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濮陽檄文定基調,義軍出路走江淮
「大將軍,在下認為黃統領說得對,當下義軍勢如破竹,勝在朝廷沒有反應過來,各地藩鎮自掃門前雪。」
「若等到朝廷反應過來,調集長安禁軍,各路藩鎮軍圍攻,說不得我們要步那龐勛之後路。」
「當初那龐勛席捲江淮,部眾何止百萬,不也是敗在了朝廷與藩鎮的聯手絞殺下嗎?大將軍不可不防。」
說話之人坐在王仙芝右首,位在黃巢之上,名為尚君長,是與王仙芝在濮陽起義的元老,也是王仙芝的智囊,左膀右臂。
那封《濮陽檄文》就是尚君長所寫。
而黃巢之所以能夠位列第三,是因為它帶來的人最多,是義軍當今除了王仙芝手下人最多的統領。
「嗯。」王仙芝畢竟是義軍首領,且起義沒有多久,還沒有淪落到昏庸的地步。
「黃統領、尚君兩人說得對,面對官軍,我們不可有絲毫輕視之心,濮州、曹州的官軍算得上什麼官軍,只是地方豪強守備罷了,真正的官軍還沒有出來呢。」
「又說要向外擴張,該往何處為好?」
王仙芝定下了出擊的基調,眾人便七嘴八舌,說什麼的都有。
有說汴州富庶,向南攻打汴州的。
有說向西直入洛陽,占據東都,截斷關中與關東的通道。
也有說動向攻打山東。
甚至有人說向北渡過黃河,攻打河北、河內。
看著各持己見的眾將,王仙芝腦子被吵得嗡嗡的。
隨即將目光投向黃巢、尚君長二人,他知道只有他們兩個才是商量大事的人。
其餘的雖有才智,但不多。
他決定了以後再有事情商量,不開這種大會了,就只找幾個心腹、聰明人商量便好。
「黃統領認為如何?」
黃巢微微抱拳,進言道:「大將軍,在下認為應該向東。」
「哦?」王仙芝微微向前探身,作聆聽狀。
「大將軍,當下雖然朝廷沒有派出軍隊,但附近仍有幾路藩鎮,其軍備充足,士兵常年修習武藝,非我等這種才上戰場的農人可以比擬。」
「其中西面是汴州,南面是宋州,俱是宣武軍所在,我聽說其軍雄冠關東諸鎮,就連中央禁軍也不能制。」
「更何況,就說我等拼盡全力擊敗了宣武軍,又如何能夠攻破汴州那等堅城。」
「就算僥倖攻破了汴州城,我們也損失慘重,朝廷也該反應過來了。」
「再往西便是朝廷的重鎮洛陽,兼有雄關扼守,大將軍準備拿出多少兄弟的性命填進去?」
「到時候其餘各鎮的藩軍抵達河南,我們想跑都沒辦法了。」
「繼續說。」王仙芝敲了敲桌子,讓黃巢繼續說。
「再說往北,便是黃河,渡河後即入澶州、魏州,那是魏博軍的地盤,其軍力比之宣武亦是不弱。」
「且河北之地,經過安史之亂,往後多年早已不復之前富裕,反倒是藩鎮林立,就算我們攻下來了,也沒有利益可圖。」
王仙芝點點頭接話道:「那你的意思是向東攻打?」
黃巢點頭,又搖頭:「是也不是。」
「大將軍,在下認為,山東雖然軍勢不強,但也沒有什麼利益可以攫取,反倒是地形複雜,極容易被官軍鎖在裡面。」
「因此,我認為我們應該繞過宣武軍,從兗州南下江淮,以江淮之財貨,進而南下蘇杭。」
「蘇杭素來是朝廷的重賦之地,若取了蘇杭,這個朝廷哪怕不死也沒了半條命,到時候沒了錢糧,長安的天子,還能壓制住他手下的那群驕兵悍將嗎?」
