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千裡邊疆連煙起,始聞大食通航路

  第799章 千裡邊疆連煙起,始聞大食通航路

  弘道二年六月二十日

  天子李賢臨門下省,於政事堂召集諸相,商議國事,並定明年年號「繼昌」,準備在過兩日的大朝會上宣布。

  同時,當前還有一件緊急之事,便是商討突厥反叛,吐蕃與西突厥聯手寇西域之事。

  正月,西突厥諸部立阿史那俀子為可汗,聯手這些年恢復實力的吐蕃人南北夾擊大唐在西域的諸州、諸鎮。

  三月份,單于都督府雲中都督舍利元英屬部,阿史那骨咄陸聽聞唐高宗逝世,大唐西域烽火連天,瞅準時機,糾合阿史德元珍抄掠草原,叛出大唐,劫掠邊境。

  并州及單于都護府北境俱為其害。

  同月,東北的東胡部落室韋叛亂,劫掠遼東各州,又有契丹餘黨作亂,遼東軍報一日一封。

  「北境烽煙,西域難繼,東北戡亂,今之大唐,誰可為帥?」

  雖然李賢長於朝政,但疏於軍事,加之開國將校多逝世,可稱名將者愈發凋零。

  「陛下,邊疆紛亂,蓋因高宗新逝,夷狄素來畏威而不畏德,或可仔細遴選戰將,平復不難。」

  「只是西域距離長安頗遠,又身兼西突厥、吐蕃兩國夾擊,只是安西都護恐難兼濟,臣請增兵。」

  中書侍郎李嶠出列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卿之所言老成之言,然領軍者誰?」

  「陛下。」白望宗一步跨出恭敬獻策道:

  「西域之事,可交由左武衛大將軍黑齒常之解決。」

  「至於北境之事,現如今原兵部尚書、平陽郡公薛仁貴雖然年事已高,但仍舊在世,或可為帥。」

  「東北雖亂,但都是小部,可遣一良將坐鎮,只需稍微勝上兩三仗,那些部落便知事不可為,早晚遁入深山,禍亂可定。」

  「另,臣有事關西突厥密事呈上,請陛下准許。」

  原本面對這種數千里國境線,連番烽煙的情景,還有些緊張的李賢,在白望宗的一番安排下,擔憂之心消散殆盡,這就體現出國有老臣的重要性。

  「右僕射老臣穩重,都依照右僕射之言,至於西突厥密事,右僕射請試言。」

  「回稟陛下,此事非臣之所言,而是轉託臣族兄之所言。」

  「哦?還有內情?」

  「是的,陛下知曉,臣出自白氏,臣之族弟白隆,乃白忠國公白遐嫡孫,白國公、東海大儒白穎之長子。」

  「今歲正月,白忠國公壽終正寢,族弟返鄉奔喪,臣往奉先帝之命,前往弔唁,得與之相見。」

  「與白國公喜文學不同,白隆長於商事,自幼隨商隊出遊四方,多次順著河西走廊,深入西域以及遠西,乃西域有名的大商人。」

  「臣與其交談,得知自當年白忠國公退卻西突厥入侵西域後,西突厥便將目光轉入更西,近些年與西邊波斯人建立的薩珊國以及大秦人建立的拂菻常年大戰。」

  「前幾年,薩珊國被大食人擊敗,建立了大食王國,首領自稱哈里發,高宗在時,曾向我們派出過使者,傳聞每天都要拜五次天神。」

  「也正是因為西突厥西邊沒了敵手,故而才將目光盯著大唐,而吐蕃人困居於高原,若沒有西突厥的幫助,絕無在西域與我大唐相抗衡的實力。」

  「故而臣以為可派遣使者往大食國或者拂菻國聯絡,商議東西共擊西突厥,如此大唐西域才可長久穩定。」

  聽完白望宗的話,李賢第一次對遠方的國家有一定的了解,也第一次清楚大唐周邊的地緣政治。

  但自己比較年輕,有些事把握不准,於是看向一旁的一名老者,詢問道:「左相,右僕射的話,你怎麼看?」

  老者恭敬的拱手道:「右僕射之言,乃根除西突厥之禍患之言,陛下可聽之任之。」

  此人正是高宗時期被罷相的裴炎。

  去年年末,李治深感自己時日無多,深知枕邊人的心計,不是李賢可以比擬的,於是便著手開始準備後事。

  先是將吏部尚書白望宗提到尚書左僕射,然後由李賢再親自將白望宗提為右僕射,負責尚書省,讓這個歷久彌新的文武全才作為李賢的左手,輔助他處理國政。

  接著是禮部尚書李嶠,加「同平章事」銜,得入政事堂,成為李賢的右手。

  等到李賢登基後,擢升李嶠為中書侍郎,負責中書省,加上李嶠在士林中的威望,輔佐他把控國家文壇。

  最後起復賦閒的裴炎,任命他擔當左相,負責門下省,隨帝諮詢。

  並留下遺命,讓裴炎、白望宗、李嶠三人作為李賢的輔政大臣,好讓國家順利過渡到李賢手中。

  「既然如此,這件事就交由右僕射去辦,不過朕還是有所疑問,據朕所知,大唐通往這大食國的道路都已被西突厥阻絕,我大唐使團何往?」

  面對李賢的疑惑,白望宗笑道:「陛下有所不知,臣所言遣使,非是從河西往,而是從江南往。」

  李賢立即來了興趣:「細言。」

  「陛下也知道,天下大商,白氏領銜,特別是對海外的遠商,首屈一指的當是白氏諸商人。」

  「據臣那族弟白隆所言,通往大食國不僅可以從河西經由西域諸國,穿過西突厥。」

  「還可從江南沿海岸出發,往南經由真臘,再轉天竺諸國,沿著天竺海岸線一直航行,便可抵達大食國南岸。」

  大唐商隊遠航四方,加上萬國來朝,自然是有萬國輿圖的,隨著李賢讓人將藏庫中的萬國坤輿圖拿出來。

  順著白望宗的所言,一條在迷霧中的航路便在地圖上清晰的浮現出來。

  「右僕射,你那族弟親自乘船往南方去過嗎?」

  白望宗搖搖頭:「只是因為他喜商事,故而對此有收集,幾方匯合之下,才推斷出通往大食還有其他路線,因此具體航路還需要派人仔細探查。」

  看著江南那綿長的海岸線,以及在南方繁多的小國,滇黔往西南雖有標註,但模糊的板塊,李賢露出沉思。

  「以往朕只知道長安多有番邦外域之人前來,聽他們說多是從西域而來,故而大唐商稅多出於西域,卻不知在這江南之地,也有番邦商人。」

  「右僕射,如此一看,若這航路一通,這江南之地,或可複製長安之繁華,我大唐國庫可增否?」

  面對李賢的詢問,白望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也是白隆給他的任務,遊說朝廷同意大面積開航路。

  「依臣之見,若大唐廣開航路,複製西域之路,南洋商路的中心便可設在揚州、蘇州、杭州這一帶」

  「再通過大運河,連通洛陽、長安,與西域之路串聯,大唐便如同打通了經絡,國庫起碼能夠提升三分之一。」

  激動,沒錯,不僅是李賢,就連裴炎、李嶠等大臣都激動了起來。

  若國庫憑空增加三分之一,那麼便可再多養數萬大軍,也不需要如今這樣,一遇到戰事便東挪西挪。

  僅靠屯駐在邊疆的邊軍,便可鎮壓治下宵小不服。

  突厥人平了又叛,叛了又平,不就是因為大唐在北境的兵力不夠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