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白庭制禮,周遊列國

  第63章 白庭制禮,周遊列國

  魯定公七年,白國二百六十七年

  齊軍討伐魯國,攻取鄆邑,並將它作為魯國陽虎的封邑,傳書給魯國讓陽虎參與魯國政事。

  魯定公八年,白國二百六十八年

  陽虎想要殺掉三桓所有的嫡系繼承人,而改立和他關係密切的庶子取代嫡系的繼承人。

  一日陽虎用車載著季桓子,並趁機要殺掉他,桓子見情況不對,騙陽虎說他可以將家主之位讓給陽虎,並保證無條件支持陽虎的任何命令,陽虎同意了。

  季桓子脫身後,立馬召集其他兩桓,將陽虎的陰謀告訴他們,最終三桓聯合起來攻打陽虎,陽虎不敵,退據陽關。

  魯定公九年,白國二百六十九年

  三桓又起兵攻打陽虎,想要永絕後患,無奈,陽虎只好奔逃齊國。不久又前去投奔晉國的趙氏。

  魯定公十年,白國二百七十年

  魯國總結陽虎叛亂的原因,得出是禮法缺失的原因,因此在魯定公和孟孫何忌的強烈支持下,孔丘被任命為魯國大夫,大司寇,代替季孫氏攝相事。

  執政第七天,孔子以大司寇身份,以五惡的罪名,誅殺魯國的名士少正卯於東觀,並暴屍三日。

  國人不解,紛紛前來詢問,孔子卻不慌不忙的說:「各位請坐,我告訴你們為什麼要殺他。

  人有五種罪惡,是盜竊所不能類比的。

  第一是事理通達而用心險惡;

  其二行為怪異,反傳統而意志堅定;

  其三是言論荒謬卻能言善辯;

  其四是對異端邪說的記憶力強大,知識淵博;

  其五是把順應非正統的歪理邪說,如同江河泛濫一般,把違背道德的思想傳播到四面八方。

  這樣的人不殺,難道還等他來禍害魯國的未來嗎?」

  國人聽後,都知道了孔子的施政要求,於是紛紛不再敢行違反道德的事。很快,魯國風氣為之一變,仿佛人人都是有禮之人。

  這一年,白庭因為年齡已到四十三,按照白國傳統,必須要回國繼承少主之位。於是告別孔子回到白國,並把自己的兒子白師送過來,讓他也拜孔子為師。

  而全丁也被白庭由曲阜邑衛衛長調回了太原邑,任命為影衛下屬輔衛衛長。這個輔衛掌管影衛的財政和檔案,最主要的就是管理後勤。

  已經年過中年的白庭回到了闊別二十年的白國。當初那個跳脫的,如圖混世魔王的小子,已經變成了溫文爾雅,面容和善但不失剛毅的中年人。

  白庭看著已經滿頭銀髮的白御,深深地行了大拜之禮。白御看著白庭說道:「回來就好!」

  白御看著白庭說:「既然你也回來了,那你就接過政事吧!我也該閉關修書了。」

  白御說的修書是將白氏收集到的典籍抄錄到玉圭之中。從白鈺開始,由於白氏家主的年齡不像最初的時候那麼短了,所以權利由家主逐漸轉向少主,家主則是把握大的方向,順便閉關將現時的典籍抄錄到玉圭之中。

  白庭將自己想要修禮的想法說給了白御聽,白御表示,伱儘管去做吧,但是不可激進,要緩慢推行,先制定白氏的禮吧!

  白庭同意了。

  過後他又去看了母親班茉,見到她還健康,就放下了心。然後就去了白府的政事廳,聽取家宰和家將的報告。

  白庭在理順了白國的政事後,首先召集了有神印的二十幾個白氏子,將自己要制定禮的想法和好處說給他們聽。

  在經過激烈的辯論後,大家都同意了。於是白庭依照周禮正式將禮法確立了下來,其中規定了作為長輩的義務和作為晚輩的義務。

  若是不遵守,將會受到什麼懲罰,若是堅守,將會得到什麼獎勵。

  一年後,這套禮法在白氏子之間適應的很好,於是他設立了禮法官,用以規勸,而想要當禮法官,就必須要以身作則。

  這套禮法設立的本意是融合家族之間的關係,所以它不如周禮那麼不近人情,它更多的是規定近親之外的行為,讓他們能做到,任何場合都能有禮可循,能讓每一個和白氏子交流的人都感受到尊重。

  白庭準備推廣到整個白氏家族,包括沒有神印的那些白氏子,哪怕已經改變氏的白姓子。

  在這一年有神印的白氏子以身作則下,有許多人了解並贊同它,但是也有許多人不贊同,認為這套禮法太過於嚴苛,抑制了他的天性。

  於是在白府的推行很是不順利,有許多天性放蕩不羈的白氏子不願意受到約束。為此白庭十分苦惱。

  這時白御提出,禮法的目的是為了融合家族之間的關係,那麼如果因為禮法導致家族離心離德,不就本末倒置了嗎?

