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西苑群集伏兵至,大唐終不容女主
為了害怕李旦不願意從而向韋後坦白,李隆基便選擇將起事時間定到了今日。
於是出了相王府,李旦便單騎徑直往西內苑趕去,之所以路上沒有問題。
全賴李适之這個京兆尹,在長安坊市之間,給李隆基開闢了一條沒有任何人的政變快速通道。
李隆基所賴的禁軍萬騎衛也通過這條政變通道,抵達西內苑集合。
等到李旦抵達西內苑,他在禁軍中拉攏的將領李仙鳧、葛福順、陳玄禮等軍官均已到齊,還帶著自己麾下的將士,共計萬騎。
看著面前沉默無語的眾將,李隆基眼神一變,大喝道:「出發。」
隨著李隆基一聲令下,各軍依照約定而行。
玄武門城牆上,衛尉卿韋璿看著遠處飛鳥盤旋於西內苑上空遲遲不下,冷笑道:「果然如太后所料,李氏要做這死前反撲之事。」
然後看向一旁侍立的李珍,冷聲道:「一切按照計劃行事,勿要露出了馬腳,不然後果你我都無法承受。」
李珍瓮聲瓮氣的回道:「大人放心。」
視角拉高,整個玄武門城牆上蹲著密密麻麻的士卒,就連玄武門後面的各個宮殿之間陰暗處,也靜悄悄的站著全副武裝的甲士,只待獵物入網。
然而韋璿等了半天也沒有等到李隆基的進攻,看了看天,天色就要漸晚了。
突然數名騎兵從宮內疾馳而至:「報,玄德門、白虎門突然出現大量叛軍,兩門已經失守了,叛軍在凌煙閣前會師,往太后的內宮而去。」
「羽林軍呢?」韋璿抓住傳令兵的衣襟,大聲呵斥道。
「一個時辰前,果毅都尉葛福順突襲羽林營,殺了韋跨、韋播、高嵩三位將軍,此時左右羽林衛均已被叛軍裹挾,攻打內宮。」
「混蛋,集合,回宮。」
韋璿當即帶著埋伏在玄武門的五千精兵趕回內宮,這些都是他抽調其他門的精銳組成的精兵。
當走到承春殿,韋璿就遇到了避難至此的韋太后、新帝李重茂一行人。
眼見他們身後就是叛軍,韋璿當即讓李珍帶兵上前阻擋,自己帶著皇帝、太后準備通過玄武門,過西內苑,逃往大明宮。
只要進了大明宮,就可以依宮牆防守,等待援軍抵達。
誰知隊伍才行進至西內苑南部,就看到鍾紹京帶兵擋住。
最終韋後死於亂兵之中,宗楚客、安樂公主、武延秀、韋璿、李珍等人也先後被殺。
第二日清晨,李隆基站在太極殿中,下令關閉所有城門,全城收捕韋氏黨羽。
直到三天後,長安才重開城門,代表著政變結束。
景龍四年八月一日
完全穩定了長安秩序,掌控了局面的李隆基親自帶著文武百官,來到相王府,恭請李旦登基。
李旦被在妻子豆盧美人的伺候下,恍如做夢的來到了王府門口,看著一眼望不到頭的文武百官、侍衛、宮女。
然後又轉頭看向一身甲冑,扶刀矗立在一旁的李隆基,這就當上皇帝了?
