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忠武道途東都移,天子頻遷少陽院

  第961章 忠武道途東都移,天子頻遷少陽院

  乾寧五年六月

  忠武軍節度使朱全忠驅逐朝廷派駐的東都留守,率兵入洛,將軍府治所由梁縣遷入洛陽。

  並向關中派出使者,說關中凋敝,兵禍連連,又有藩鎮頻繁欺上,已經不能作為大唐的國都。

  自己進入洛陽,是為了替聖人打掃宮殿,並表示願意迎奉聖人往洛陽,自己定然幫助聖上結束現在的紛亂,以重振大唐社稷。

  霎時間,天下震動,其西進之心昭然若揭。

  不過朱全忠選定這個時間入洛,自有他自己的用意。

  一則關中局勢紛雜。

  二則宣武軍才遭遇淮南之敗,無力大動干戈。

  他早就清楚,忠武軍若想要擴張,無外乎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東邊是宣武軍,天下第一強鎮,無需多言。

  此時忠武軍的實力、處境,還不足以與其爭鋒,決出勝負,很大可能被外人摘了桃子,這不是智者所為。

  若往南,便只能跨過長江,取荊南、長沙等地。

  而兩地分別掌握在武貞軍節度使雷滿,與武安軍節度使馬殷手上。

  二者一人武陵蠻人,善山地,另一人原為孫儒部下,占據湖南,控長江,據帆船之利,都不是好相與的。

  自己多步騎,少船舶,自然不會以己之短攻敵之長,犯下與白奕一樣的錯誤。

  往南不能則是往北,北部便是河東、魏博二軍。

  河東據太行之利,魏博有牙兵之強,還引以為河東、昭義、宣武外援,輕易不能降服。

  於是也只能向西,攫取朝廷的利益。

  剛好,這兩年關東紛亂。

  開始李曄意圖引河東軍入關,替他解決關中三鎮的威脅。

  然而事情很快敗露。

  三鎮決定先發制人,很快便出兵侵入了京師。

  長安震動,左右禁軍不能擋,李曄連夜播遷至南山避難,觀望局勢。

  好在河東軍來得及時,李克用自綏州西渡黃河,沿洛水而下,很快便抵達了京師,擊敗了肆虐長安的亂兵。

  自身安全得到保障後,李曄立即使用起了皇帝的身份。

  以天子令,大肆封賞三鎮底下的將領,讓他們內部自生亂。

  短短數日時間,李茂貞眾叛親離,麾下部將紛紛宣稱奉朝廷詔令,討伐自己嗎,自立。

  雖然很快就處死了幾名叛亂的將領、判官,但此時心中對李曄的害怕達到了頂點,奉表請罪。

  暫時解決了李茂貞,李曄又運用驅狼吞虎之計,削奪王行瑜現任的官職爵位。

  改授李克用為邠寧四面行營都統。

  又給王行瑜麾下的部將都頒發詔令給予賞賜。

  再任命河中府都監袁季貞充任邠寧四面行營兵馬都監押,分解王行瑜的職權。

  很快,李克用之子李存貞奉父命來迎奉聖人回宮。

  於是在外避難了數月的李曄終於得以回到長安。

  一回到長安,李曄便遵從李克用的奏請,大肆封賞親晉的朝臣,以拉攏河東軍為自己所用。

  兩個月後,河東軍在梨園寨擊敗王行瑜的叛軍,俘獲、斬殺的敵軍數以萬計,只有王行瑜得以據城固守。

  數日後,王行瑜和他的妻子,以及部下五百多人突圍出逃,到達慶州時,被其部下殺死。

  平定了關中禍亂後,李曄十分高興,下詔任命李克用暫署太師、中書令,晉封為晉王,食邑九千戶,改賜「忠貞平難功臣」的尊號。

  當月,李克用班師返回太原。

  然而李克用返軍不久,李茂貞認為京師空虛,再次起兵來攻。

  李曄命令覃王整治軍隊以等待變亂,並分令通王、覃王、延王分別統領安聖、振宸、保寧、宣化等四軍,以保衛京師附近地區。

  結果朝廷軍隊抵抗失利,防線崩潰,京師再次陷入鐵蹄之下。

  等到岐州的軍隊逼近京師,眾親王只得率領僅剩的禁軍,護衛李曄的車駕準備前往太原。

  待李曄駐蹕在渭北,望著遠處的長安城牆,潸然淚下,他心中是十萬個不願意前往太原的。

  因為他知道,一旦自己真的去了太原,就當真成了傀儡,與北夏的幾位末代皇帝又有什麼區別呢?

  可是現在關中李茂貞的岐州兵肆虐,恨不能殺死自己,也只有前往太原才能保住性命。

  只要保住性命,又有什麼是不能實現的呢。

  就在李曄準備堅定信心時,華州韓建派他的兒子韓充奉上表章,問候皇上聖上的日常生活起居情況,並請求聖人到華州駐蹕。

  李曄大喜,只要不離開關中,自己就還有回到長安的希望。

  當即授予韓建京畿都指揮使、安撫制置使、催促諸道綱運使等職。

  並連夜前往華州。

  等到李曄抵達富平,韓建前來朝見,君臣二人以淚洗面,無不痛恨藩鎮的跋扈。

  有了韓建華州軍的保護,李曄便駐蹕在華州,以署衙作為行宮。

  直到朱全忠進了洛陽,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李茂貞、韓建和李克用三人商量,建立起暫時的聯盟。

  他們決定寧可讓李曄回到長安,也不能讓他落到朱溫手裡。

  乾寧五年八月,在各方勢力的默認下,李曄從華州回到長安,看著眼前的宮室、市場已經被亂兵糟蹋得只剩一片灰燼的國都。

  默然的宣布改元「光化」,以資慶祝。

  然而回到長安的李曄並沒有清靜幾天。

  在藩鎮因為某種詭異的平衡,而選擇暫時不再插手長安後。

  因為藩鎮壓制的宦官和官僚們之間的舊有矛盾,又再次激發。

  不過朝臣官僚們早在各方軍閥入京後,得到了徹底的洗牌,能夠在現在的朝堂上立足的,無不是背靠一方強藩。

  就連原本宦官控制的神策軍,也早已在歷次長安攻防戰中,損失殆盡。

  因此此時的宦官早已不是當初的權宦。

  光化三年

  以中尉劉季述為首的宦官垂死掙扎,進行最後的抗爭。

  他們策劃廢黜唐昭宗,擁立太子繼位,重振朝綱。

  基於位置的便捷性,他們成功了。

  十一月

  宦官們實現了他們的計劃,將李曄關在了他最熟悉的少陽院,並為了防止他逃跑,以熔鐵澆在鎖上,每日的飯食則從牆跟挖的小洞裡送進去。

  雖然囚禁了李曄,但臨到了廢立的時候,他們猶豫,內部討論多次沒有結果。

  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害怕擁立的太子會遭到李克用、李茂貞和韓建等藩鎮的反對。

  從而導致藩鎮興師問罪,重演田令孜之事,造成宦官集體的滅亡。

  於是他們中的一部分人選擇將包袱拋給了朱全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