就像是故鄉觸摸不到的美好白月光。
比衣服更讓人驚艷的。
是蘇柒那純淨又極具感染力的嗓音。
「A hundred miles, a hundred miles,」
一百英里又一百英里載我遠去,
「A hundred miles, A hundred miles,」
一百英里又一百英里再回不去
「You hear the whistle blow A hundred miles。」
那綿延百里的汽笛會告訴你我離去的訊息。
………
生於斯長於斯的故園桑梓。
真的承載了人們太多的成長回憶。
但人終究要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無論是在外漂泊,還是最終擇新地而居。
故土的風俗人情,過往的美好時光,總是深深紮根在心裡難以抹滅。
所以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故鄉,心中也住著衣錦還鄉的渴望。
只是,現實里不只有美好,還有很多不能承受其重的卑微和悲涼。
生活久了就會發現,陽光之下的人們或多或少都在表演,陰影之中,不為人所見之處才是真實。
有辛酸,有溫暖也有醜陋。
當你的經歷足夠坎坷。
當你背離家鄉、身無分文,不知道明天該怎麼繼續。
當你孤身一人,站在燈紅酒綠的大街上時………
你就能清晰體會到這首歌,對於故鄉的不舍與眷戀。
尤其是那些反覆吟唱的部分。
「A hundred miles,A hundred miles;A hundred miles,A hundred miles。」
簡單重複的歌詞,有一種古代詩經的味道,充斥著難以言表的思鄉情懷。
仿佛你就坐在離家的火車上,或者親眼看著你的愛人乘坐列車,伴隨著汽笛聲,就這樣一點點駛向遙不可知的遠方和未來。
火車不停地向前走。
一百里、二百里……
不知不覺離家已有五百餘里。
這五百里路就是人生艱辛打拼之路。
聽起來就讓人不覺彷徨甚至淒涼………
而最能表達複雜心情的一句。
「我衣不蔽體,我一文不名,怎能這樣回鄉?」
蘇柒的嗓音實在太有穿透力。
那溫柔又憂傷的嗓音,每一字每一句都觸及人心,感染了台下以及屏幕前的無數觀眾。
「Not a shirt on my back,」
如今我衣衫襤褸,
「o my 」
依舊是一文不名,
「 I e this a-」
上帝啊我怎能就這樣回到家去,
合唱:「This a-way, this a-way,」
這般潦倒這般困頓,
「This a-way, this a-way,」
這般處境慘慘戚戚,
「Lord, I e this a-」
這樣的我又怎好意思回到家去。
………
淚目!
這段唱得真的太讓人破防了!
最戳中人心的是歌詞。
光是聽到那個歌詞就忍不住想要落淚了。
蘇柒和肯尼羅傑兩人雖然是首搭。
但是卻配合得無比默契。
加上質樸傷感的旋律和伴奏,兩個人演繹得更添一份無可奈何的心酸。
歌曲前半段在述說著,一個在外漂泊打拼的年輕人對家人的不舍與留戀,後半段又描述了在外奔波的辛酸和無奈。
而這正是大多數年輕人面對的現實。
人類感情是共通的。
鄉愁更是不分國界。
《500 miles》這首歌,唱的其實是古今中外所有人都會有的「鄉愁」和「鄉怯」。
尤其是對於華夏人來講,這種感受更為深刻。
無數歌迷都被這首歌感動哭了!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華夏自古就有根深蒂固的觀念:落魄不還鄉。
只有功成名才能衣錦還鄉、光宗耀祖。
項羽烏江兵敗自殺,部分原因就是覺得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劉邦,奪得天下後回鄉創作出躊躇滿志的三句《大風歌》。
人之旅途,無非征途、或歸途。
有過征途,方知歸途的沉重。
有過歸途,才知念想的深沉。
是啊。
窮困潦倒如何回家啊?
該怎麼去面對那些關心自己的家人朋友啊?
我懷揣著赤子之心而來,如何願衣衫襤褸地離開!
直播間裡各種彈幕狂飆。
「要麼榮歸故里,要麼客死他鄉!」
「旋律讓人淚目!歌詞真的太有感覺了!」
「破防了!想起了很多的人和事。」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
「願你能衣錦還鄉,陌生人!」
「他鄉容不下靈魂,故鄉置不下肉身。」
「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
「夢裡花落知多少,此心安處是吾鄉。」
………
台上一曲唱完。
台下掌聲如鳴!
多少年都未見一首民謠旋律節奏都簡簡單單,但卻這樣的打動人心了!
最好的音樂靈感往往來源於最簡單的生活。
古今中外,離開家鄉討生活的人們,無論是富足還是窮困,他們心中的鄉愁永遠難以磨滅。
整首歌的歌詞簡潔、韻腳整齊、情感生動。
簡單的旋律卻扣人心弦,讓人不由自主沉浸其中。
故鄉是你窮困潦倒時為你撫平創傷的地方,也是你功成名就時願意衣錦還鄉的地方。
不管是五百里還是五千里還是五萬里。
故鄉是你走到哪都永遠忘不了的地方。
讓顧城可惜的是。
這種抒情、純樸和自然的鄉村音樂,包括民謠不能說沒落了,但越來越不適應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也是事實。
所以他要讓世界知道。
有些民謠、有些音樂,不管什麼時候響起,都能打動人心。
不止是這一首《500 miles》。
還是有蘇柒接下來登場的《yesterday once more》,也就是那首紅遍全球的《昨日重現》更是如此。
作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歐美經典的英文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已被翻唱過無數次。
它是經典電影《生命因你而動聽》的主題曲,也是無數人對英文歌的最初記憶。
每一次前奏響起,每一個旋律跳動,都直敲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