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欠債還錢撫河南,八年亂終波又起

  第881章 欠債還錢撫河南,八年亂終波又起

  寶應元年十二月

  為了籌足軍費繼續北伐,朝廷下令追征江淮地區八年賒欠租調,並派豪吏為縣令,搜括民間粟帛。

  江淮諸縣動盪,農民紛紛反抗,其中以台州袁晁為最,聚勢二十餘萬人,破州滅縣,連克信、溫、明等州,聲勢浩大。

  江淮諸州的刺史、縣令紛紛向朝廷上書,請求出兵鎮壓,並免徵欠租,以恐局勢糜爛。

  然而對於江淮的叛亂,李豫感到異常的憤怒。

  仿佛自家養了多年的溫順牛羊突然咬了主人。

  「大膽,刁民,都是一群刁民,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欠了朕的錢不還,還反叛,都該殺了。」

  「來人,讓白靖立即出兵平叛,給朕將叛亂壓下去,賦稅一顆米都不能少。」

  「程元振呢?讓他滾過來,立即去江淮,給朕將江淮看好了。」

  一旁的宦官感受著李豫的怒火,都不敢說話。

  若是前些日子還只是李輔國手中的傀儡,不至於如此。

  現在如此強勢,只因為兩個月前,李豫惱怒李輔國的驕橫、越權,趁其不備派人扮作盜賊刺殺了,然後假裝下令追捕盜賊,並派使者慰問其家屬重新奪回部分權勢。

  「陛下,白使相命人上書,請求致老。」

  李豫聞言看向程元振,目光不善道:「他這是什麼意思?」

  程元振苦笑道:

  「先帝在世時,白使相就有意歸隱,只是礙於形勢危急,不得不擔起河南之事,如今事畢,叛軍退回河北,上書致仕可以理解。」

  「那你認為,應不應該同意?」

  「陛下,老奴認為可以同意,但不能如此輕易,白氏在河南、山東等地威望極高,若被他們認為是朝廷輕視於白靖,恐兩地不穩,再起禍端。」

  李豫略微思考,便有了思量:

  「下制,同意白靖致老,但加授太師,可以返鄉居家,考慮其功績,擢升其子白昕為河南節度使,汴宋徐等八州觀察轉運使,封定陶郡公。」

  「其子白明授河南節度副使,汴滑節度使,滑州刺史,封濮陽郡公。」

  「陛下考慮得真完備,老奴想白使相知道後定然熱淚盈眶。」程元振適時送上一記馬屁,接著又說道:

  「那江淮之事?」

  「那個江淮都統高適不是白靖舉薦的嗎?讓他領兵南下平叛。」

  「陛下聖明。」

  寶應二年三月

  唐軍在僕固懷恩、李光弼的帶領下大舉北伐。

  河北諸叛軍認為史朝義大勢已去,紛紛向朝廷投降。

  僕固懷恩認為應該接受,雖向李豫建議分授原安史舊將鎮守河朔。

  一方面將他們調離河北,無法聚勢,二來雖然都是叛將,但久經沙場,原本其實都是唐將,有能力替朝廷鎮守西北,防禦吐蕃等西北異族的進攻。

  李豫同意了他的建議,派出使者奔走河北各地,招攬有意投降的叛將。

  三月二十一日,偽燕相州守將薛嵩舉相州投降朝廷,史朝義只能帶著殘兵敗將繼續北逃。

  三月二十三日,偽燕恆州節度使張忠志舉趙、定、深、恆、易五州歸順。

  加上唐軍攻克了魏州,河北已經沒有史朝義的立足之地。

  於是他準備北入奚、契丹,尋求活路與救兵。

  結果北上途中被圖謀歸唐的偽燕范陽府尹李懷仙抓住,逼迫自殺。

  三月三十日,史朝義首級抵達京師,李豫帶著其首級來到太廟,告知列祖列宗。

  至此,歷時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平定。

  與此同時,受到朝廷派遣的江淮都統高適,領本部兵馬八千人南渡長江,準備平叛。

  因為朝廷的詔令裡面只讓高適南下平叛,並沒有給予他調集江北諸鎮的權利,所以淮南、淮西等鎮一個兵馬都沒出。

  以淮南軍節度使李光壽的話說:

  「他高適是誰啊,本使征戰沙場的時候,他還是一個小毛孩,想讓本使出兵,除非他姓白。」

  帶著本部的八千兄弟,高適踏上了江南的土地。

  看著一片煙雨中的潤州,高適只覺得這次平叛難以入手。

  以往他帶兵平定永王之亂,是李亨給他支持,攻打汴州、洛陽,背後有白靖的幫助。

  如今渡江南下,舉目無親,僅僅帶著白靖臨走前交給他的一封書信。

  「高三十五,前些年李太白病逝江夏,當年還在世的好友,就只剩下我、你和杜子美了,子美不合官場,被我推薦給了劍南節度使,任蜀州刺史。」

  「你此次往南平叛,其中內情甚為複雜,我這有一封信,若有困難,可以交給蘇商會館,自會有人幫助你。」

  摸了摸懷中的書信,在這蕭瑟的大唐,也只有他能給自己帶來一絲溫柔。

  「使君,潤州衙門拒絕給我們提供軍餉,並讓我們在城外十五里處紮營,休要侵擾百姓,不然必定向朝廷參我們一本。」

  不多時,前往潤州求取軍糧的手下告訴了他一個不好的消息。

  高適嘆了口氣,說道:

  「讓江北的李光壽再加調糧草,告訴他,平叛乃朝廷大事,勿要因小失大,損害白使相的英名,讓世人認為白使相用人不明。」

  「是。」

  「既然潤州百姓不歡迎我們,便依他們所言,往潤州西十五里處紮營。」

  「傳令下去,嚴肅軍紀,勿要侵擾百姓,不然軍法無情。」

  八千江淮軍在高適的命令下緩緩向著西邊開動,在西面安營紮寨。

  只是幾天,高適便感受到了江南的惡意,每個人都仿佛防賊一樣防著他,他的士兵每到一個縣城,縣城就會急忙關閉城門,仿佛他就是叛軍一樣。

  調集江南的各鎮團練使、防禦使、守捉使、江防使,命他們立即依照朝廷命令,待命來與自己匯合。

  結果這群人不是說賊在城外,就是說路橋被雨水沖斷,七日過去了一個人都沒看見。

  好在江北的李光壽還是顧忌點臉皮的,命人給他送來了三個月的軍糧,不然他可就真的出師未捷,先餓死。

  至於為何不自行出兵平叛,這幾個月的發展下,南邊的農民軍已經發展到了二十多萬人,攻破了六七個州縣。

  雖然這些人之前都是農民,和他本部的八千名職業軍士不一樣,烏合之眾,但好歹也有二十多萬人,螞蟻吃象,光是殺人,累也把他給累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