  因此,這套禮法的設立應該是為了讓大家有禮可循,讓大家在不知道如何對待他人的情況下,不至於手足無措。

  所以不應該強制推行,只要不妨礙他人的行動,讓他人感受到是尊重的,不一定要絲毫不差的遵循。

  此提議一出,很多人都同意了,於是很多人不再牴觸學禮,反而主動去了解禮法,是為了更好的和其他人交流。

  於是一股學禮之風,從白府發散開來,禮法成為了一種潛移默化的東西,雖然無禮之舉不會有實質性的懲罰,但是只要有人聽說你無禮,這個人也就成為了過街老鼠,人人鄙夷唾棄。

  順帶著,禮法官也成為了一種榮譽,變為了禮法者,成為了白氏任命的白國禮法最好的人的頭銜,要是有人想要學習最標準的禮,找禮法者,准沒錯。而白庭任命的第一個禮法者就是遠在魯國,自己的夫子孔子。

  禮法者的標誌是一頂頭冠,命名為禮冠,上面有名師打造的珠玉,冠面是上等的銀絲編制,外面還用銅絲繡有古老的圖文,正前方有一個用金絲繡的「禮」字,在禮冠的內壁還用金絲繡有頭冠的名諱,同時還有白氏的特殊標記,防止作假。

  這一頂禮冠,價值不菲。因此禮法者,寧缺毋濫。

  這邊,正在教學的孔子,收到了白庭送給自己的禮冠,在聽清這頂禮冠所蘊含的意義時,孔子欣然接受了。

  而眾弟子都認為夫子是全天下最懂禮,行禮最標準的人,所以都很開心,甚至有不少人看著這樣精美價值不菲的頭冠,再加上他的意義,都定為了終身的目標,下定決心自己也掙一頂。

  當孔子戴著這頂禮冠時,他發現眾弟子的行為比以往都要規範得多,很多以前不注重禮的人,現在也重視了起來,他很高興。而天下也漸漸流傳起來禮冠的傳說,大家都知道了,帶有禮冠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人。

  魯定公十二年,白國二百七十二年

  孔子為削弱三桓的實力,暗地裡想要實行隳三都的措施,拆毀三桓所建城堡。但是在拆了兩家後,最後一家察覺到了,於是孔子與三桓的矛盾也隨之暴露。

  魯定公十三年,白國二百七十三年

  春,齊國送八十名女樂到魯國。孔子當場提議拒絕接受,但是被季桓子接受了下來,很快全國君臣都迷戀上了歌舞,多日不理朝政。

  孔子多次勸諫不得,在失望之餘,和季氏的矛盾進一步激化。

  很快,魯國舉行郊祭,祭祀後按慣例送祭肉給大夫們時並沒有送給孔子。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為了自己的理想不得不離開魯國,到外國去尋找出路,就此開始了周遊列國的旅程。

  魯定公十四年,白國二百七十四年

  聽說衛國的衛公素來求賢若渴,因此孔子帶領弟子離開魯國來到了衛國。衛國的國政在衛靈公夫人南子的手上,

  而孔子想要出仕必須要去見南子。但是面見君夫人,於禮不合,孔子糾結多日,最後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還是去見了。

  孔子的弟子仲由對孔子見南子這件事極有意見,批評了孔子,孔子最終感嘆道:女子的心思我實在是琢磨不透啊!

  同年鄭國的子產去世,孔子聽到消息後,十分難過,稱讚子產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慈惠的人。

  起先衛靈公是非常尊重孔子的,還按照孔子在魯國的俸祿標準,發給孔子俸粟6萬,但並沒給他什麼官職,也沒讓他參與政事。

  孔子在衛國住了約10個月,因有人在衛靈公面前進讒言,衛靈公對孔子起了疑心,於是派人公開監視孔子的行動,孔子不堪其擾,向弟子們說道:唯女子和小人難養也。

  因此孔子準備帶弟子們離開衛國,去陳國。在去陳國的路上,孔子迷路了,走到了匡城。

  路過匡城時,因誤會被人圍困了5日,之後又逃離了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衛國貴族公叔氏發動叛亂,再次被圍。逃脫後,孔子又返回了衛國。

  衛靈公聽說孔子師徒從蒲地返回,非常高興,親自出城迎接。可是在衛國所遭受的待遇和以前沒有什麼不同,孔子還是決定離開衛國,正在討論去向時。白師說話了:

  「夫子,您忘了白國了嗎?我阿父還在白國等您啊!不如我們先去白國,也好見一見白國的政事,希望您提出一些意見。」

  孔子同意了。於是一行人又向北往白國去,經過重新恢復的白邑、槐邑、白關等一路來到了太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