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雙面受敵,齊國謀劃
白國四百三十二年
在齊白韓三國大戰時,秦國攻打楚國,從藍田一路打到武關,最後在楚國的抵擋中停了下來。
白國四百三十三年
秦國和楚國聯合攻韓,韓國向白齊求救。白公在考慮後決定幫助韓國。
秦國從武城而來,楚國從蔡地而來,韓軍防秦,白軍防楚,齊王派兵從陽都攻楚。
秦軍由衛鞅率領,由武城而來,三十萬;楚軍由項平率領,由上蔡而來,三十萬。
韓國由韓王親自率領,北上防禦秦國,三十萬;白軍由孫韜率領,從陳郡攻入蔡地,二十萬;齊軍由田忌率領,從陽都攻入楚地,二十萬。
與其他國家的軍隊不同,韓軍是由新丁組成,所以戰鬥力全靠裝備。因此韓軍一路敗退,秦軍很快就攻到宜陽,韓王見再退,韓國就亡了,於是豁出了性命,親自上場防禦。
秦軍在攻打了三個月,都沒有打下來,只好撤軍,但是沒有放棄占領的韓國城邑。秦軍留下二十萬大軍駐紮繩池與宜陽的韓軍對峙。韓王在留下主將後,回到新鄭。
另一邊,楚軍很輕鬆的攻入蔡地,占領了上蔡,等到進攻蔡陽時,白軍已經進駐了蔡陽,兩個月都沒有打下來,國內又傳來齊軍已經在攻打邳地了,下一步就要攻打鐘離了。
項平只好回師,留下十萬軍隊駐守上蔡,加緊匯合國內的十萬留守軍,前往鍾離。等到齊軍攻下邳地,走到鍾離城下時,看見城下如此多楚軍,知道韓國的戰事已經結束了,於是撤兵,在邳地留下十萬齊軍防守,剩下的大軍回到國內。
至此,韓國又失去一部分國土,加上要償還債務,幾乎已經沒有了再崛起的希望。
衛鞅率領大軍回國,秦孝公很高興的迎接了他,鑑於衛鞅為秦國開拓了大量的土地,秦孝公將衛鞅封為列侯,封號是商君。
白國四百三十四年
秦軍和趙軍在皮氏交戰,俘虜趙國的將領魏錯。
同年,秦孝公去世,孝公之子惠文君繼位。秦惠文君初一繼位,就下令誅殺商鞅。因為商鞅最初在秦國開展變法,法令並不能很順利的通行,這時,恰逢太子違犯禁令。
商鞅對秦孝公說:「法令無法推行的原因,正是由於貴戚的阻撓。如果您一定要推行變法的話,就先懲治太子,如此,貴戚們便不敢再犯法。但是對太子無法動用黥刑,因此我認為就對他的師傅動用黥刑吧!」
太子的師傅是秦孝公的兄長,秦孝公不想對自己的兄長動刑,但是在商鞅的不斷陳明利害和為了秦國的霸業,只好下令對太師動刑。
雖然這次事件之後,法令得以順利的推行,但是許多人包括太子對商鞅都充滿了怨恨,但是礙於秦孝公的保護,都沒有表現出來。
於是秦惠文君初一繼位,在宗室、貴族、官吏等被商鞅侵犯過利益的人就聯手要求惠文君誅殺商鞅,惠文君也怨恨商鞅,於是誅殺商鞅的命令就很順利的發出了。
惠文君以商鞅反叛的罪名誅殺他,商鞅被迫跑到的他的封地商,僕人勸他跑到外國去吧,
商鞅不舍自己一手打造出的基業,以及不想逃避法律的制裁,於是返回了咸陽,接受審判。最後商鞅被執行車裂之刑。這個刑法還是商鞅從列國親自引進的刑法。
商鞅雖死,但是惠文君卻把商鞅變法的切都繼承了下來。
白國四百三十五年
楚國、韓國、趙國、蜀國派人前來朝見秦惠文君。
白國四百三十六年
周天子派人前來祝賀秦惠文君。
白國四百三十七年
秦惠文君舉行冠禮。
白國四百三十九年
宜陽人犀首任秦國大良造,秦國向韓國遞交國書。
白國四百四十年
韓國將宜陽割讓給秦國,宜陽改名為寧秦。
白國四百四十一年
公子卬帶兵和韓軍交戰,俘虜韓國的將領龍賈,斬首韓軍八萬人。韓軍由此更加懼怕秦軍。
同年趙國大軍進攻白國的鄴郡,白國連忙組織大軍防禦鄴郡,白公白榮決定由公孫白伯率領二十萬耕戰軍鎮守邯鄲,孫韜為副將。少主白平率領十萬常備軍作為預備隊。
十日後,二十萬大軍抵達邯鄲,開始完備城防。但是在第二日,趙軍就兵臨城下。四十萬趙軍密密麻麻的陳列在邯鄲城下。很快,邯鄲就被圍得水泄不通。
白伯看著城下紅藍相間軍服的趙軍,對著孫韜說:「將軍可有何計策?」
孫韜無奈的說:「公孫,守城只能運用多種守城手段,任何計謀都不起作用,還不如等待少主的十萬常備軍,或許可以解圍。」
白榮得知趙國出動了四十萬,幾乎是國內的所有軍隊了。趙國為何有如此多的軍隊?
