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新一年遼國未定,千里駒王猛之謀

  第581章 新一年遼國未定,千里駒王猛之謀

  靖平十九年三月

  王猛來到武次軍營。

  此處距離馬訾水北岸防線僅僅二十里不到,是屯駐夏國征遼軍的大本營。

  此次王猛來到此處,是聽取眾將這幾個月對遼國軍隊的情況匯報,以及遼國國內發生的變動。

  作為自己今年是否出兵的標準。

  身為夏國第一封疆大吏,身兼幽遼平三州軍事的大都督,王猛不可能將所有注意力都傾注在遼國。

  由於連續兩年沒有平定遼國,朝廷內部許多大臣已經對王猛表示了不滿。

  甚至有大臣提議換大將軍冉閔,代替王猛伐遼。

  好在夏帝白潛足夠信任王猛,加之冉閔的戰功已經很多了,所以一直壓著朝中的聲音。

  不過王猛何許人也,兩年來耗費無數錢糧,卻沒有完成朝廷的任務,自然清楚天子的難處。

  這從上個月,朝廷派人勞軍的使者,就可以看出。

  使者對他說的話,明里暗裡都透露出,若再沒有建功,恐怕就連白潛也保不了他。

  「等等,你說遼國繼位的是白才亨,不是白才元,也不是白才貞?」

  雖然早就知道了叛軍首領白潮去世,但因為兩國邊境封鎖,加之冬季傳遞情報不便,所以王猛還以為繼位的是一直與他對峙的白才元。

  參軍冉暉點了點頭,確認了自己的話語。

  王猛又詳細問了問,得知白才元被白才亨軟禁在遼京,白才貞既然偃兵息鼓,容忍白才亨這個不如他的弟弟登基。

  頓時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敲打著帥案,王猛好笑道:

  「白才貞之所以不敢起兵,這是在顧忌我們啊。」

  「冉暉!」

  「卑職在。」

  「本帥命你立即前往鐵原郡,將這封書信告之白瑾,裡面有本帥的密信。」

  「是。」

  接受了王猛遞過來的密信,冉暉轉身離開軍帳。

  王猛又話鋒一轉,對一旁的傳令官吩咐道:

  「傳令,命關雲放鬆對馬訾水的檢查,允許一部分商人進入遼東通商,不過要收取一部分商稅。

  另外,告訴他,斟酌好這其中的度量,別真的給本帥將馬訾水丟了。」

  吩咐完後,王猛直接解散了軍議,讓一眾將領摸不著頭腦,他們不是來開伐遼軍事會議的嗎?

  就這麼完了?

  結束完軍議後的王猛,回到自己的營帳,找出筆墨,翻出專門用於上書的密奏,在上面洋洋灑灑,抒發著自己內心的想法。

  四月二十日

  這封加急的密奏,來到了白潛的案前。

  由於是密奏,所以任何人無權查看,封印有絲毫破壞的痕跡,凡是接觸過這封密奏的,都會被下獄。

  交由奉刀衛拷問,直至找出泄密者。

  用匕首挑開封印,白潛細細閱讀著王猛對如今遼東局勢的看法。

  「···故微臣以為,遼國之事,只可智取,而不能力取,萬不可讓大夏陷入於此,以至於效法東漢末年之涼州,成為大夏之泥潭。」

  仔細品味著密奏上的意思,白潛讓人將尚書左僕射郭由、度支尚書田儉二人叫來。

  「臣尚書省左僕射郭友/尚書省度支尚書田儉拜見皇帝陛下,吾皇萬歲。」

  「免禮,坐。」

  見二人都已經落了座,白潛開口道:

  「此前你二人上書,彈劾幽遼平三州大都督王猛的奏書,朕看了。」

  「陛下,王猛受命伐遼,兩年之間,耗費無算,然遼國不僅沒有被平定,反倒損兵折將,枉顧聖恩。

  臣請陛下免去王猛大都督之職,另派他人擔任這伐遼主帥。」

  「臣附議。」

  郭友緊跟著田儉起身附議。

  點了點頭,白潛並沒有立即答應,而是反問道:

  「那你們以為,朝中除了王猛,何人可擔當此重任?」

  郭友不假思索的回道:

  「啟稟陛下,臣以為,大將軍冉閔有平定青豫之功,其才可擔此重任。」

  「冉大將軍年事已高,不適合在遼東苦寒之地久待,不可,田儉,你認為呢?」

  好在田儉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常年計算賦稅,頭腦相對靈活,知道白潛是不想要冉閔掛帥,所以並沒有再提冉閔。

  「陛下,臣以為高平公白河可擔當此任。」

  面對田儉提出的人選,白潛當即就否決了:

  「高平公若是走了,這河南之地,誰可鎮之?」

  原來,在靖平十五年時,白河就已經被敕封為高平公,以鎮國大將軍的身份,出鎮開封,領鎮守開封都督諸事,假黃鉞,負責黃河南岸的防務。

  而鄴城,則是因為位格提升為陪都,作為半個京城,再由白河都督已經不合適了,故而開始轉由太子白然鎮守,或時而由白王白穩鎮守。

  接連兩個人選,都被白潛否決,郭友二人也不知道朝中還有誰可出任此職。

  「臣等愚鈍,請陛下責罰。」

  「唉,既然如此,那就只能讓朕自己斟酌了,你們只需要在朝會上提出此事就好。」

  「臣等謹遵聖命。」

  郭友二人離去後,白潛又苦思冥想了一陣,終於是想到了一個人。

  「仇鑒。」

  「奴婢在。」

  「你去將虎賁中郎將白秩召進宮來。」

  中常侍仇鑒,是白潛任命的第二個中常侍,為了頂替鄧煊不在時的作用。

  沒多久,白秩身著甲胃走入大殿,顯然才從軍營趕來。

  「臣虎賁中郎將白秩,拜見陛下,陛下萬年。」

  「皇兒快起來,近前來讓朕看看。」

  聽到皇兒的稱呼,白秩也一掃之前的嚴肅,笑著上前,任由白潛端詳。

  「黑了,瘦了,這些年常年隨大軍出征,苦了你了。」

  白秩撓著頭笑道:

