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戰開封桓溫北伐,壽春變晚年弄權
五月
從合肥過壽春,準備沿著潁水北上的桓溫,在項縣遭遇秦軍伏擊。
桓溫沉著冷靜,下令以自己中軍為核心,一步步重新組織起了陣型,反倒將秦軍擊潰,俘獲秦軍大將苻常。
項縣遭遇戰結束,晉軍過陳縣,進逼開封。
然天公不作美,兗州突然大旱,連續兩月沒有雨水,晉軍賴以維繫的浪蕩渠為之斷流。
晉軍的糧草運送不上來。
桓溫下令,從睢水開鑿三百里水路,連接潁水,使運糧船隻,由潁水進入睢水,再抵達開封。
這時候,參軍郗超建議桓溫繞過開封,率領全軍直擊洛陽,速戰速決。
或是堅守河道,控制漕運,儲蓄糧食,直至明年夏天再繼續進攻。
他認為如不速戰速決,當戰事拖延至秋冬後,水量進一步減少。
而秦嶺淮河以北,比之江南早降溫的客觀條件之下,會令晉軍更難維持。
且秦軍多騎軍,水陸乾旱,更有利於秦軍的騎兵兵團作戰。
然桓溫不聽,反斥責他有擾亂軍心之嫌疑。
八月
秦帝苻堅遣秦國大將苻柳、張蚝領兵八萬,前來抵抗晉軍。
兩軍對峙於開封城下。
為了在其他地方打開局面。
桓溫命令袁真進攻譙、梁,並打開石門水道。
誰知袁真進攻睢陽一月不下,遲遲拿不下一個小小的睢陽城,反被睢陽守將姚萇打得損兵折將。
(姚萇是姚弋仲之子,魏國滅亡後,姚萇舉睢陽投降秦國,被苻堅看重,多加安撫。)
九月
在秦軍騎兵不斷地襲擾下,晉軍開鑿的水道經常被堵塞。
九月十五日
晉軍糧草終於耗盡。
氣餒的桓溫命令焚毀戰船,退軍而去。
苻柳見晉軍退卻,心中知道這是斷糧了。
於是命令張蚝率領八千鐵騎,前去追趕,尋找戰機。
九月二十六日
晉軍退到襄邑,軍中已經沒有顆粒之糧,軍心渙散,軍旗東倒西歪。
張蚝遠遠望見,知道戰機已到。
遂繞過晉軍隊列,埋伏在晉軍撤退的必經之路。
等到晉軍通過,突然從山丘後衝出。
士氣達到低谷的晉軍,根本沒有力氣與精銳的秦軍鐵騎戰鬥。
晉軍的陣線就如同紙糊的,一觸即潰。
桓溫大敗,死傷者多達三萬多人。
十一月
戰敗後的桓溫退至山陽,在此地收攏散卒,並將此戰的戰敗之罪,盡數委於袁真。
認為是因為袁真作戰不利,才導致睢陽不克,大軍兵糧寸斷,故請朝廷將其廢為庶人。
袁真不服,直接據壽春而叛,並暗中勾結秦國與夏國。
建康朝廷得到了桓溫的上書,不僅不敢怪罪於他,甚至還命侍中羅含帶著牛酒到山陽犒勞桓溫大軍。
又任命桓溫之子桓熙為豫州刺史。
為了準備攻破壽春,桓溫移鎮廣陵。
靖平二年
二月
憤懣交加的袁真在壽春病逝,部將朱輔擁立其子袁瑾為豫州刺史。
這時候,夏青州刺史冉閔剛擊敗了割據臨淄,擅自稱帝的胡將段勤,並將其手下的三千胡兵,盡數坑殺。
因為平定青州之功,夏廷擢冉閔為鎮東將軍,領青州刺史,加侍中銜,敕封東安縣侯,假節如故。
得知壽春的袁真有意降夏,當即命令平南將軍白鄭領兵三千,前往接應。
與此同時,秦國駐守開封的征東大將軍、豫州牧、魏公苻柳,也接到了袁真的請降信。
