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白梁州聖前顯名,白司空勸泰廢立
眼見追兵將至,逃出洛陽的夏帝白順、獨孤信等一行人十分慌張,連忙準備繼續向西奔逃,逃入關中,投奔宇文泰。
雖然白順左右還有數千騎兵,但其中多是宮人、大臣,能夠戰鬥的禁軍只有千餘人。
這時候白賀自信出言道:
「諸公勿慌,不過是小小的逆賊,看在下如何破敵。」
說罷,飛身上馬,匯合趕到的宇文導、侯莫陳順兩部,共千人,繞過聖駕,向後方敵騎駛去。
在白順等百官的視線中,白賀帶軍一往無前,如天神降世,從正面將追來的數千歡部騎軍衝散,斬首數百。
甩了甩槍頭的血跡,帶著煞氣彌補的部下來到白順面前,隨意的拱手道:
「追兵已退,請陛下上馬。」
白順震驚,不由得向獨孤信詢問道:
「宇文行台麾下將士,都如白刺史如此勇猛嗎?」
獨孤信有榮與焉,回稟道:
「宇文行台與微臣一樣,出身邊疆,素來深諳軍事,白賀亦然,有此精銳之軍,不足為奇。」
白順高興道:「如此,高歡不懼也。」
有了白賀的護佑,白順一行人很是順利的進入潼關,見到了前來接駕的宇文泰一行關西重將。
「臣宇文泰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宇文愛卿免禮,高逆可恨,奪朕都城,今後還需要多賴愛卿相助啊。」
「敢不效命。」
隨著白順正式入駐長安,代表著夏室正式西移關中。
為了表功宇文泰的功勞,白順加授宇文泰為大將軍、雍州刺史,兼尚書令,總覽朝政。
獨孤信因為陪護皇帝入關有功,賜御馬一匹,晉爵為浮陽郡公,食邑一千戶。
白賀則因為護駕有功,升任鎮東將軍、兼任尚書右僕射、都督華同丹三州諸軍事、華州刺史,駐守關中的東門,防備河東高歡。
同年十月,高歡雖然憤怒白順西逃關中,投奔了宇文泰,但為了與宇文泰分庭抗禮,費盡心思之下,才找到了夏室遠宗白寶遠,扶立為帝。
因為當初白復在洛陽、淇城等一系列的復仇行為,當初叛宗的白秩已經沒有後人了。
白黎就是最後一個白秩血裔,早在之前,就已經被爾朱兆弒殺。
如今的白順、白寶遠都是當初隨白秩叛宗的白氏子之後,只是皇室遠宗。
然而宇文泰與白順的蜜月並沒有持續多久,隨著白順進入長安後,越發感到了不自在,竟然比在洛陽時,還要受制於人。
當初雖然被高歡欺負,但好歹高歡遠在晉陽,只是遙控,自己要有一些自主權。
現在自己與宇文泰同住一城,政令均由宇文泰所出。
因此心中不悅,與宇文泰漸生嫌隙,不滿之情溢於言表。
甚至一次當著滿朝文武,斥責宇文泰有不臣之心,與高歡是一丘之貉。
十二月
越發對白順感到厭惡,並認為其再受自己所控的宇文泰生出了廢立之心。
他找來大司空白瞻,向他詢問意見。
「大將軍,當今陛下,不過是夏室遠宗而已,自宣武帝以後,夏室不再正朔,自白黎以後,夏室苗裔已盡。」
「夏國的官吏、百姓之所以還認夏幟夏令,不過是夏國百年之恩,感念懷德而已。」
「故而,雖然夏室正朔雖盡,無論白修、白順,還是洛陽的白寶遠,不過旁支庶出,依然能夠得到萬民承認,也正是這理。」
「因此,只要那個位置上的人姓白,還以夏帝自稱,這天下就不會大亂,百姓就不會生疑。」
有了白瞻的開導,宇文泰就更加堅定了廢立之心,只是他一直有個疑惑,如今終於說出了口:
「瞻公乃續公之弟,與復兄、白賀俱是白氏之人,為何一直以來對皇室如此苛刻,我實在好奇。」
白瞻哈哈大笑,花白的鬍鬚隨之而動:
「實乃不受夏恩而已,反夏虧我者甚眾。」
宇文泰沒有聽懂,但白瞻不願意再說,只能起身告辭。
十二月
宇文泰毒殺白順,選定久居長安的宗室之人白善舉為帝。
如此,宇文泰所在之長安朝廷可稱為西夏,白善舉可為西帝;
高歡所在之洛陽朝廷可稱為東夏,白寶遠可為東帝,夏由是二分,夏運隨之愈加衰落。
次年正月,白善舉正式在長安西郊祭天登基,改元大統,意欲一統天下,結束東西分立之勢。
大統元年二月
西帝委任宇文泰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大行台,爵安定郡公,總覽朝政。
加賀拔勝為太保、錄尚書事,舊職舊爵如故
加白瞻為太傅、錄尚書事,賜爵彭陽縣公,輔佐宇文泰處理朝政。
因為高歡全占關東,實力比宇文泰強了不止一個等級,故而先行發動戰爭。
大統元年二月
東夏丞相高歡,率大軍造三座浮橋,在蒲坂準備搶渡黃河,西擊西夏。
於此同時,東夏大行台尚書司馬子如率大都督竇泰、秦州刺史韓軌等攻潼關。
面對東夏的大軍來犯,宇文泰一面親自駐軍灞上,作為接應。
一面命大將白賀率部駐守華州,抵擋高歡主力。
一面以大將李虎駐軍潼關,抵擋司馬子如。
見宇文泰、李虎嚴防死守,且據有雄關,高歡便命令司馬子如等回軍蒲坂,自蒲津渡河,攻打華州,自己引大軍接應。
然駐守華州的白賀不是吃素的。
在司馬子如等人才渡河不久,率騎軍五千,沿渭水下,趁著敵軍立足未穩,強擊敵陣。
白賀麾下宇文導、白里、侯莫陳順、趙哲等都是勇將,再有宇文泰派給他的王羆、達奚武、賀蘭祥、楊忠等軍的相助。
精兵強將,一往無前。
司馬子如等渡河的萬餘人直接被全殲,司馬子如被俘獲。
高歡戰略失敗,只得撤軍。
隨後的時間,高歡為了全力攻略關中,先是遣使與南梁請和,然後年年扣關潼關、華州。
但都被宇文泰匯合麾下將領擊退。
甚至有一年,東夏大將高仲密降西,宇文泰出關與高歡戰於洛陽,一度擊潰高歡所部,占據洛州。
但最終還是被高歡擊退,高仲密被斬殺,宇文部退入潼關。
大統十七年
東夏權臣高歡病死,其子高澄執掌朝政,最終因為與手握重兵的大將侯景不合,導致侯景攜河南十三州之地降於西夏。
宇文泰雖然同意接受了侯景的投降,但又對機詐善變的侯景十分謹慎,於是分派大軍逐步接收侯景所占土地,並暗示侯景交出軍隊,入朝長安。
但侯景又如何肯,可又礙於高澄的攻勢,最終竟然又轉降南梁。
由此以一己之身,挑動三國之亂,由此引發侯景之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