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預算先勝押逃將,烏海合戰西域安

  第777章 預算先勝押逃將,烏海合戰西域安

  天授二年六月二十四日

  經過一日一夜的戰鬥、追逐,珂察東-慕容增文所部二十萬人大敗。

  珂察東僅率數十騎吐蕃精兵殺出重圍而走,偽吐蕃汗王慕容增文被俘殺,余者大多投降。

  此役,白義亮所帶押送糧輜唐軍亡六千餘人,傷萬人。其中的傷亡幾乎全是郭待封所部,單單他一部,就損失了五千餘人。

  斬獲敵首兩萬餘,俘虜十餘萬,戰馬、牛羊無計。

  其中牛羊多被唐軍留下,俘虜都交給慕容諾曷缽,畢竟都是吐谷渾部眾,讓他自行處理。

  翌日,白義亮押送大量糧草入烏海城,唐軍士氣大盛。

  「白總管以寡擊眾,預勝於戰前,不愧是大唐之名將,仁貴欽佩。」

  烏海城中,以薛仁貴為主的烏海將領,為白義亮、李定國等大非川押送軍糧的將領接風洗塵。

  宴會上,薛仁貴以茶代酒,一臉讚許的對白義亮如是說道。

  「不敢擔大帥如此謬讚,此在下本分也。」

  其實薛仁貴與白義亮當初在高麗戰場上幾乎屬於同等地位,年紀也相仿,只是薛仁貴在北線屢立戰功,故而躍居白義亮之上。

  隨後二人又談到郭待封,薛仁貴臉色鐵青:

  「此等貪生怕死之人,本帥已命人將其收押,等到戰後交由太傅處置,簡直丟盡了郭孝恪將軍的名聲,虎父犬子,大抵就是如此了。」

  「好在當初朝廷沒有任命此子為我副手,不然此戰我軍必敗,太傅果真有先見之明。」

  當初朝廷擬定出征人員名單時,左僕射李勣以郭待封是郭孝恪之子為由,本來是要將郭待封作為薛仁貴的副手之一,與阿史那道真同為副大總管。

  但名單遞到太傅白遐手上,白遐認為此戰事關西部大局,不可僅憑藉家世名望便任為大軍主將之一。

  於是調了才從高麗戰場回來,有豐富作戰經驗的白義亮,頂替了郭待封作為薛仁貴副手。

  於是郭待封只能從名單上的大軍第三,驟降為大軍第五。

  第一自然主帥薛仁貴,第二則是突厥宿將阿史那道真,第三則是同為副帥的白義亮,而第四則是老將,又是宗室將領李定國,然後才是郭待封。

  自然郭待封對此十分不滿,常常有怨言。

  薛仁貴也是知道郭待封一些事,故而將其留在大非川,交由白義亮節制,以免他搞出事情。

  結果還是被他連累了數千名忠烈將士,若不是他臨陣脫逃,只是左陣沒有主將調度,絕對不會陣亡如此多的唐軍將士。

  這些可都是唐軍戍邊數年的府兵精銳,還有部分中央宿衛。

  趨山之戰的戰果是碩大的,不僅完全剿滅了遊蕩在後方的珂察東、慕容增文所部,保障了烏海城大軍糧道無虞。

  還讓慕容諾曷缽重新掌握了吐谷渾的大權,得以集結二十餘萬騎兵,前來烏海城助戰。

  七月,烏海城外的吐蕃大軍已經集結起了近三十餘萬騎兵,幾乎是吐蕃傾國而來,吐蕃權臣大相祿東贊也親臨戰前。

  薛仁貴知道,此戰能否勝利,就在這一刻了。

  但薛仁貴一點也不著急,因為他有烏海城之利,只需要據城力守,而吐蕃人傾國而來,三十萬人吃馬嚼,後勤將是大問題。

  可如今唐軍贏了趨山之戰,後勤無憂,又有吐谷渾就近補給,加上大唐源源不斷從鄯州運來的糧食,根本不缺。

  於是八月,三十餘萬吐蕃騎兵聚集在烏海城周圍,已經將吐蕃囤積在附近的存糧消耗一空。

  甚至為了保持戰馬的戰鬥力,烏海城西面扎陵湖、鄂陵湖周邊的牧草皆被吐蕃戰馬啃噬殆盡。

  吐蕃的後勤體系已然崩潰,龐大的後勤部隊必須回到更加廣闊的牧地放牧,其戰兵也就不得不解散。

  薛仁貴根據不斷送來的斥候情報,得知對面吐蕃騎兵數量不斷減少,而且對戰的斥候戰馬也開始掉膘,戰鬥力大不如前。

  他知道,他苦苦等待的機會終於到了。

  八月二十三日,薛仁貴留白義亮帶著一萬人守城。

  自己集結在烏海城的唐軍三萬人,吐谷渾汗王慕容諾曷缽所部十五萬人,合十八萬人,親自領兵出擊吐蕃軍。

  距離烏海城往西三十多里,當初欽可陵戰敗之處的河口,吐蕃大相祿東贊的大帳就設在此處。

  正在冥思苦想該如何籌措糧草的祿東贊得知唐軍出兵,大喜,連忙讓人將外出牧馬的部隊召回來,自己與欽可陵帶著十萬騎兵前往對峙。

  很快,兩軍對壘,薛仁貴沒有讓唐軍出戰,而是讓慕容諾曷缽先帶著自己的十五萬人前戰。

  雖然慕容諾曷缽從內心上不願意,但他知道,這次唐軍之所以出兵,都是為了幫助他復國,故而只得聽從命令,帶著部下與祿東贊拼殺。

  吐谷渾十五萬,吐蕃雖然只有十萬,但有著西邊俘虜的大食黑衣兵等精銳武士,加上南征北戰多年積累的精騎,雙方算是打了一個平手。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外出放牧的吐蕃騎兵接連趕到加入戰鬥,很快雙方人數就開始持平。

  吐谷渾軍隊便開始節節敗退。

  薛仁貴見此,不得不嘆了口氣,下令由阿史那道真領唐騎一萬,衝擊祿東贊大纛,自己領剩餘兩萬為其開路。

  隨著唐軍加入戰鬥,吐谷渾的敗勢停住了,並開始緩緩向前推進。

  「後方的騎兵還沒有趕到嗎?」看著唐軍距離自己愈來愈近,祿東贊不由得對一旁的侍從大聲吼道。

  「大相,有些族人為了放牧,走得太遠了,如今能有五萬人抵達,已經是最快速度了。」

  「混帳。」

  「大相,不好了,欽可陵大將被唐將斬殺,我軍左翼崩潰。」

  「什麼。」

  ——

  天授二年九月五日,長安,晴空萬里,暑氣升騰。

  位於長安北部的皇宮之中,政事堂中的諸位宰相正一邊處理著帝國的事務,一邊讓一旁的宦官加速扇風。

  位於正中的文案後,大唐太傅、政事堂秉筆,帝國的實際掌權人白遐,正滿頭大汗的處理著手中的奏章。

  「報。。。烏海大捷!!!」

  一封急遞軍報從殿外疾馳而入,相公們皆抬頭而望,緊接著湊到白遐身前,不顧人群聚集產生的燥熱,想要一窺詳情。

  「哈哈。」爽朗又蒼老的笑聲響徹整個政事堂,白遐將手中的急遞遞給一旁急不可耐的李勣,對四周同僚說道:

  「薛仁貴於烏海大破吐蕃三十萬大軍,斬首兩萬級,吐蕃大相祿東贊梟首,吐蕃贊普芒松芒贊,遣使來朝請罪,眼下,西域安定,安西四鎮亦可復也。」

  話音才落,滿堂皆彩。

  「諸公,何不隨我入宮向聖人道賀?」

  「合該如此,太傅先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