當即派手下大將皇甫真領兵五千,也同時前往接應。
在廣陵的桓溫也得到了秦夏兩國出兵的消息,便派部將竺瑤、矯陽之,分別率軍迎戰。
因為秦軍離得近,所以皇甫真先至,在潁丘與竺瑤交戰。
結果皇甫真大敗而歸。
而秦軍路途遙遠,中間還要經過層層阻礙,最終無法衝破封鎖,抵達不了。
八月
桓溫率二萬軍隊攻打壽春,並築起長圍,將城池團團圍困。
袁瑾只得據城固守。
靖平三年
正月
秦國又派王鑑、張蚝率軍援救袁瑾。
結果再次被桓溫部將桓伊、桓石虔擊敗。
三月
桓溫攻破壽春,俘獲袁瑾。
將袁瑾、朱輔及其宗族數十人全部送往建康斬首。
從此,豫州也落入桓溫之手。
如今桓溫可以控制荊江益豫徐五州之地,掌握了晉國三分之二的兵權,威勢達到了頂峰。
九月
原本朝廷曾經提過為自己加九錫之禮,然被桓溫拒絕。
因此他一直自負才能過人,久懷異志。
想要發動北伐,希望先建立功勳,然後回朝接受九錫,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從而掌握晉國的政權。
如今開封大敗,讓他的預想淪為泡影。
但是桓溫並不甘心,想要再次提升自己的權勢,於是想到了曾經與郗超對話。
年初壽春之戰後,桓溫想起了郗超之前提出的建議,很後悔沒有採納,於是找他問道:
「這次的勝利能夠一雪開封兵敗之恥嗎?」
郗超回道:
「恐怕很難。」
桓溫又問:
「那還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郗超則建議桓溫效仿伊尹、霍光,廢立皇帝,以重立威權。
桓溫遂決定廢黜皇帝司馬奕。
司馬奕是司馬丕之子,去年司馬丕突然暴斃,由此而登基。
十一月
桓溫帶兵入朝,威逼褚太后廢除了司馬奕的帝位。
他又誣稱司馬奕因陽痿不能生育,讓寵臣相龍、計好、朱炅寶等人與後宮美人私通,所生三子皆非是皇子,不可建儲為王。
迫於刀兵,褚太后只得集百官於朝堂,並下詔廢司馬奕為東海王。
十一月二十一日
桓溫親率百官至會稽王邸,迎司馬昱入朝,擁立為帝,改元咸安。
晉朝開國百餘年,從未發生廢立之事。
桓溫擅行廢立,不僅令百官震慄,就連桓溫自己也是緊張不已。
因此,對於朝中的風吹草動格外敏感,稍有不順著,刀斧加身,誅除滅族。
同時,為了更好的掌控朝政,桓溫對朝中的異己力量大加廢徙。
多位擔任要職的司馬氏宗親被免除,讓其返回封地,上百位與他意見不同的司馬氏宗親、重臣,都被捲入了桓溫督查的新蔡王司馬晃謀反案。
桓溫想要將他們全部收付廷尉,請予誅殺。
然司馬昱難得在這件事上,硬氣一回,多次不許,為他贏得了保命的機會。
最終,幾名司馬宗親被廢為庶人,十幾位大城被族滅,數十位官吏被免官流放。
靖平四年
二月
潁川庾氏是高門望族,勢力強盛,庾希、庾倩等兄弟六人皆為朝中顯貴,深為桓溫所忌。
去年庾希、庾倩被桓溫設計,捲入謀反案誅殺後,在京的庾氏殘餘子弟庾希,逃出升天。
與青州刺史武沈之子武遵,二人在海邊聚眾搶奪船隻,乘夜攻入京口,趕跑了晉陵太守卞耽。
趁機打開監獄,放出數百囚徒,發放兵器,宣稱奉密旨除桓溫。
