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章 東川盡服成都議,兵糧寸短通巴峽

  第997章 東川盡服成都議,兵糧寸短通巴峽

  夏承乾十年,後唐長興三年

  正月

  夏軍終於掃平東川,涪水以東,綿、果、閬、巴、篷、璧、集七州均被解熾、白恆濤二人一一攻克。

  損傷兩千餘人,俘獲兩萬餘人。

  在葭萌關留下兩千人守關後,二將帶著六千夏軍,押送著兩萬俘虜,無數輜重返回合州。

  正月二十八日

  解熾、白恆濤二人領軍趕到成都北郊,與大軍匯合。

  此時,成都城下的夏軍總兵力,達到兩萬六千人。

  對比城中孟知祥手中的三萬人,還是很少。

  但夏軍訓練好,士兵多來自招募,軍齡最小的都是五年,八成都是開封附近的中央禁軍,遠不是孟知祥手中的地方兵可以比擬的。

  在這期間,孟知祥也不是沒有派人出城邀戰過,但都以失敗告終,反而折損了數千人。

  此後,孟知祥便再也沒有派人野戰,只是緊守城池。

  反正城中糧草充足,足夠大軍用度數年之久。

  而夏軍對此也無計可施,己方人數實在是太少,野戰尚可,城戰實在不行。

  難道要拿著這些精兵的生命,去填塹壕嗎?

  真若這樣,不等軍中譁變,開封的皇帝陛下,絕對第一個將他們全部斬了。

  中軍大帳,都招討使康延孝、副招討使趙良龍、行營司馬董光嗣、都指揮使解熾、白恆濤、合州刺史劉岩等大小將校匯聚一堂,商議怎麼拿下成都這座堅城。

  「大帥,解指揮使他們不是在東川收降了兩萬多名降兵嗎?不如將他們派過來,補償我們兵力不足的劣勢。」

  說話者乃是降將劉岩,投降後仍被任命為合州刺史,但卻被康延孝帶走,如今合州早已不在劉岩掌控中。

  雖說是董璋舊將,卻不是蜀人,言外之意,便是將這群降兵拿來填城。

  拿蜀人的性命,來換取自己的官爵,劉岩做起來沒有絲毫心理負擔。

  就連董光嗣也沒有阻止,而是同意劉岩的建議,並極力想要促成這種事。

  這就是沒有本地人在高層的悲哀,隨時都可能被其他人拿來當做炮灰。

  康延孝十分清楚董光嗣、劉岩舅侄二人的想法,無外乎想要用這群降兵的性命,表示自己忠誠大夏的決心。

  不過他並不在乎,甚至很是滿意他們這種態度。

  這說明大夏的威望,已經讓他們想方設法,都要擠進這個體系中。

  而他康延孝,卻是這個體系中既得利益者,想要進來的人越多,越能夠體現他的英明,他的地位。

  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二人提出來的辦法就很好。

  「不行,我軍人少,無法完全控制這些人。若將那兩萬人拉到戰場上來,與我軍混雜一處,戰鬥力卻先不說,若被對面策反,衝擊本軍,反倒得不償失。」

  董光嗣撓了撓頭,這倒是他沒有想到的。

  「不過董司馬的這個思路值得提倡,既然我們兵少是缺陷,那就讓我們的兵變得多不就行了。」

  「您的意思是?」

  「本帥決定上書陛下,請增兵。」

  終於,趙良龍說話了,他就在中樞,自然知道為什麼這次陛下僅派出兩萬人。

  因為根據樞密院諸位武相的計算,大巴山的山道,加上如此遠距離的糧道,最多只能容納兩萬人的征戰。

  人數再多,後勤便供應不上來了,有缺糧的風險。

  這倒不是說開封的存糧不足,而是糧道所容納的上限無法容納兩萬人以上的大軍長時間在外征戰。

  這些年大夏少征戰,大部分時間都拿來整頓吏治、改革稅制、開海路、定官制。

  若沒有這些大規模的內政革新,大夏如何支持長時間、大規模的對外征戰。

  可以說大夏能夠多次實行這種大戰役,靠的就是本國的財政健康。

  大夏能夠成為天下第一等大國,軍隊精銳化只是其一,最重要的就是有錢。

  因為白澗重視農事,興修水利,加固黃河堤壩,所以開封府的數座國家級糧庫,各地的常平署,年年都是滿倉。

  又有白氏擅長的商事,與朝鮮軍、倭國,乃至南方南吳、越、閩等國的通商,也讓夏國賺得盆滿缽滿。

  「本帥亦知如今這些兵馬,已經是朝廷能夠派出最大的了。」

  「既然巴山沒辦法,我們為何不打通三峽口。」

  「有了長江水道,我們還怕沒有足夠的兵員嗎?」

  趙良龍當即起身道:「請大帥將這個任務交給我,我定拿下夔州,引大軍入蜀。」

  二月六日

  白澗收到了康延孝的增兵請求書。

  沒有猶豫,他當即命令樞密院往江陵增兵,並命令兵部往襄陽調集足夠十萬人兩年用度的糧草。

  四月

  夏將趙良龍,耗時兩個月,率六千人,攻克長江重要交通樞紐-渝州。

  黔州武泰軍節度使張業,畏懼夏軍兵威,堅壁清野,按兵不動,在武龍縣頓兵,觀望局勢。

  五月六日

  趙良龍克涪州,臨豐都。

  同日,江陵都督童策派大將應暉取峽州。

  鎮江軍節度使李肇腹背受敵,決定龜縮兵力,在夔州迎敵。

  五月二十八日

  趙良龍連續破忠州、萬州,抵達夔州,與應暉部會攻奉節城。

  六月三日

  兩軍合兵一處,將奉節城團團圍住,夏國新編長江水師封鎖江道,徹底將鎮江軍水師按在水寨,不敢出寨。

  六月十八日

  夏軍水陸兩萬人,破奉節城,蜀軍大將李肇,被夏將應暉討取,蜀地東門戶洞開。

  六月二十三日

  武泰軍節度使張業,投降夏國。

  白澗任命其為黔州都督,領兵會合入蜀大軍,攻成都。

  不過因為中樞還沒有準備好十萬大軍的後勤準備。

  所以開封朝廷決定在明年開春,正式派出七萬大軍,入蜀援助康延孝取成都。

  八月九日

  康延孝命人攜李肇首級,入成都勸降。

  「貴部李肇業已被我大夏討取,現今蜀地東門已開,我大夏便可揮大師西進,屆時百萬大軍齊聚成都,不知孟公可能擋乎?」

  夏使此言一出,滿堂驚心,就連孟知祥也是汗如雨下,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使者此言差矣,雖說貴軍兵多馬壯,但比較勞師遠征,請問可在成都待多久,一年乎,還是兩年?」

  「僅憑我成都之堅固,軍民一心,恐怕到時候貴國主力盡陷於此,開封已不為貴國所有了。」

  說話之人乃成都府長史,蜀地本地賢俊,簡州杜柏年。

  夏使凝眼望去,見是一青年,問道:「君何人也。」

  杜柏年站起身來,行禮道:「簡州杜柏年。」

  「我在蜀地日久,如何沒有聽過你這號人物?」

  「哼,蜀地自古秀俊之地,良才英傑何其多也,公豈能盡知。」

  夏使語塞,面露不豫。

  這樣反倒讓孟知祥鬆了口氣。

  可接下來夏使的一番話,卻讓孟知祥如坐針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