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李治教子白氏論,政治運動定天闈

  第790章 李治教子白氏論,政治運動定天闈

  長安,太極宮,武德殿

  因為之前兵災的緣故,太極殿有些許損毀,如今正在修繕之中,故而李治將處理朝政的地方搬到了武德殿。

  一身明黃的龍袍,讓年過五十的李治顯得愈加威嚴。

  武德殿中,沒有其他人,只有太子李忠和新帝李治,父子二人正在復盤之前的政變之舉。

  此時李忠心中有無數的疑問:

  「父皇,兒臣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之前一直忠誠於李厥的白氏,居然如此容易的順從我們,難道他們是想要蟄伏為李厥報仇嗎?」

  「非也,春秋記載,當初白氏仕衛國,時衛公和誅殺其兄衛余,白氏不僅沒有為衛余報仇,而是像對待衛餘一樣,對待衛和,你知道為什麼嗎?」

  「白氏世修降表,自古有之,如此怯懦之族,居然能夠傳承日久,僅有千年,父皇,這肯定是白氏害怕我們的刀兵,故而順從如斯。」

  李治看著李忠對白氏言語神態中充斥著鄙視的神情,內心一陣嘆息,這是受到世族毒害如此之深啊,心中便有了計較,表面上平靜的說道:

  「那你覺得死守宮門的白仕唐算不算懦弱之輩?」

  李忠啞然,猶豫道:「白將軍雖我們的對立面,但是唯一一個死守宮門的將軍,兒臣也深感敬佩,自然不算。」

  「但是兒臣聽聞白仕唐只是白氏的旁系子弟,算不得白氏子,恐怕代表不了白氏吧。」

  畢竟是自己的長子,李治還是想要將他的想法糾正過來的。

  之前自己只是親王,需要依靠世族來實現自己心中的野望,故而不得不任由世族對李忠施展。

  但如今自己登基了,自己就必須站在皇族、國家的角度思考問題。

  「白遐,丁憂返鄉的太傅白遐,算不算一個怯懦無能的人?」

  聽到李治提到白遐,李忠也不得不佩服道:「白太傅忠心為國,李厥不理朝政,新羅、高麗、西域、吐蕃、突厥多是賴白遐之功,自然不算怯懦無能之輩。」

  「既然如此,你仔細想想,古往今來的白氏諸子,有哪個不是做出了一番功績的?」

  「這。」

  「你還將白氏看作世修降表之族嗎?」

  「那依父皇看。」

  「衛公和已經說的很清楚了,白氏忠的不是君,是國,所以對於白氏之人,朕要重要,只要朕在這皇位一刻,白氏就會為朕忠心辦事。」

  接著滿含深意的看著李忠繼續說道:「你也一樣,只要你身為太子一刻,白氏就會全力幫助你穩固儲位。」

  「可是裴師、鄭師不是這樣說的啊。」

  李治站起身,舒展了一下筋骨:「白氏傳承千年,想要的,他們都已經得到過了,這世間的一切,對於他們來說都已經沒有什麼意義。」

  「唯有名,才是白氏最想要的,他們深刻明白,國家才是他們能夠傳承千年的基石,又說白氏在天下的占比,頂天了,也僅有一族而已。」

  「世族恰恰相反,他們不僅想要名,還想要實利,甚至想要這個天下,你不覺得他們想要的太多了嗎?」

  「更何況他們與白氏不同,他們人多,多到占據了天下官吏的十之八九,多到掌控了天下財富的泰半。」

  「伱要知道他們多拿了,朕就少拿了,他們占多了,國家就衰弱了,國家要想強盛,就必須要與他們相爭。」

  「這也是太宗、中宗,甚至是李象、李厥為什麼要一直抑制世族的原因。」

  「在對待世族這一問題上,我們與白氏是相同的,所以朕才要留任白侃、上官儀,甚至將宮防交給白仕唐,將白望宗擢為大理寺卿的原因。」

  聽到李治如此細緻的解釋,李忠終於明白了,拱手道:「兒臣今日聽父皇解惑,茅塞頓開,從今往後,定會對世族加以提防。」

  李治見李忠聽進去了,點頭道:「孺子可教也。」

  不提李治在武德內殿教子,大獲全勝的世族開始瓜分這次政變的盛宴。

  在以許敬宗、李義府為核心的新一代朝堂宰相授意下,朝廷各級衙門發生了大變動。

  為了政治正確,左衛大將軍蘇瑰被李治打為謀逆,由此牽扯出蘇瑰案。

  首先是寒門出身,深受李厥看重的兵部尚書薛仁貴因為蘇瑰案牽連,被貶為庶民,但爵位仍在。

  接著戶部尚書郝處俊被貶為蘇州刺史,刑部尚書劉仁軌稱病致仕,御史大夫裴承先被貶為鴻臚寺卿。

  原先被貶的御史中丞崔南道被擢為御史大夫,駙馬趙義被任命為刑部尚書,黃門侍郎裴炎擔任戶部尚書。

  剿滅北部突厥的名將裴行儉入朝擔任兵部尚書,尚書左丞盧承慶授任中書侍郎。

  其餘白氏故吏,前朝忠臣都或貶或致仕,甚至原來得罪過李義府、許敬宗的人都被下獄、流放。

  大規模的人事變動讓朝野上下無心工作,人心惶惶,三省六部九寺衙門幾乎都換了主人。

  好在關鍵時候李治叫停了這場政治運動,與武德殿斥責李義府等人不顧大體,並下令大赦天下。

  由御史台、刑部、大理寺三司會審,依法判決之前下獄的官員,將他們從獄中放出,並酌情酌才重新授任官職。

  其中御史大夫崔南道是世族之人,刑部尚書趙義是忠於李治的駙馬,大理寺卿白望宗是白氏之人。

  所以這場三司會審贏得各方的同意,耗費了足足三個月,才將紛亂的朝廷穩定下來。

  在李治的各種手段下,朝廷呈現出世族一家獨大的情況。

  雖然新皇李治對如今的朝堂政治不滿,但礙於自己初登大寶,皇位不穩,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好在有自己保存了白氏大半的力量,不至於讓自己淪為世族們隨意使喚的傀儡。

  也不需要扶持宦官或者外戚來對抗愈加囂張的世族派系。

  永壽二年

  李治下令鑑於當前朝廷許多官位因為之前的蘇瑰案造成空缺,故而特開恩科,提前一年舉行科舉。

  經過多方博弈,最終還是讓世族出身的王皇后堂兄,太原王氏,現任禮部尚書王璇贏得科舉主考官的位置。

  永壽二年四月,榜上有名者,十之八九都是世族、豪強子弟,鮮有寒門之子。

  李治看著手中的榜單,心中不滿之情溢於言表,但礙於朝中世族勢大,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但他又下令,因為已經舉行了恩科,故而明年的科舉取消,擬定三年後,再行科舉。

  望各地學子精心準備,屆時會由聖人李治親自在修繕完畢的太極殿監考,世人稱之為「天闈」。

  此詔一出,原本各地對此屆科舉不滿的士子,心中悲鬱之情霎時消散,紛紛返鄉潛心研讀,準備三年之後的「天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