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孤家寡人殞洛陽,簪纓世族終唐運

  第965章 孤家寡人殞洛陽,簪纓世族終唐運

  天復四年二月

  汴州換了主人,長安的朱溫也察覺到天下局勢有了些許變動,遂不再與朝臣們周旋。

  二月五日

  遠在洛陽的朱溫命令鎮守長安的養子朱友諒,假託李曄詔令,誅殺丞相崔胤、京兆尹鄭元規等不同意遷都的數位三品以上重臣。

  次日,朱溫再次上奏表堅決請求將國都遷往洛陽,李曄迫不得已聽從了。

  得到皇帝授權,朱溫立刻下令長安百姓按籍遷移,拆毀長安宮室、房屋,將木料順渭水漂下,在洛陽營建宮室。

  二月十八日

  因洛陽宮闕尚未建好,李曄駐蹕陝州。

  四月五日

  朱溫奏稱洛陽宮闕建好,請馬上遷都,李曄又以皇后才誕下龍子,不宜舟車勞頓為由拒絕。

  又暗令司天監王墀上奏「星氣有變,期在今秋,不利東行」以為支持,要求十月東遷。

  朱溫不耐,認為李曄是在拖沓,等待變數。

  便派部將寇彥卿去陝州挾持李曄東遷,並殺死了醫官閻祐之、司天監王墀、內都知韋周、晉國夫人可證等。

  還將李曄的左右小黃門、打毬供奉、內園小兒等兩百餘人,盡數縊殺。

  替換上自己的人。

  此時,李曄已經完全淪為真正意義上的孤家寡人,蓋章工具。

  四月二十九日

  在梁國將士的押送下,李曄抵達洛陽,下詔改元「天祐」。

  天祐元年六月

  聽聞李曄被朱溫強迫遷都洛陽,天下藩鎮為之驚怒,紛紛上書此乃「篡國之賊」,行曹操之故事,請誅朱賊。

  六月十八日

  距離朱溫最近的開封白澗、河東李克用、鳳翔李茂貞、西川王建、襄陽趙匡凝五家地方藩鎮,組成「反朱聯盟」。

  反朱聯盟以興復唐室,勤王剪賊,討伐朱溫為名,倡議天下共伐之。

  眼見自己即將面臨天下皆反的局面,謀主李振為其獻上一策:

  「與其讓天下諸侯打著李曄的招牌,眷戀大義,不如先下手為強。」

  「你是說?」朱溫瞪大自己的牛眼,吞了吞口水,不敢置信問道。

  「明公無需遲疑,現天下諸侯割據,唐廷名存實亡,不過草頭天子罷了,這個招牌已經不響了。」

  「況明公乃黃王部將,非唐臣也,無有轉換門庭之臾。更可以加封劉仁恭、王鎔、楊行密等人,拉攏為己用。」

  朱溫站起身來,來回踱步,往來三次,忽的停下腳步,轉身來到李振面前,一雙大手抓緊他的臂膀,激動道:

  「還請先生盡情施展,若大事可成,本王皆準。」

  李振笑得很開心,掙脫後彎腰行叉手禮道:「喏。」

  八月

  自五鎮提出「反朱聯盟」以來,各方官道、水陸信使來往頻繁,聯絡會攻事宜。

  就連原本與朱溫是盟友關係的王鎔、劉仁恭、楊行密等都接觸了來自「反朱聯盟」派來的使者。

  就在王鎔等人準備答應,一同起兵反朱勤王時。

  八月六日

  朱溫暗示指示左龍武統軍朱友恭、右龍武統軍氏叔琮等人,夜闖皇宮,率兵謀殺了皇帝李曄、河東夫人裴貞一、昭儀李漸榮等。

  立李曄嫡次子,也就是第九子李柷為帝。

  與此同時,李振因為早年屢試不中,所以對這些簪纓世族、科舉官員十分痛恨。

  極力主張將朝中心向唐朝的朝臣全部殺掉。

  八月八日

  朱溫命李振在河陽驛監斬以裴樞為首的朝臣三十多人,其中既有所謂經學派,也有所謂理學派。

  李振看著聽著屠刀下對自己不斷辱罵的豪門大姓,內心得到了極度的滿足。

  指著他們對左右笑談道:「此輩常自詡為清流,以我看合該投入黃河,使之變為濁流!」

  隨即讓人將所有屍體投入滾滾黃河。

  本來按照朱溫、李振的想法,直接逼迫李柷禪讓。

  然而心腹蔣玄暉、柳璨、太常卿張廷范等認為天下未平,不可太急,朱溫不悅,但見勸說的人太多了,還是勉強同意了。

  八月十一日

  朝廷以朱溫為相國、總百揆,進梁王,以忠武、護國、天雄、武順、佑國、河陽、義武、荊南等十七道為梁國。

  加拜所擔任的諸道兵馬元帥,太尉、中書令等官職如故。

  仍加九錫之命,並賜「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贊拜不名」

  十一月

  仍舊心屬帝位的朱溫處死了蔣玄暉,縊死何太后,藉助李祝賜死柳璨,將太常卿張廷范五馬分屍。

  眾人見朱溫連自己的親信心腹都能夠如此狠心殺死,便不再阻止他登基。

  十一月十一日

  朱溫在洛陽南郊禪讓台上接受了十三歲的李祝的「皇位禪讓」,即皇帝位,更名為朱晃,改元「開平」,國號「大梁」。

  定洛陽為國都,周圍數州納入京畿府,以唐長安為西都。

  廢十七歲的李祝為河陰王,遷往河陰囚禁。

  為了拉攏各方,朱溫以皇帝身份,下旨封李克用晉王,白澗宋王,劉仁恭燕王,王鎔趙王,李茂貞岐王,王建蜀王,楊行密吳王,錢鏐越王,趙匡凝襄王···

  凡天下占據數州之地的藩鎮,都加封為王。

  明面上告訴眾人,凡是願意接受它封王的,均為它朱溫的盟友。

  梁開平元年正月一日

  朱溫派人前往河陰將李祝毒殺。

  「朱溫不過一反賊爾,顛倒陰陽,悖逆弒君,豈非德行之君,焉能稱帝。」

  「本王乃先帝託孤之重臣,僥倖獲封蜀王,成都乃忠臣之地,若不能討賊興復之效,愧為大丈夫,愧對武侯。」

  成都蜀王宮內,王建在殿堂上大呼小叫,仿佛朱溫滅唐殺害了他的親族。

  「劉相。」

  「臣在。」蜀國相劉光祿出列奏對。

  「本王要廣布檄文,邀請天下群雄共討偽帝。」

  是日,王建讓劉光祿寫了一篇檄文,傳檄天下,要聯合各藩鎮討伐朱溫。

  然而沒有人知道的是,當夜,他秘密寫了兩封信,一封發往河東,一封發往汴州。

  除了朱溫及其盟友,其餘藩鎮都沒有承認梁朝的合理性,因此都沿用唐年號「天祐」。

  其中幾個比較大的諸侯,李克用、劉仁恭、楊行密、王建、李茂貞等都是李曄在世時封的王,沒有接受朱溫的封賞。

  又有白澗、白昱等白氏藩鎮,甚至仍舊自稱宋國公、黔國公,以國公之名,行封王之事。

  不過他們這個國公,比之一般的王還要強。

  而原本在汴州作為白澗左右手的兄弟白昱出現在黔國。

  則是由於上任黔國公病逝,老國公無子,西南諸白各自都不認可對方的人選。

  經過長時間的扯皮推諉,眼看西川王建在南進屯兵。

  各方害怕再對峙下去,讓外人撿了便宜,最終由西南宗宗主白元文拍板。

  請求主宗派遣嫡脈白氏子,入西南,任國主,反正都姓白,總不至於讓自家吃虧。

  請求報之白原,經由白睿、白奕父子商量後。

  決定派有經驗的白昱前往黔國擔任黔南、川南、滇西、嶺西等軍節度使、黔國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