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列國紛爭,魏國亡

  第84章 列國紛爭,魏國亡

  白國三百九十年

  魏國、趙國、韓國、白國、齊國五國大戰,趙國、魏國、韓國戰敗。

  趙國丟失太行山以東的所有土地,韓國丟掉了大梁以東的失地。白國和齊國各自擴展了一郡的國土,齊國人口增至四百萬。

  白國三百九十一年

  白公白正去世,白瑋繼任白公之位,公孫白榮繼位少主,白平為公孫。

  白正享年八十九,白瑋此時已經六十二了,五國之戰已經消耗了白瑋的大量精力,於是白瑋將國政交到了年僅三十八歲的白榮手中,而白平此時才九歲。

  白國三百九十二年(公元前378年)

  魏、韓、趙三家一起瓜分了晉國最後的土地,晉國滅亡。

  而魏國也從晉國身上回了一點血。

  同年,中山國在白國和齊國的支持下,宣布脫離趙國的控制,隨後與白國和齊國簽訂了攻守同盟條約。

  趙侯大怒,起兵討伐中山國。

  趙軍三十萬,中山只有五萬人,不過白國派出了在鄴郡的十萬,齊國派出了二十萬。

  趙軍三十萬和中山、白、齊三國三十五萬兵馬在上曲陽大戰。

  此戰由白榮統領。

  趙軍和三國聯軍大戰多個回合,沒有討到便宜,加上後方傳來樓煩、林胡又有異動,無奈撤軍。

  至此,中山國徹底脫離了趙國,白齊兩國各在中山國駐守五萬軍隊,幫助中山國防禦趙國。

  白國三百九十二年

  韓國攻打鄭國,鄭國向白國求救,而白國正處在消化中,沒有理會鄭國。兩個月後,鄭國滅亡。

  韓國遷都新鄭。

  同年魏侯任命吳起為西河郡郡守,讓他訓練一支精銳部隊,稱之為「武卒」。

  白國三百九十六年

  秦獻公在櫟陽設縣。

  同年,齊侯田和薨逝,田和子田剡繼位,沒過多久,齊國田午殺害田剡自立,成為齊桓公。

  齊國大亂,趙國趁此攻擊中山國,白國和中山國無力抵禦,在白軍和中山國的全力抵禦下,加上趙國後方不穩,中山國丟失了一半的領土。

  白國三百九十八年

  魏國攻取趙國的北藺。

  白國四百年

  在這之前的幾年,秦軍打敗魏國,魏國小敗。這一年,秦國和魏國一起攻擊韓國。韓國向趙國和燕國以及齊國、白國求救。

  燕國說「齊國去,我就去」

  趙國因為才被北戎打了草谷,實力受損,拒絕前往。

  白國因為唇亡齒寒,派了孫臏帶領麾下十萬白軍前去救援。

  這邊齊國正在商量。

  齊桓公召集大臣們商量說:「早點去援救和晚點去援救哪個好?」

  騶忌說:「都不如不救。」

  段干朋反對說:「不救的話,韓國就會轉而投向魏國,我認為應該去救援它。」

  田臣思這時說:「君上,您的計謀不對啊!秦國和魏國攻打韓國,楚國和白國一定會去救援韓國,而趙國因為實力受損無法出兵,這就是上天將燕國賜予齊國了啊。」

  齊桓公認同了田臣思的計謀。

  因此就暗中答應韓國的使臣救援,並送使臣回去。韓國本以為會得到白齊燕三國的援救,於是就與秦國和魏國交戰。

  楚國和白國聽說後,果然起兵援救韓國。

  齊桓公見燕軍已經遠離了國土,當機立斷,出兵攻打燕國。燕軍在半路上聽說齊軍攻打了燕國,連忙調轉前進方向,返回國內支援。

  在燕軍急趕慢趕下,終於在齊軍攻下桑丘後,回到國內,建立了防線。

  齊國占領了燕國的桑丘以南的全部土地。

  而韓國在白國的支援下,在孫臏的計策以及白軍的裝備優勢下,拼盡全力才保住黃河以南的土地。

  黃河以北的土地被魏國全部占領,而這一次,白國和秦國都沒有得到好處。被魏國占盡了便宜。

  至此,中原的格局是齊國和魏國最為強大,趙國其次,白國、韓國、燕國再次,剩下的就是一些諸如中山國、宋國、魯國等小國。

  對了,周王室分成了兩個,一個西周國,一個周王室。

  同年,魏武侯去世,公子仲緩與公子瑩爭奪侯位,互相攻伐。

  白國四百零一年

  韓懿侯、趙成侯和白公合兵伐魏,魏國正值大亂,魏軍大敗,魏敗趙於馬陵,敗韓於曲沃,敗白於野王。

  魏國丟失大片土地,不過好在國內很快達成了共識,起兵抵抗,終於是抵抗住了,但是仍然丟失了大片土地。

  白國拿到了曲陽以東,黃河以北的全部土地,設立西郡,增加了四十萬人口,白國人口來到三百萬。

  白榮將孫臏任命為西河守將,負責管理西郡和東郡的兵馬,以此來防禦西邊的韓國和魏國。

  西郡駐守兵力五萬,加上東郡的十萬,孫臏手下有了十五萬。是白國國內最有權勢的將領。

