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天子應對怕井繩,閹宦亂軍各所急

  第854章 天子應對怕井繩,閹宦亂軍各所急

  長安,大明宮

  自從李隆基知道安祿山反叛後,就再也沒有沉浸在楊貴妃的溫柔鄉中,而是立即搬到中書門下,接過楊國忠的權利,親自處理政事。

  第一件事就是派大理寺卿白浚明為使者,前往黔南招降白太龍,任命其為黔南軍節度使、採訪使、營田使等十幾種職使,恢復其黔國公的爵位。

  實際上承認了白太龍對黔南的割據。

  此舉是為了防止白太龍趁著長安空虛,大唐內亂,攻略劍南。

  如今洛陽沒了,代表大唐東邊的所有收入都沒了,唯一能夠支撐的就是蜀地的賦稅,以及江南各地通過長江,從漢中輸入朝廷。

  若白太龍趁機攻占渝州,那大唐也別活了,那些依靠軍餉戰鬥的募兵第一個不答應。

  第二件事便是任命親白的唐道海為河東節度使,除了向白氏發出友好信號外,也是剝奪安祿山的職權,打擊他的合理性,定義為叛軍。

  與任命封常清兼任范陽節度使,高仙芝兼任平盧節度使是同一作用。

  雖然知道安祿山攻陷了長安,自己兒子李琬死了,十分悲痛。

  但很快他就調整了過來。

  如今長安經過一兩個月的募兵,已經募集了二十萬軍隊,嚴守潼關。

  安祿山幾次派出軍隊攻打,都被高仙芝、封常清二人擊退,長安暫時無憂。

  但這一閒下來,李隆基立刻就察覺到之前自己的戰略不對勁。

  在安祿山叛亂之初,長安只有幾萬人,聽到安祿山二十多萬,李隆基慌了,下達了命西北邊軍入關勤王的命令。

  如今來看,大意了。

  安祿山也是邊將,若這些人入了關學習安祿山怎麼辦。

  想到這裡,他冷汗直流,連夜派出使者勒令安西、隴右、朔方等部立即停止進京,並告訴他們此時長安已經有了足夠的軍隊防備叛軍,不再需要他們前來。

  立刻返回駐地,不得有誤。

  並密令傳令的使者,若領軍的將領有絲毫不對勁的地方,當場拿下,不要害怕。

  於是已經走到半路的安西、朔方、隴右等軍又掉轉馬頭,返回各自的軍城駐地。

  而河東軍也得到了取消前往長安匯合的軍令。

  本來唐道海也沒有準備發兵長安,所以很高興的接受了,並表示自己定會守好河東,請聖人放心。

  但事情還沒有完,解決了邊軍上洛的事情,李隆基又馬不停蹄的派出使者,將與安祿山同等序列的胡將河西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從洮陽郡召了回來。

  拜他為太子太保,又加實封三百戶,兼任御史大夫,留在朝中,不讓他與兵將接觸。

  自從李林甫宣傳胡將的好處後,大唐出現了兩位職權大的胡將,東北的安祿山,以及西北的哥舒翰。

  不過兩人雖然同為胡將,但是卻是敵對關係。

  相較於安祿山,哥舒翰的威望更重,不僅將吐蕃實質性納為大唐藩屬,屢破吐蕃,攻下了吐蕃洪濟、大莫門等城,占領了黃河九曲。

  並在這地區設置了洮陽郡,成立了神策、宛秀兩個軍,與大非軍共同遏制吐蕃人。

  做完這一切後,李隆基終於鬆了口氣,至少長安不會再被威脅。

  就在李隆基認為一切形勢好轉,並不斷調集邊境的精兵強將組建禁軍,監督各地賦稅入庫時。

  自己派去潼關監軍的宦官邊令誠,派人送來了一封信,讓他魂魄驚飛。

  「奴婢邊令誠叩見大家,據奴婢這幾日在軍中巡視,得知士兵居然多知高使君與封常清而少知聖人,謹以為此乃大禍之根源。」

  「奴婢懷疑二者欲效法安賊,於潼關起兵,與安賊裡應外合,攻打長安,大家不可不防。」

  原本自己就對高仙芝、封常清二人手握二十萬大軍感到不安,所以派出忠心的宦官作為監軍。

  若真如邊令誠所言,兩人有二心,他不敢相信自己的下場會多麼慘。

  他不敢賭,當即,他寫密信與敕書給邊令誠,命他帶著敕書赴軍中斬殺高仙芝與封常清。

  十二月二十九日

  邊令誠帶著莫刀隊,於官衙持著皇帝敕書,斬殺高仙芝於堂下。

  而封常清本就是戰敗之身,邊令誠僅僅只是派了一個人就勒令他自殺。

  高仙芝、封常清死後,潼關大軍十分躁動,李隆基見狀,啟用哥舒翰,命他為兵馬副元帥,前往潼關統兵,鎮守潼關。

  天寶十五載正月

  聽聞高仙芝、封常清身死,安祿山命其子安慶緒率兵攻潼關。

  然而哥舒翰乃沙場宿將,很輕易便將叛軍擊退。

  安軍主力被阻於潼關數月,不能西進。

  天寶十五載六月

  安祿山見強攻不行,便命崔乾佑將老弱病殘的士卒屯於陝郡,將精銳部隊隱蔽起來,想誘使哥舒翰棄險出戰。

  但哥舒翰何人,自然知道這是敵人的誘敵之計,所以勒守關隘不出,令安祿山扼腕嘆息。

  正準備放棄誘敵之計,強行攻關時,卻得到唐軍出關的消息。

  「哈哈,天不絕我安祿山。」

  潼關城上,哥舒翰看著不斷湧出關隘的二十萬大軍,仿佛老了十歲,十分疲憊。

  他早就上書李隆基,說這是敵人的誘敵之計,萬萬不可上當。

  但李隆基不聽,以敵人在陝州兵不滿四千,皆贏弱無備為名,遣使令哥舒翰出兵收復陝洛。

  其實李隆基也沒有辦法,二十萬大軍駐守潼關,還有數十萬大軍駐守西北、西南等地的邊軍,這些都需要錢啊。

  畢竟募兵制,不是徵兵制,需要發軍餉的。

  僅僅是幾個月的時間,洛陽被叛軍占據,東面各州郡輸往長安的賦稅全部被停滯在汴州以東、以西,等待洛陽收復,送入長安。

  而長安原本財庫也因為多次募集士兵南征黔南,以及鎮守潼關已經空空如也。

  而且朝廷再不打通洛陽通往江南、山東的道路,讓江南、山東的財貨進入長安。

  朝廷就要發不起軍餉了,軍餉一停,邊軍定然鬧餉,就算是潼關的二十萬人,即使哥舒翰再忠心朝廷,沒有軍餉他們也不會聽長安的話。

  說不定到時候安祿山只要承諾給他們發錢,他們立即會提著哥舒翰的人頭,打開潼關,歸於安祿山麾下。

  即使有河東送來的數十萬錢的賦稅,但仍舊是杯水車薪,僅僅多能支撐一個月罷了。

  趁著現在朝廷還有點錢,讓二十萬大軍出關與叛軍死戰,也好過沒錢後送給叛軍二十萬人要來得好。

  而另一邊,河北等地不斷有豪傑起兵反抗叛軍的占領,河東也不斷出兵收復城池,山東、江南等地的鎮軍也源源不斷的開往陳留,與叛軍對峙。

  所以現在的情況,不僅安祿山著急,李隆基也著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