其一,占領了中山國;其二,幾次戰役打敗了林胡和樓煩,使得北戎短暫的無力南下;其三,吞併魏國一半後,接受了魏國的大量遺產;最後是中原經過多次大戰,而趙國卻在養精蓄銳。
趙國的主將是趙侯之子趙雍,今年年僅二十五歲,但是在國內頗有賢名。
白榮正準備讓白平率領常備軍北上支援白伯,突然南邊傳來楚國出兵攻打陳郡的消息,無奈白榮只好讓白平率軍前往陳地抵擋楚軍。
另一方面,白榮連忙讓人出使齊國,請求齊王派遣援軍救援邯鄲。
白平抵達陳郡的陳,很快楚軍也抵達了陳,白平數了一下楚軍的旌旗,發現只有二十萬楚軍。很顯然,楚國是和趙國約好了的,只是出兵牽制住白國的兵力。
果然,楚軍只是攻打了幾次城池,發現討不了便宜,就伐木築營,做出一副長期圍困的樣子。
白平見狀,馬上讓人將這裡的情況傳信給白榮,隨後站在城牆上,望著北方,心中十分擔心。
很快,趙軍趁著白軍還沒有更完備城防,立刻開始了攻城。白軍沒辦法,只好倉促迎敵。
齊國,臨淄,齊王宮。
「齊白兩國素來交好,其情誼甚至可以追溯到齊桓公時期,更近的有齊白兩軍共同討伐韓國,那一次的戰鬥,我白國將士都說和齊國人戰鬥十分的暢快,更是希望能與齊國永修同好。
如今趙國悍然向我白國發動進攻,當初我們兩國共同幫助中山國抵擋的場景還歷歷在目,雖然如今中山國已經亡了,但是我們兩國的情誼依然在。
我白國與齊國是盟國,齊國與趙國又是世仇,豈有眼看仇國攻打盟國不幫助,更有甚者幫助仇國而去對付盟國的道理。如果這樣做了,齊國豈不要施行於天下,還望大王三思!」
齊威王點頭,好像在表示贊同,然後說:「貴使請先下去休息,等我與眾位愛卿商量一番,再給你答覆如何?」
白使行禮,最後又說道:「還請大王快些考慮,軍情如火,不可久等啊!」
齊威王聽後也是連連說是,在看到白使出去後,看向眾大臣說:「依各位之見,救白國對我們齊國好,還是不救白國對我們齊國為好呢?」
鄒忌出言道:「不救為好!」
還不等齊威王問為什麼,就有大臣說:「正如剛才白使所說,看見盟國被攻擊,不救就是不道義,這對於我們齊國是不利的,特別是對於大王你更是不利的。」
齊威王問:「怎麼說呢?」
大臣回答說:「趙國吞併了邯鄲,這對齊國來說有什麼好處呢?況且若援救白國並在其要衝屯兵,這樣白國沒有被攻伐而且趙軍也得以保全。
因此不如向北攻打上曲陽以使趙國受損,若邯鄲被趙軍占領,我們也能趁著趙軍疲敝而打敗它。
另外,我們也響應了白軍的求援,這樣列國就不能說我們齊國沒有幫助白國,我齊國也不會失去道義。」
齊威王聽完後說:「大善,就依愛卿所言。」
然後召集白使說齊國不日就出兵救援,白使聽後十分高興,連連對齊威王道謝,齊威王聽著白使的道謝也是笑著回禮。
這個時候,國相鄒忌和齊國宿將田忌關係不好,這時有人對鄒忌說:
「您為什麼不謀劃著名攻打趙國,到時田忌一定會擔任將領。倘若戰勝有功,就是您的謀劃正確;
如果戰爭沒能取得勝利,而田忌又沒有死在前線,那麼他就會率軍向後敗退,到那時,他的命運就在您掌握中了啊!」
鄒忌聽後認為十分有道理,於是向齊威王進言,派田忌向北攻打上曲陽。
一個月後,齊國出兵,向著趙國上曲陽而去。
正在晝夜不停的攻打邯鄲的趙雍聽到齊國往上曲陽而去,有些心慌,這時有將領說:
「公子不必驚慌,您忘了中山國修有長城了嗎?齊軍定然攻不破長城,而齊軍往上曲陽而去,卻不往邯鄲而來,
這證明其實齊軍也不想要來救援邯鄲,所以您應該放心的,全力的攻打邯鄲,等到拿下邯鄲,憑藉此戰功,您在眾公子中的地位將會無比的穩固,還怕繼位不了趙侯之位嗎?」
趙雍聽後放下心來,繼續調遣軍隊攻打邯鄲。
書友榜突破一萬,高興,加更一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