  而孫氏也繼黑氏,成為白國大氏,白國除了白氏以外,有了蘇、原、全、黑、孫五大氏族。其中只有孫氏是外來氏族。

  而孫臏也被白榮牢牢地綁在了白國這輛戰車上了。

  同年,齊桓公逝世,其子,田因齊繼位。中山國修築長城以此防禦趙國。

  同年,燕國、趙國、魯國趁著齊國料理喪事,前來攻打齊國。

  聯軍一直打到齊國的靈丘。

  很快,齊公整頓好國內政事,發兵攻打聯軍,聯軍敗退,不過燕國收回了桑丘之地。

  齊公苦於沒有人才,於是向全國發布求賢令。這天鄒忌憑藉擅長彈琴得以進見齊公,齊公很高興,讓他在宮裡的右室居住。

  不久,齊公彈琴時,鄒忌一下推開門走進來說:「琴彈得真不錯!」

  齊公十分不高興,推開琴按著寶劍說:「先生只看到了表面動作,並未認真品味,如何知道彈得不錯呢?」

  鄒忌說:「大弦發出的聲調渾厚而溫和,這就像國君;小弦發出的聲音明晰且清脆,這就像國相;

  攫弦很深,又舒緩地放開,就像政令;鈞弦所發的聲音和諧清亮,大小弦聲完美配合,曲折婉轉卻不會相互干擾,就像四時:我就是憑藉這些知道君上彈得好的。」

  齊公說:「你倒是很擅長談論琴樂嘛!」

  鄒忌說:「不僅僅是談論琴樂,治理國家和安撫百姓也都在這裡面啊」

  齊公認為鄒忌在說大話,於是十分不高興地說:「倘若談論五音的調理,我相信沒有能及得上先生的人。但要是說治理國家和安撫百姓,又怎麼可能在音樂中呢?」

  鄒忌說:「就像我剛才說的一樣,大弦像國君,小弦像國相,攫弦像政令,鈞弦像四時。

  這四根琴弦的象徵循環往復卻並不混亂的原因,在於國家政治的昌明;節奏連貫而流暢,使危房的局面得以穩定。

  所以說琴音和諧順暢就會使國家得到很好的治理。治國與安撫百姓,沒有一條不像琴樂的。」

  齊公聽完很高興,認為鄒忌就是自己想要的大賢,於是授予鄒忌齊國的相印,讓他輔助自己治理齊國。

  白國四百零三年

  齊國經過齊公和鄒忌的治理,國力很快的提升了,於是齊公發兵收復了失地,還奪回了桑丘之地。一時間,齊國風頭無兩。

  齊國的強大很快引起周圍國家的警惕,燕國、趙國、白國、魯國聯合起來,抵抗齊國。

  同年,韓國和魏國將西周國和東周國的土地瓜分,只給他們留了一座城池,用作祭祀周王。

  齊國攻打白國的邯鄲,在燕國和趙國的支援下,齊國撤兵。

  白國四百零八年

  秦軍和魏軍在少梁交戰,俘獲魏國的將領公孫痤。魏國失去河西之地,在此之前,魏將吳起因為魏國內亂和魏侯猜忌,逃往楚國,幫助楚國練兵。

  魏國實力大損,淪落為三流國家,如果不是趙國和韓國幫忙,魏國已經被秦國攻滅。

  白國四百零九年

  趙國將中山國滅國。白國沒有反應,因為他們需要趙國和他們一起抵抗齊國。

  秦獻公去世,孝公繼位。

  這時,黃河和崤山以東的強國有六個,秦國和齊國、楚國、白國、燕國、韓國、趙國並稱七雄。在淮水和泗水之間還有小國十幾個。

  秦國和魏國、趙國、韓國、楚國相接;韓國和魏國、秦國、楚國、白國相接;楚國和白國、韓國、秦國、巴國、越國、宋國相接。

  白國和楚國、宋國、齊國、趙國、韓國相接。燕國和東胡、樓煩、趙國、齊國相接。

  趙國和燕國、樓煩、林胡、秦國、魏國、白國、齊國相接。齊國和燕國、趙國、白國、宋國、魯國、越國相接。

  這就是當下的天下大勢。

  秦孝公繼位後,為了強大國家,施行恩惠,賑濟孤寡,招募士兵,嚴明獎賞。同時學齊公頒布了招賢令,說:

  「當年我的祖先繆公在岐山和雍州之間,修持文德,創建武功,在東方平定晉國的內亂,以黃河為國界,在西方稱霸戎狄地區,擴展疆土一千里,周天子任命他為方伯,諸侯都來慶賀,他為後世開創的基業,是光輝美好的。

  可是後來的厲公、躁公、簡公、出子在位時政治不安寧,國家內部存在憂患,沒有時間顧及外部的事務,趙、魏、韓三國攻取了我先君的河西疆土,諸侯鄙視秦國,沒有比這更大的恥辱了。

  獻公即位以後,鎮守安撫邊境,遷都到櫟陽,並且想要向東征伐,收復穆公時的土地,重修穆公時的政令。

  每當我想到先君的遺願,總是感到心痛。賓客和群臣中,如果有人能夠進獻妙計使秦國強大,我就提升他的官職,分封給他土地。」

  同年,孝公向西斬殺了西戎的獂王。

  白國四百一十二年

  趙國和韓國將魏國瓜分,魏國滅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