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會攻周留遭遇戰,白江水戰倭國衰

  第766章 會攻周留遭遇戰,白江水戰倭國衰

  十月十三日,大唐安東都護白義亮得知百濟王扶餘豐,因為猜疑大將鬼室福信爭權,將其殺死,致使周留城軍心不定。

  果斷派出新任檢校帶方州刺史劉仁軌,率領折衝都尉黑齒常之、新羅王金法敏等人,共計大軍數萬人,繞過其餘山城,直插復國軍都城周留城。

  十月十五日,右威衛將軍孫仁師所率領的援軍抵達,與劉仁軌等會師,唐軍士氣大振。

  白義亮得知後,改變計劃,命令眾人兵分兩路,一路讓孫仁師帶領,攜黑齒常之、新羅王金法敏等率領陸軍進發。

  一路由劉仁軌率領,攜投降唐朝的原百濟王子扶餘隆等人,率水軍沿著熊津、白江進軍,與陸軍會合

  十月十六日,陸路大軍已經兵臨周留城之下,並迅速掃平了外圍,將城池緊緊包圍。

  只待水軍抵達,便可依靠水軍戰艦上的大型機械,一同攻打城池。

  十月十七日,唐軍水軍抵達白江口,緩緩展開陣型,橫弋在白江入海口,床弩、投石機等死死瞄向周留城。

  大戰一觸即發。

  就在周留城上的百濟王扶餘豐看著城下、海面上一望無際的唐軍,感到絕望之際。

  更遠處的海面上又出現了一支艦隊。

  倭軍艦隊居然與唐軍艦隊一同抵達。

  「轉舵,轉舵,敵船來襲!」

  唐軍指揮官當機立斷,下達了轉向的命令,直面迎擊不遠處的倭國艦隊。

  而岸上的敵我陸軍卻在緊張的看著這一水戰的結果。

  唐軍勝,則周留城破,唐軍敗,則依靠著倭軍戰艦與援軍,唐軍斷不能攻克。

  說不定還會被復國軍反推回熊津。

  唐軍戰船離開江口,相對於倭軍戰船列陣。

  雙方戰船數量極其不對等,倭國傾盡全國之力,派來了各類大小艦船四百餘艘艘。

  而唐軍僅有萊州水軍艦隊,各類艦船一百七十餘艘。

  對此,唐軍最高指揮官劉仁軌親自登船指揮。

  而對面倭軍艦隊的指揮官則是倭國國內的水軍大將,越後國守、後將軍安倍比羅夫。

  戰鬥正式打響,戰場局勢的發展卻讓所有人跌破眼鏡。

  劉仁軌不僅沒有下令全軍出擊,反而是命令所有戰船退守白江河口,嚴禁出戰,給倭軍造成唐軍船少,可一舉破之的假象。

  而且在狹小的河口,更有利於唐軍船少的局面,讓倭國數量優勢無法發揮出來。

  果然,歷經過三次率水軍北上討蝦夷、征肅慎的安倍比羅夫以為唐軍真的害怕了。

  於是下令艦隊直撲河口,意圖將唐軍艦隊全殲於白江口。

  結果當倭軍主力進入白江河口後,在河道的約束下,隊形開始擠作一團。

  劉仁軌當機立斷,使出了中原水軍作戰中屢試不爽的殺手鐧——火攻。

  派出繁多的火船衝著河水的流動,快速撞向倭軍艦隊,同時使用火弩箭、火球、油囊等遠程武器或射、或拋夾攻倭軍。

  倭軍戰艦接連被焚毀,好在安倍比羅夫雖然自信,但也有所防範,果斷捨棄了前部分的百餘艘戰船,率領大軍撤出江口。

  大火燒了半日,倭軍損失慘重。

  自此,倭軍不敢再衝擊江口,只是封鎖江面,意圖困死唐朝水軍。

  劉仁軌自然對倭軍統帥的戰略心知肚明,但如今唐軍糧草不濟,若戰事拖得久了,對唐軍不利。

  十八日,連夜清理了江面的沉船,唐軍從白江口出來,堂堂正正的列陣在倭軍陣前。

  安倍比羅夫見狀大喜,認為自家雖然損失了百餘艘船,但依舊比之唐軍不知道多了多少,故此戰大勝。

  下令前軍試探唐軍。

  如此往來三回合,互有勝負,劉仁軌也在有意保留自己實力,因此讓安倍比羅夫錯以為唐軍實力就到這裡了。

  於是在十八日下午,全軍向唐軍艦隊衝殺,意圖以數量優勢,將唐軍擊敗。

  劉仁軌知道到了最後的決戰,於是下令不再保留實力,船弩、投石機、拍杆全部用上。

  最終,唐船多是大船、巨艦,倭船多是小型的舢板,在唐軍的艨艟巨艦面前迅速處於下風。

  特別是唐船上安裝的拍杆,一拍下去,倭船四分五裂,沒有一合之敵。

  安倍比羅夫深知中計,下令全軍撤退,妄圖奪路而逃。

  但劉仁軌果斷開始調整陣型,命令戰鬥力強大但機動不便的樓船居中迎敵,拖住大量敵船。

  命令戰鬥力強又機動靈活的鬥艦,從左右兩翼包抄合擊,將所有倭船夾擊於中間不得迴旋。

  形成了數量少的唐軍包圍數量多的倭軍局勢。

  隨後,唐軍憑藉船高厚艦,自上而下發射火箭,倭軍艦船紛紛中火燃燒,一時之間煙焰漲天,海水皆赤。

  天色漸黑,僅剩的少部分倭軍艦船妄圖垂死掙扎,趁著灰濛濛的夜色,駕駛艦船與唐軍巨艦相撞,想要逃命。

  但無一例外,全部沉沒,最終倭船一個也沒有逃掉。

  第二日,唐軍收拾戰場,倭軍統帥盧原君,水軍統帥安倍比羅夫,夾雜艦隊中搭乘著的準備支援扶餘豐的四萬倭國精銳,全部沒於此戰。

  而周留城中的扶餘豐見此,也知道大局已定,便也不再掙扎,出城向唐軍投降。

  不久,得知扶餘豐被唐軍俘獲的消息,熊津府各地的復國軍也迅速銷聲匿跡。

  不過雖然熊津府平定,徵發大軍後路無憂,但還是耽擱了從國內運往前線糧草。

  而要求新羅準備的糧草,依舊沒有籌措完備。

  十二月,新羅國內籌措的糧草終於完成,新羅王金法敏命大臣金庾信押運北上。

  但此時由於缺糧,加上氣候已經進入冬季,唐軍開始出現糧草、冬衣的補給問題,許多將士因此倒下,進攻的最佳時機顯然已不復存在。

  蘇定方看著眼前的平壤,不甘的下令解除包圍,班師回國。

  這場歷時將近一年,歷任大唐兩位皇帝的高麗之戰,以高麗、百濟、倭國戰敗,大唐草草收尾結束。

  不過此戰深重的打擊了倭國的國力,無力再插手高麗半島的事情。

  而且數萬大軍盡歿高麗,致使倭國國內出現動盪,沒過多久就發生了政變。

  中大兄皇子聯合親唐的中臣鐮足、南淵請安等人,發動政變,刺死了權臣蘇我入鹿,逼迫皇極天皇隱退,擁立皇極天皇之弟輕皇子即位。

  同時冊立中大兄皇子為皇太子,成功掌控了倭國政權。

  並形成了以中大兄皇子為核心的親唐政權,從而開始向唐朝派遣唐使,意圖學習唐制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