王仙芝略微轉頭看了看尚君長,得到同意後便不再猶豫,起身大聲宣布道:
「好,就依黃統領的意思,傳本將軍令,大軍即刻整裝出發,目標-鄆州。」
十月
起義軍在曹州休整一個月後,如猛虎一般撲向鄆州。
鄆州屬於天平軍節度,原屬於淄青鎮。
但是自從朝廷廢淄青,將其分成天平、淄青、平盧三鎮之後,原本縱橫黃河南北的淄青鎮便就此落幕。
也正是由於天平軍備廢弛,致使所屬的濮、曹二州如此快速的便被起義軍攻陷。
十月十三日
起義軍數萬人兵臨鄆州城下,鄆州刺史畢定安乃理學派官員,誓死不降,召集城中軍民意欲抵抗。
但天平節度使宋中德見到城外黑壓壓一片義軍,早已嚇得魂不守舍,當夜便捨棄軍隊,帶著僕人與這些年的積蓄,逃出鄆州城。
等到第二天義軍攻城,天平軍諸將才得到節度使跑了的消息。
沒了主將,士氣大跌,許多城防手段都淪為虛設,義軍很快就攀附至城牆之上,形勢急切。
畢定安在州衙聽聞宋中德逃跑,破口大罵,也顧不得自己是文官,帶著衙役皂吏便上城牆協防。
但畢定安畢竟不通軍事,也不是文武雙全之輩,讓他治理鄆州倒還得體,讓他治軍,真是難為他了。
若沒有義軍,憑藉他這兩年在鄆州的治理,雖說躲不了朝廷賦稅,百姓不至於沒有生路,也絕不至於遭此大禍。
「殺賊!!!」畢定安一身圓領官袍,拎著一柄戰刀,指揮左右的軍士、衙役擊殺攀附城牆的義軍。
負責這段攻城的黃揆才踏上城牆,便看到遠處揮舞著戰刀,一身大紅色官服的畢定安。
霎時,他眼睛一眯,彎弓搭箭,便將畢定安射倒。
不多時,遠處便傳來「使君死了。」的喊聲。
本就搖搖欲墜的守軍頓時一鬨而散,擁擠著想要返回城內。
黃揆見狀指揮部下掩殺,鄆州城因此而破。
負責總攻城的黃巢,聽著一旁血跡斑斑的黃揆的描述,看著癱靠在台階上因為箭傷而死的畢定安,嘆了口氣,吩咐道:
「厚葬了吧。」
沒等黃巢休息,便有人來傳令:「統領,大將軍請統領往州衙議事。」
聽聞命令,黃巢簡單吩咐手下的士兵打掃戰場,收集物資,便匆匆趕往血跡未乾的鄆州行政中心,刺史府。
十月二十一日
本來以為義軍要攻打兗州,並且已經將兗州城團團圍住。
誰知突然傳來身後的沂州被攻破,兗海軍敗退的消息。
兗州上下官員惶恐不已,因此出城投降,鎮守此處的兗海軍不得不退入更北邊的密州。
原來在攻取鄆州的同時,王仙芝便採納了尚君長的建議,兵貴神速。
王仙芝親領大軍圍兗州,以起義軍中較為精銳的黃巢部萬人襲取沂州。
不過旬月,起義軍便繼鄆州後,又克沂、兗二州,義軍因此得入江淮。
十一月
進入江淮後的起義軍聲勢愈加浩大,不過一月便連克數州,其中多有龐勛舊部的幫助,軍勢達到二十餘萬之眾。
至於為什麼朝廷還沒有動作。
那是因為長安朝廷,在各級州縣的隱瞞之下,還以為這次王仙芝的起義只是一群流匪,當不得什麼大寇,還不如北邊的李克用威脅大。
而關東各地擁兵的節度使為求自保,坐視觀望,只是緊守己方地盤不失,眼睜睜的看著義軍大跨步的從自己邊界離去,攻取鄰近州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