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 神龍中興四境平,韋武聯盟白氏微

  第813章 神龍中興四境平,韋武聯盟白氏微

  長安五年,李顯下詔改元『神龍』,以長安五年為神龍元年。

  成功掌握大權後,李顯隨即在白望宗與崔玄暐的幫助下,開始解決大唐的邊患問題。

  命右領軍衛大將軍白玄燕為濮蠻道總管,率領一萬唐軍。

  匯合黔南道總管、寧國公白平江以及嶺南道總管、安南都護、宣化侯鄧治武,共計三萬唐軍,從三路出發解決南境之亂。

  命左威衛大將軍程務挺為單于道總管,率領三萬唐軍,北擊後突厥。

  調集屬國吐谷渾軍兩萬人,增援安西都護唐休璟、武威軍總管王孝傑,命他們堅守城池,勿要丟失一城一地。

  經過兩年的調度、戰爭,西突厥久戰無果,退出安西地界。

  後突厥大軍七萬人,被程務挺領軍擊潰,再次遁入漠北。

  得到朝廷援軍的黔南軍、安南軍一掃之前的頹勢,先是配合白玄燕剿滅了在境內流竄作亂的僚蠻部,編戶齊民三萬多戶,安置於和州。

  神龍三年,黔南軍於蒙舍州全殲驃國與濮蠻部聯軍三萬多人,攻破金齒部、望部、芒部、黑僰濮部、濮子部五部,並接到驃國國主派出的請降使團。

  唐軍於金齒部、望部等五部設置羈縻州。

  在金齒州、望乃州、芒乃州、濮子州、黑濮州設置下都督府,以五部中的親唐長老為都督府都督,可世襲,劃歸昆州上都督府管理,屬黔南道。

  神龍三年末,唐軍擊破占婆國國都占城,俘獲占婆國主,送於長安獻俘。

  於占婆國設置三州下都督府,劃歸安南都護府管理,屬嶺南道。

  南北戰事結束後,朝廷增兵安東都護府,於高麗半島設朝鮮道,從文字上抹去高麗、百濟、新羅的存在,以中原延續的朝鮮名號,代替高麗的影響力。

  以建州都督白耀祖為朝鮮道總管,兵額一萬,全權鎮壓半島的獨立軍。

  同年,朝廷檢驗新設立的海師戰鬥力,以水軍都督李建業領大小戰船三百餘艘,水軍一萬人增援大唐在倭國長崎的駐軍。

  神龍七年,朝鮮軍總管白耀祖成功穩定半島局勢,半島百姓重現安定局面。

  同年,大唐駐倭國使館大使裴玉河,在新增的五千唐軍、肥前國駐軍一萬、肥前國國守帶領的一萬倭國偽軍,共計兩萬五千唐倭聯軍。

  在大唐海師的掩護下,於大阪擊潰倭國足利幕府組織的十萬倭軍。

  原本掌握倭國大權的內大臣、鎮東大將軍足利久作,僅率數十輕騎逃回倭國國都京都。

  數日後,唐倭聯軍抵達京都城下。

  看著仿照大唐長安修建的京都城,裴玉河有些惋惜。

  就在裴玉河準備下令大軍進攻時,倭國國主,女主鸕野贊良攜帶倭國文武,以及足利久作的人頭,出城投降。

  裴玉河依照朝廷的密信,並沒有難為倭國,將倭國變成大唐的羈縻州,因為如今大唐的控制力不足。

  於是在裴玉河的示意下,女國主鸕野贊良退位,鸕野贊良的兒子,親唐的二王子諱輕成為倭國新任國主。

  同時反唐的足利氏全族被誅除,原本被排擠、冷落的高向氏家主,高嚮慕唐成為新的內大臣。

  為了防止倭國再一次趁著大唐內亂,倒反天罡。

  裴玉河遵循致老的原左相白望宗密信,還要求倭國增開大阪作為唐軍在倭國的特區,與長崎所受的待遇相等。

  如此大唐在倭國將有兩個不受倭國控制的港口。

  同時,為了更深層次的控制倭國,裴玉河幫助倭國再次細分了行政區劃。

  將原有的城郡國三級體制,劃分為城、郡、國、道四級體制。

  在裴玉河的監督下,倭國仿照唐朝於九州島設西海道,四國島設南海道,京都以東設京畿道、北陸道、山陰道、山陽道四道,京都以西設東海道、東山道、關西道三道。

  一共九道,負責道一級的官員稱為總管,位比內大臣,從二品。

  並開始實行大唐的品級制度,仿照大唐律令,發行倭國律令。

  並扶立親唐的肥前國守忠信政弘擔任肥塘道守護,準備以肥塘道控制倭國。

  之所以選擇忠信政弘,一則肥前國不僅有著大唐駐軍,還有駐唐使館,唐人町等,受到唐朝影響最深遠。

  二則忠信政弘娶了唐朝女子為妻,算得上大唐在倭國的釘子。

  整個神龍七年,裴玉河都待在京都,監督倭國按照唐朝的要求進行整改。

  這場革新,被後世之人稱為大寶革新、大寶律令,使得倭國進一步淪為中原的附屬,但也幫助倭國正式開始開化。

  神龍七年六月,在北方、南方、東方的戰事全部停歇後,李顯宣布改元『景龍』。

  而自從四境戰事結束後,李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開始疏遠白望宗、崔玄暐二人。

  兩人不得不先後致老請辭。

  李顯任命韋後兄弟韋洵為左相,掌管內宮,張柬之為右相,掌管外朝。

  雖然李顯忌憚白氏與世族,但顯然他此時知道自己還需要依賴兩族的幫助,故而大力扶持韋後一系的外戚。

  不僅不顧大臣的勸阻,以韋玄貞在神龍政變時有功於國家,破格追封韋後之父親為王,還讓韋後參預朝政,對張柬之等外臣卻不加信任。

  而當初神龍政變之後,武氏一脈並沒有被誅除殆盡。

  因為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娶了韋後的女兒,又與韋後保持著曖昧的關係。

  所以使得武三思一脈不僅沒有被清算,反而因為韋後的緣故,更加得寵,憑藉兒女親家的關係,經常出入皇宮。

  這使得上韋氏、武氏聯合起來,結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左右著朝政。

  等到韋後羽翼豐滿後,李顯才發覺自己放出來了一個怎樣的怪獸,只是事已至此,李顯對此也無能為力。

  因為白氏、世族兩方勢力在上次政變中的強勢,使得韋武同盟特別針對他們。

  害怕韋後效法武后想要開創韋朝,加上韋後認為太子李重俊不是她自己親生的,所以很討厭他,又有武三思不斷在韋後面前說李重俊的壞話。

  景龍元年七月,太子李重俊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發動重俊之變,殺韋後親信武三思、武崇訓父子於其門宅之內。

  本欲殺韋後,卻在玄武門受阻,士兵倒戈,事敗。不久,李重俊為左右所殺。

  韋後扶立幼子李重茂為太子。

  她更是借著這次政變,大肆株連異己,許多參與了神龍政變的官員被下獄、貶職。

  白氏在長安的力量遭到了重大打擊,不得不蟄伏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