  「孩兒不苦,都是為國家征戰,為家族征戰。」

  十分滿意白秩做出的成績,誇讚道:

  「伱能夠憑藉自己的能力,從一個小小司馬做起,僅僅五年時間,就能做到中郎將,白氏諸子中,也少有能及啊。

  依朕來看,今後大夏的頂樑柱,白氏的千里駒,非你莫屬啊。」

  「孩兒愧不敢當,皇祖父又在取笑孫兒。」

  「哈哈哈。」

  白秩是白潛的孫子,是白然的二子,白穩的胞弟,因為屢立軍功,現任虎賁中郎將、亭侯,掌管禁衛軍中的三千虎賁騎。

  他自二十歲從白宗結業開始,是白氏諸子中少有的投身軍旅者,距今短短五年的時間,幾乎參加了夏國對外的大戰。

  之後又在平定國內叛亂中多次立功,從而坐到了如今虎賁中郎將的位置。

  可以預料到,白秩將是白氏中接替白河的下一代白氏名將。

  「朕這裡有一個任務,不知道你敢不敢接。」

  「只要祖父吩咐,孫兒就算拼盡全力,也會完成,絕不會讓祖父失望。」

  「很好,你且附耳過來。」

  爺孫倆竊竊私語了好一陣,最後白秩一臉堅定道:

  「請皇祖父放心,孫兒定會牢記您的話,絕不會露出破綻。」

  「好,去吧。」

  「臣告退。」

  四月二十三日

  在夏國大朝會上,郭友、田儉提出要替換掉伐遼主帥王猛,另選將領擔任。

  幾方博弈下,白潛以虎賁中郎將白秩為北中郎將,全權接替王猛的職權。

  並免去王猛征北將軍一職,拜為國尉,但仍舊保留其幽遼平三州都督之職,待到回京再免去。

  詔令還沒有發出,遼東就傳來王猛患病的消息。

  白潛便准許王猛先在襄平休息,待到病癒,再行啟程,但軍權仍舊要交給白秩。

  六月

  遼國國內因為白才亨不理朝政,造成陽鑒、呂爽、鄭德三方開始爭權奪利。

  先是陽鑒聯合鄭德,以及鄭太后,栽贓呂爽謀反,除掉了呂爽,兩人平分了遼京與漢州的兵權。

  陽鑒因功以太宰身份,兼領京城防務。

  些許是白才亨感覺到了陽鑒的威脅,開始聯合外戚崔氏,以及大長公主白明玉,以陽鑒擅權的理由,將其捕殺,一舉收回皇權。

  但清醒沒多久,以為大權在握的白才亨又陷入了享樂之中。

  因為崔安東長時間駐守安平,防備夏國,所以朝中掌握大權的便成了太保鄭德。

  又有鄭太后撐腰,使得朝中的鄭氏子弟及其黨羽占了絕大多數,只有大長公主一派的大臣在苦苦支撐。

  白明玉實在看不下去白才亨如此昏庸,國家都快要到鄭氏手中了。

  六月二十五日

  想要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大長公主白明玉,派出自己的三千鴛鴦衛,以及京郊的數千士兵,意圖救出省醒宮中的廢太子、海冥王白才元,意圖發動政變。

  結果白才亨一直都對白才元有戒心,害怕被其黨羽救走,所以在省醒宮駐有重兵。

  致使白明玉的軍隊長時間無法攻破,這使得鄭德有了時間應對。

  之後白明玉又轉而圍攻鄭府、太保府,意圖除掉鄭氏一族。

  最終鄭德在白才亨處,得到完全授權後,調集重兵,將白明玉的數千叛軍壓下來。

  這場政變因此失敗。

  白明玉也被鄭德命人禁錮在了大長公主府。

  六月二十九日

  在鄭德的不斷蠱惑下,白才亨派人前往省醒宮毒殺了廢太子白才元。

  並派人將大長公主白明玉,押解回他的封邑,沒有詔令不得入京。

  而此時,駐守安平的崔安東得到了夏國換帥的消息,得知新主帥是一個不滿三十的毛頭小子,便起了輕視。

  連續幾次進攻,都以勝利告終,但還是因為朝鮮兵軍事素養低,沒有突破馬訾水。

  不過崔安東堅信,要不了多久,自己就將踏過馬訾水,攻取夏國遼州。

  結果自己的幻想還沒有結束,就得知自己的妹妹,遼國皇后崔氏,被鄭太后暗害,以參與廢太子謀反案,打入冷宮。

  崔安東大怒,不顧手下阻止,決議發兵討伐,入京勤王。

  只留下部將崔承領一萬人,駐守安平。

  他認為自己不日即刻平定京城叛亂,在夏軍還沒有回過神來之前,回師安平。

  七月十日

  崔安東部與鄭德部在清寧城對戰,雙方近十萬大軍,殺得是你來我往。

  雖說不如夏軍精銳,但雙方都是半斤八兩。

  最終,崔軍還是憑藉常年駐守邊疆的經驗,勝過了鄭軍,數萬大軍頃刻間來到遼京城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