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潞州戰事府城關,兵力見肘顏氏子

  第857章 潞州戰事府城關,兵力見肘顏氏子

  至德二年九月

  潞州,上黨城

  河東副使白牛領一萬昭義軍駐守於此,城外史思明之子史朝義率三萬大軍正在攻城,戰事一度十分慘烈。

  此時距離史思明發兵攻打太原已經過了一個月。

  一個月的時間內,史思明部僅僅攻取了黎城,五萬大軍頓兵潞城之下,遲遲未能攻破。

  偏軍史朝義一路攻取晉城、高平,擊破長平關,被上黨所擋。

  倒是奇襲的田承嗣所部,僅僅兩萬人,一路陷護澤、端氏、冀氏,如今攻入沁州,只需要再攻破府城關,即可拿下沁州。

  之所以田承嗣能夠如此快速的進軍,得益於河東軍兵力不足,兩萬人放在北邊防備突厥人,兩萬人放在潞州阻擋史思明、史朝義大軍。

  在田承嗣面前的河東軍,只有一個廂兩千人。

  「使君,叛軍退下了。」

  府衙內,白牛與眾多將校圍繞在一張牛皮地圖前,不斷討論,一名小校滿臉血污,頭髮散亂的進來通通報。

  白牛抬起頭,露出笑容:「辛苦了,先帶著兄弟們下去休息吧,戰鬥還有的打。」

  小校抱拳,然後轉身離去。

  白牛看著張開的地輿圖,眼中的擔憂顯露無疑。

  「使君是在擔心府城關嗎?」

  軍帳中,一名中年文士來到白牛身側說道。

  「唉,府城關僅有嚴承的一廂兩千人,而面對田承嗣的兩萬大軍,我焉能不擔心。」

  「若嚴承沒有堅持住,府城關破,沁州一失,田承嗣的兩萬大軍自鼓腰嶺截斷鄉縣,我大軍將與太原斷隔,事情危急啊。」

  河東軍以上黨、潞城、襄桓三城互為援引,死死的卡在史思明八萬大軍的前進之路。

  若此三城不拔,史思明根本不能前進一步。

  相反,若三城一破,河東軍半數歿於此,太原之前將暢通無阻,叛軍將直搗黃龍。

  白牛自領昭義軍一萬守上黨,王和林領承天軍一萬守潞城,白靖領五千經略軍守襄桓。

  其中上黨、潞城是對敵的主要面,襄桓主要是作為兩城的支援,守護糧道,大軍全部的糧草都存於此。

  史思明不是沒有想過派偏師繞過潞城,攻襄桓。

  但人多了潞城無法攻下,人少了,倒被白靖憑藉精銳擊潰。

  因此占據就此僵持,雙方都在等待田承嗣的結果。

  若田承嗣成功攻破府城關,這可以動向策應史思明、史朝義兩路大軍,威脅襄桓以北的河東軍糧道。

  甚至可以配合史思明派出的偏師,奪取襄桓。

  「既然使君如此憂慮,何不派出援軍支援,或派人在鼓腰嶺駐守,以防不測呢?」中年文士繼續說道。

  白牛搖搖頭,嘆息道:「我哪還有人手去防備鼓腰嶺,就連府城關的兩千人都是東拼西湊出來的。」

  「河東軍本就因為安祿山的緣故廢弛已久,這兩年才在河東各方勢力的支持下興盛起來,但也就八九萬人。」

  「如今使相帶走四五萬人前去參加會盟,北邊兩萬人又不能動,能夠調動的也就經略、承天、昭義三軍三萬人。」

  「加上河北軍勢頹,需要留五千人在井徑防備范陽方面的威脅,太原各地又要留夠五千人,防止後方不穩。」

  「經略軍的一萬人就不能動用,要不是臨時募集兩千人,沁州方向只能放棄,連帶著潞儀二州都得放棄,只能在太原與敵決戰。」

  「如今的戰事就不是發生在潞州,僅僅放棄一個澤州就可以的了。」

  中年文士聽罷笑了笑:

  「使君可謂當局者迷,河東的軍隊可不僅僅只有河東軍啊,各家護衛、家兵,親王的親兵都可以算上,使君何不讓白支使(白靖)去信一封松溪,求取一部精兵,以置鼓腰嶺?」

  白牛一拳打在帥案上,將令牌壺打得搖擺不定:

  「何須請大兄寫信,來人,去請昕哥兒。」

  不時,一名年輕將校,約莫二十餘歲,身著甲胃,大步踏入帥堂。

  「使君。」

  白牛點了點頭,雖說白昕是白靖之子,未來的白氏家主,但現在白昕是他手下的將校,自己更是他的親叔伯,也是白氏嫡子,不需要像其他旁系子弟那樣,對他太過於禮遇。

  點了點頭,白牛將中年文士的話轉交給白昕,並說:「明白了嗎?此事事關河東危局,太原歸屬,也關係到家族的利益。」

  白昕抱拳道:「二伯放心,侄兒省得。」

  隨著白昕離去,白牛顯然輕鬆許多,看向中年文士道:「先生這次大功,戰後定為您請功。」

  中年文士擺了擺手道:「無妨,我本戴罪之臣,丟失真定,朝廷不以我罪論,反而只是將我貶為庶人,已是厚恩。」

  「再者要不是使君派兵及時搭救,我恐怕早已在真定殞命,哪來的今日之顏杲卿。」

  沒錯,此人正是原常山太守顏杲卿,現河北副使顏真卿的堂兄,被白牛招入幕府,擢為謀主。

  當初安祿山起兵反叛,黃河以北的州郡幾乎全被其占領,只有河東憑藉地利得以保存。

  等到安祿山主力屯於河南,顏杲卿堂弟平原太守顏真卿在平原舉兵反抗,聲復朝廷。

  同時朝廷也派出的河北副使李光弼幫助各州郡,於是顏杲卿在李光弼的幫助下,於常山郡誘殺駐守真定的叛軍將領李欽湊等人,光復了常山郡。

  一時間河北十七個郡太守同一天自動歸順朝廷,並推顏真卿為盟主,共同抵抗叛軍,遵從河東副使李光弼的命令。

  顏真卿、李光弼二人一文一武半年不到便創立了河北軍,截斷叛軍范陽到河南的道路。

  隨後安祿山派出史思明、蔡希德、高秀岩等率兵十數萬收復河北。

  然而即使有著河東軍策應,但叛軍勢大,許多州郡都被叛軍重新攻下,就連真定也被蔡希德攻陷。

  就在顏杲卿準備殉國時,河東副使白牛率兩千精兵出井徑,在真定西邊打開缺口,一部分唐軍得以逃入河東。

  顏杲卿也因此保命。

  好在顏真卿力挽狂瀾,在趙郡擋住了史思明、蔡希德二人數萬大軍的夾擊,保住了趙郡、信都、平原三郡,叛軍依舊被一分為二,沒有讓叛軍范陽與河內的地盤連成一線。

  顏真卿也因此被朝廷擢為工部尚書、兼任河北節度副使,河北招討採訪使,領成德、橫海二軍。

  在河北節度使李光弼前往靈武效命期間,全權負責河北軍政大事。

  也正是有顏真卿在河北,叛軍在黃河以北的地盤被分成河內、范陽兩地,無法勾連在一起。

  但比之河東軍的財大氣粗,兵力近十萬,河北軍顯然就兵力見肘,只有兩萬人,加上被李光弼帶去靈武的三四萬,自保有餘,進取不足。

  要不是河東軍盡力幫助,河北軍早就兵敗四散而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