卞耽逃往曲阿,徵發諸縣鄉兵兩千人,與庾希對抗。
庾希戰敗,退守城池。
最終被桓溫派人攻破城池,身死,強盛一時的庾氏被桓溫消滅,使得桓溫,威勢極盛。
常人見之不敢不敢久視,甚至有大臣在面對他時,執以臣禮。
宮禁之中的司馬昱雖被立為皇帝,但卻形同傀儡,常擔心被桓溫廢黜,甚至向郗超詢問桓溫是否會再行廢立。
郗超則以家族百口擔保不會再發生政變,司馬昱這才稍微安心。
四月
司馬昱進封桓溫為丞相,留其在京師輔政。
但桓溫辭讓不受,率軍返回白石,還鎮姑孰。
九月
司馬昱又派侍中王坦之徵召桓溫,請其入朝輔政,並增食邑萬戶,桓溫再次推辭。
靖平五年
正月
司馬昱突然病重,急召桓溫回朝,並在一晝夜內連發四道詔書。
可桓溫仍推辭不肯入朝。
沒有絲毫辦法的司馬昱,只得留下傳下遺詔,讓桓溫攝政,效仿周公。
但侍中王坦之卻據理力爭,將遺詔中的「攝政」改為「輔政」,依照王導舊例。
這邊聽聞司馬昱崩逝,桓溫原以為他臨死會禪位給自己,或讓自己攝政,而今大失所望,怨憤不已。
二月
自從司馬昱死後,群臣懼於桓溫,遲遲不敢擁立太子,都認為應請桓溫決定。
尚書僕射王彪之極力反對,太子司馬曜方才得以繼位。
二月二十五日
褚太后認為孝武帝年幼,且正在居喪期間,再次提議讓桓溫攝政,結果被王彪之阻止。
四月
司馬曜命中書侍郎謝安,征桓溫入朝輔政,並加其前部羽葆、鼓吹,賜武賁六十人等殊譽。
然桓溫只想要九錫之禮,推辭不受。
九月
一直等不到九錫的桓溫有些著急了,因為他已經明顯感到自己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
九月十一日
桓溫再次帶兵入朝,並拜謁皇陵。
坊間流傳桓溫這次帶兵入朝,是要誅除朝中的大勢力王謝兩族,顛覆國家。
於是慌張的司馬曜立即命謝安、王坦之率百官到新亭迎接,拜於道側,姿態不可謂不低。
然桓溫卻只以「盧悚入宮」一案,將尚書陸始收付廷尉。
九月二十五日
回到姑孰的桓溫病重,前後不過十四日。
病重在榻的桓溫終於不再掩飾,上書逼迫朝廷加其九錫之禮,並多次派人催促。
謝安、王坦之見桓溫病重,以袁宏所撰錫文不好為由命其修改,藉此拖延。
十月十五日
堅持不住的桓溫病逝,終年六十二歲,至此錫文仍未完成。
死了的桓溫,才是晉國的好臣子。
十月二十一日
朝廷追溯桓溫之功,追贈桓溫為丞相,諡號「宣武」,喪禮依照安平獻王司馬孚、霍光舊例,又賜九旒鸞輅、黃屋左纛等物。
而桓溫死後,兵權盡數交給了自己的弟弟桓沖,並讓他接任揚州刺史一職,繼續為桓氏掌控京師。
南郡公的爵位,則是留給了幼子桓玄。
這引起了世子桓熙的不服,遂與叔父桓秘、弟弟桓濟謀殺桓沖,結果被桓沖發覺,最終都被流放到了長沙。
雖然晉國因為桓溫去世,實力大減,但秦夏兩國卻沒有一絲出兵的動作。
因為在晉國陷入桓溫之亂時,秦夏兩國也不約而同的陷入內耗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