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沙州血戰唐旗展,安西又平朝堂變
嗣聖元年八月
沙州戰事仍舊繼續,戰爭持續了半年,而且突厥-吐蕃聯軍人數比半年前更多,達到了八萬人。
反觀沙州城內,只剩下三百守軍,且人人帶傷。
隨著時間的流逝,突厥-吐蕃三方聯軍愈來愈害怕唐朝派出援軍。
不管如今唐帝國內部發生了什麼事情,半年的時間,也足夠他們解決問題,進而展開對西域的處理。
加上沙州遲遲未破,所以他們決定暫緩對龜茲、焉耆兩城的圍攻,轉而加大對沙州的攻打。
等到聯軍統帥抵達沙州城時,發現己方的人數完全發揮不出來,小小的沙州城,每次竟能容納千餘人同時進攻。
他決定留下三萬人繼續圍攻,自己帶著五萬人繞過沙州城,攻打河西地區的玉門關、肅州等地。
同時讓吐蕃人掠過吐谷渾,從後方攻打大唐的鄯州,南北夾擊大唐河西守軍,徹底拿下河西走廊。
沙州城上,看著對面轟隆隆繞過己方城池,向著後面的玉門關等地襲去的敵軍騎兵。
白景升也沒有絲毫辦法了,能夠死守沙州城,已經是他能夠盡到的最後力量。
八月十二日
就在白景升擔心身後的肅州等城時,原先奔向後方的突厥騎兵如同受驚的麋鹿群一樣,掠過沙州,向著遠處逃去。
路過沙州城時,還裹挾著沙州城下正在攻城的敵軍。
一瞬間,原本激烈的沙州城,陷入寂靜。
白景升站在城南,死死的盯著遠處的天際線。
終於,他看到了,一桿火紅的大旗從天際線緩緩升起,接著上面的裝飾愈加清晰,一個斗大的「唐」字出現在視線中。
「大唐萬勝!!!」
白景升看到了,其餘的將士自然也看到了,他們將頭盔高高的拋上天空,振奮的舉起手中滿是豁口的戰刀,絲毫不在意身上崩裂的傷口,盡情的呼喊著。
依舊是殘陽,但白景升知道,明日這抹殘陽,會意嶄新、熱烈的姿態,重新出現在世人眼中。
他代表著的不再是鮮血,而是熾熱的希望。
沙州唯二的城門口,守軍費力的清理乾淨堵塞在門後的雜物,然後緩緩推開半年來從未打開過的大門。
看著縱馬緩緩靠近的武將,白景升施以軍禮道:「安西都護府長史白景升見過將軍,不知將軍軍職何許,可有軍令。」
中年武將翻身下馬,雖然他憑藉送禮得以重歸軍隊,但不妨礙他對這些戰士報以最大的熱忱。
只見他同樣施禮道:「朝廷任命武威道總管王孝傑,見過白長史,有軍令如下,本部即日起入駐沙州,你部可返回龜茲復命。」
王孝傑,長安人,年輕時以軍功晉級,得以隨時任鄯州都督李敬玄鎮洮河。
後來吐蕃攻打吐谷渾,吐谷渾汗王向大唐求助,李敬玄奉命在關內、河東募兵擊吐蕃,救援吐谷渾,王孝傑跟隨在軍,為副總管。
誰知唐軍開進吐谷渾,吐蕃軍與吐谷渾大軍大戰,吐谷渾大敗,可汗遁走,李敬玄按軍不敢救,致使被乘勝追擊的吐蕃人圍攻,大敗,王孝傑因此被俘。
後來薛仁貴於烏海大捷,吐蕃人戰敗,王孝傑得以被遣送回大唐。
王孝傑因為之前的戰敗,仕途極其坎坷,等到如今李顯登基,王孝傑才升到右鷹揚衛將軍,幾乎十數年原地不動。
得知西域戰情緊急,王孝傑不願意老死於長安,於是耗盡聚家財,送給了武則天的面首,幸臣張昌宗、張易之兄弟。
再加上自己曾經長期住在吐蕃,知道吐蕃的內情,於是經過各方權衡、交換,不代表任何一派的王孝傑得授武威道總管,與左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節率兵討擊吐蕃。
至於西突厥與後突厥,武則天的意思是,現在李顯初繼位,不宜大動干戈,只需要擊退就好。
經由白望宗等人的強烈勸諫,分析利弊,武則天才同意將出兵主要目標,放在威脅河西走廊的吐蕃人身上。
而王孝傑的任務就是,先幫助安西軍擊退兩部突厥,收復西部二鎮。
然後安西軍向南,威脅吐蕃本土,武威軍從鄯州向西,兩面夾擊吐蕃。
九月二日,武威軍在王孝傑的帶領下,於焉耆鎮西面,匯合焉耆守軍擊敗了默啜可汗帶領的後突厥。
斬首萬人,後突厥放棄西州、庭州,再次遁入漠北。
九月二十三日,武威軍、安西軍三萬人合力於龜茲鎮擊潰西突厥-吐蕃聯軍十餘萬。
西突厥潰退疏勒,吐蕃潰敗至于闐。
十月,安西軍收復疏勒鎮,一部分西突厥遁入吐蕃國內。
十月末,武威軍收復于闐鎮,吐蕃人龜縮回國,至此,時隔一年,安西四鎮,重新回到大唐之手。
十二月,武威軍抵達鄯州,王孝傑卻沒有立即進攻,而是派出使者聯絡吐谷渾人,以及吐蕃中的親唐高官。
嗣聖二年三月
安西都護唐休璟派長史白景升領三千人駐守疏勒,自己親領五千人,從于闐出發,南下騷擾吐蕃。
同月,武威總管王孝傑帶領唐軍兩萬人,匯合吐谷渾汗軍五萬餘,進抵至青海湖附近。
四月
武威軍於青海湖西岸遭遇吐蕃與西突厥聯軍十餘萬,戰鬥染紅了青湛的青海湖,唐軍以付出五千人的代價,贏得了這場戰爭。
斬首萬餘,俘獲三萬人,吐蕃實力大減。
完成既定戰略目標後,王孝傑退出青海地區,返軍鄯州,同時安西軍返回安西都護府。
安西大捷、青海大捷,兩次軍事勝利,讓武則天取得了巨大的聲望。
唐休璟因功被拜為兵部尚書、同三品,王孝傑因功授予左衛大將軍,同三品。
因為二者都是寒門出身,所以武則天很順利的便將二人拉攏到了自己的門下,至此武則天總算是掌控了一定的軍權。
有了軍權,野心自然也隨之漲幅。
嗣聖二年六月
武則天逼迫裴炎致老,將大權在握的右相白望宗轉為左相,極大地削弱了朝堂中反對的聲音。
擢升崔玄暐為右相,卻以鳳閣大學士劉禕之為右僕射,秉筆政事堂,完全掌握了朝政大權。
隨後,李顯想要任命自己的岳父韋玄貞為中書侍郎,執掌中書省。
但白望宗認為這又是武后深入插手朝政的計劃,故而極力反對,最終不了不了之。
李顯雖然憤怒,但無可奈何,只得轉而任命小族出身的韋思謙為中書侍郎,才讓白望宗稍微放鬆。
但經過此事,武后也明白了,李嶠流放、裴炎走後,如今朝中能夠和自己作對的,也只有白望宗一人。
只要白望宗倒了,自己的朝思暮想的心中野望,也將順利變成現實。
看著銅鏡中自己臉上愈來愈深的溝壑,武則天喃喃道:
「快了,就快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