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永貞革新亂象卷,韓白之路宣武鎮

  第900章 永貞革新亂象卷,韓白之路宣武鎮

  貞元二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俱文珍等逼迫李誦下制:「積疢未復,其軍國政事,權令皇太子純勾當。」正式禪位於太子李純。

  同時,他們更是以志同道合的袁滋、杜黃裳等世族官員為宰相,以取代高郢、鄭珣瑜等寒士、科舉出身的宰相。

  八月四日,宦官們擁立李純即皇帝位,李誦退位,稱太上皇。

  八月五日,李誦徙居興慶宮,改元「永貞」。

  永貞元年八月六日

  朝廷下制貶王伾為開州司馬,王叔文為渝州司馬,不久二人先後身死。

  九月十三日,革新派旗手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柳宗元為邵州刺史,韓泰為撫州刺史,韓曄為池州刺史。

  十一月七日,貶韋執誼為崖州司馬。

  十一月十三日,朝議劉、柳等人貶得太輕。

  十一月十四日,再貶劉禹錫為朗州司馬,柳宗元為永州司馬,韓泰為虔州司馬,韓嘩為饒州司馬;又貶程異為郴州司馬,凌准為連州司馬,陳諫為台州司馬。

  永貞元年正月十九日

  興慶宮傳出李誦病重的消息

  正月二十日,興慶宮傳出鐘聲,李誦駕崩,李純下詔改元「元和」。

  至此,以李誦為中心,王伾、王叔為輔佐,韋執誼、柳宗元、劉禹錫等數名旗手為先鋒的「永貞革新」宣布失敗。

  原本因為革新派政治一清的大唐再次迅速恢復原狀。

  被貶的貪官污吏再次占據高位,宦官再次奪回軍權,派出地方的使者依舊巧立名目斂財,朝廷官員依舊尸位素餐,地方軍鎮依舊我信我素,侵吞國家職權。

  元和元年三月

  汴州,宣武鎮所在地。

  宣武原本是河東軍號,是小軍,兵額三千,白氏昕所建。

  後來隨白昕移鎮汴州,單獨設鎮,擴編為五千人,鎮守關東重鎮、賦稅要樞汴州、宋州。

  以白慎為宣武節度使,兼汴宋觀察度支鹽鐵轉運使,鎮守汴宋,以為大鎮,防備淄青節度使李納。

  後來白慎卸任,以其子白賢為宣武節度使,駐守汴州。

  依靠著白氏在朝廷的影響,加之本身是梁商的幕後大股東,宣武軍在汴宋軍資充沛,戰鬥力強悍,士氣頗高。

  特別是白賢繼任後,在汴宋之地效法魏博,給軍士們分田,使得五千宣武軍士氣達到了頂點「不聞皇命,但受白令」。

  當前的宣武節度使則是白賢之子,白慧,年二十一,才從松溪上任。

  今年年初,白氏家主白昕去世,少主白慎繼位,東院使白賢不得已放下手中的工作,返鄉擔任主院院正一職。

  而家族在河南的重地汴州就交給了其子白慧。

  最終經由朝廷同意,年僅二十一歲的白慧繼承其父白賢的所有官職、爵位。

  出任宣武節度使、檢校工部尚書、平章事、汴州大都督、兼御史大夫、宣武節度觀察使、汴宋宣慰觀察處置使、汴宋鹽鐵轉運使、上柱國、梁國公

  而為了讓白慧更好的掌控局面,白賢請得理學賢士韓愈,家族能士白居易前來汴州輔佐他。

  韓愈,是當前「古文運動」也稱「理學運動」的大將,現充任汴州長史一職。

  之前的永貞革新便是由古文學派,亦是理學生發起的一次政治運動,為的便是學以致用,革新朝弊。

  他們的出身不同,有豪族、有世族、有寒士、有軍戶。

  但他們都因為信奉理學理念,匯聚在理學生這一個學派旗下引以為同門。

  他們聚集起來,發起了這場永貞革新,但遭受了以宦官團體、世家大族為首的保守勢力的深重打擊。

  領銜人王叔文、劉禹錫、柳宗元橫遭貶謫,數不勝數的理學生遭到清算,最高支持者李誦被迫退位,乃至被謀害。

  韓愈也是其中之一。

  最早因為理學生的身份遭到朝中經學官員的針對,多次科舉不中。

  無奈離開長安,經潼關回到河陽縣,不久又前往東都洛陽。

  貞元十二年,宣武節度使白賢得聞韓愈才學,向朝廷推薦,得試任秘書省校書郎,並出任宣武節度使觀察推官,由此進入官場。

  因為白氏的存在,太原、汴州成為了理學生的大本營,在河東軍、宣武軍的庇護下,理學在這兩個地方發展的很快。

  汴州甚至開設汴梁書院,與晉白書院同為理學聖地,王叔文、劉禹錫、柳宗元等理學大擎都在這兩個書院任職過,或就讀。

  貞元十五年,韓愈在白賢的幫助下,得試協律郎。

  貞元十七年,終於經過第四次吏部栓選,得授官身,被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進入理學生在京師的據點,國子監。

  貞元十九年,晉升為監察御史。

  同年因為不滿京兆尹李實封鎖關中大旱,謊稱關中糧食豐收,百姓安居樂業。

  憤怒之下向朝廷上《御史台上論天旱人飢狀》,反遭李實等奸臣讒害,同年年末被貶為連州陽山令。

  貞元二十一年,革新派得到李誦重用,韓愈被赦免,獲授江陵法曹參軍。

  不久奉召回長安,得授吏部郎中,主持栓選。

  永貞內禪,李誦退位,革新派遭到打壓清算,韓愈也在此列,不過因為白賢保護,只是被外放為汴州長史,宣武節度副使,並沒有被貶謫邊州。

  白居易同樣仕途坎坷,身處理學新興階段,官場上到處都是經學出身官員的惡意。

  從貞元二年開始考科舉,數年不中,貞元十年中舉,與韓愈一樣,登科後卻無法通過吏部栓選,遲遲無法得授官身,只得託庇在汴州兄長處。

  其兄白幼文此時正出任汴州雍丘縣主簿,所以便將家遷入汴州。

  貞元十八年,終於考過吏部舉行的書判拔萃科,與好友元稹一起登第,授秘書省校書郎。

  在好友的勸阻下,將家人留在更加安全的汴州,隻身隨元稹一同往長安上任。

  同年四月試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及第,授盩厔縣尉。

  貞元二十一年,在同科及士的李朋因為經學出身,已經官至從五品戶部郎中的情況下,白居易才得任八品左拾遺。

  好在同年革新派上位,白居易得以升任從六品禮部員外郎,任進士考官、集賢校理,授翰林學士。

  好不容易有點起色,革新派突然失勢,白居易原被擬定貶謫為資州資陽縣令。

  但白賢出手,見其學識淵博,又是白氏庶子,憐惜之下選定為白慧的輔政學士。

  於是被白氏運作為汴州司馬,宣武軍判官,保住了他從六品的官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