「請父王登車,前往太極殿登基。」
李隆基看著一臉出神的李旦,知道他又走神了,便微微躬身大聲道。
李旦總算是反應了過來,但沒有馬上登車,而是雙手抓起李隆基的臂膀,哭泣道:
「宗廟社稷的災禍是你平定的,神明與百姓也都仰賴你的力量,為父不會忘記的。」
聽到李旦的話,李隆基這幾日疲憊的心神仿佛注入了一點暖流,笑著說道:「還請父王登基。」
「好好好。」李旦一邊以衣袖插著眼淚,一邊登上了皇帝才能用的鑾駕。
李隆基見此飛身上馬,一手扶著腰刀,一手牽著馬韁,在鑾駕前開路。
相王府在長安的東面,但李隆基沒有選擇從東邊的景風門進入,而是繞路抵達朱雀大街,沿著長安中直線,從正門朱雀門而入。
朱雀門路邊的一座豪華酒肆三樓,白邊帶著白廣春看著端坐在駿馬上帶路的李隆基,笑道:
「你確定不出仕做官,臨淄王可是很看好你,許諾給你一個五品官職。」
白廣春回笑道:「做官太累了,哪有跟著少主舒服。而且,少主你不也拒絕了殿下的招攬嗎。」
「你呀伱。」打趣了兩句,白邊便談及正事:「你說臨淄王有龍氣,但他可不是嫡長子啊。」
白廣春悠悠看著御馬而行的李隆基,緩緩道:「宗法之束,可縛不了真龍啊。」
搖了搖手中的紙扇子,顯示出上面白穎所提的「天下為公四個字」,白邊嘴角噙笑道:「或許父親的願望,就落在他身上了。」
隊伍行至朱雀門,除了李旦的御駕,其餘人都紛紛下馬,繼續前行。
李隆基正欲下馬,李旦阻止道:「臨淄王不必下馬,與本王同行。」
「是。」李隆基自無不可,不再在前開路,而是落後鑾駕一個身位,跟在車架之後。
車架行至太極殿前,年紀十三歲的李重茂在太平公主的帶領下,捧著皇帝玉璽來到李旦面前,弱弱的說道:
「朕無德於國家、祖宗,致使百姓受到傷害,國家受到動盪,慚愧萬千,請皇叔代朕持柄國器,以強我李唐江山。」
李旦自然不會就這樣接受,如此推脫三次,才接過李重茂的玉璽。
帶著李隆基、太平公主等一干政變功臣進入太極殿,腳步不停,一路走上御座。
揮袖轉身,萬物皆在朕下。
「聖人萬歲萬歲萬萬歲!!!」
隨著山呼海嘯的萬歲聲中,李旦正式登基為帝。
首先便是將李重茂重複溫王,並以詔書的形勢,將韋後一黨定為謀逆之罪,將這次政變定性。
因為李重茂定的年號為「唐隆」,雖然沒有正式施行,但後世還是將此次政變,成為「唐隆政變」。
此後,「唐隆政變」與「神龍政變」「玄武政變」共同成為改變大唐命運,甚至是天下的重要政治事件,史稱「唐初三大變」。
定性完畢,便是封賞功臣,因為李旦之前的正妻,都因為武則天想要登基,試探李旦的態度,勒令自殺。
所以李旦並沒有冊立皇后,而是冊立了幾個貴妃。
李隆基因為平策之功,被封為平王,兼殿中監,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押左右萬騎。
隨後又推議太子之位,按照嫡長子繼承制,宋王李成器應為太子。
但李成器顯然不是笨蛋,當即出列拒絕道:「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平王有功於國,自己決不居平王之上。」
隨後參與消滅韋黨的功臣也多主張立李隆基為太子,李旦便順水推舟,廢李隆基平王之位,立其為皇太子。
於是李隆基的平王封號一個時辰都沒有,便緊接著被廢除了。
最後,李旦採納吏部尚書、同三品白湟的建議,改元「景雲」。
廷議完畢,李旦帶著文武群臣,登上承天門,對早已等在外面的長安百姓宣布-大赦天下。
原本因為政變,許多百姓的親人都被牽連其中,聽到李旦大赦天下的詔書,頓時熱淚盈眶,紛紛跪伏道:
「聖人萬歲萬歲萬萬歲。」
至此,唐隆政變正式結束,韋氏、武氏在大唐的權勢徹底結束,而白氏重回長安政壇,讓人噫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