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明官制實力盤點,攻荊南謀求活路
建安十三年
正月
劉備宣布曹操公然踐踏大漢的禮制,他的韓公之位,是威逼朝廷而得,是漢賊,自己絕不受命於曹賊控制之許都朝廷,故而宣布自己將自立為公,定都鄴城,但是仍然屬於漢臣,奉劉協為天子。
正月十三日
劉備在鄴城南郊祭天,立七鼎,稱趙公,建立趙國,設置文武百官,宗廟、定國都於鄴城,並將鄴城改為鄴都。
立唯一子嗣十二歲的劉禪為世子,新婦白氏為夫人,並將劉禪交給白氏撫養,劉禪生母甘氏及其其餘妾室糜氏等都受白夫人管理。
設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拜白典為丞相,陳宮為尚書令,徐庶為御史大夫,孔融為太常,陳群為光祿卿,諸葛誕為并州刺史,袁渙為青州刺史,田豐為冀州刺史,陳登為徐州刺史···
又設置四鎮將軍,由於原鎮北將軍白馬老逝,因此白共以侄子的身份接替了鎮北軍,為鎮北將軍,關羽為鎮東將軍,呂布為鎮西將軍,張飛為鎮南將軍。
隨後還有趙云為護軍將軍,中護軍,領中央宿衛軍。原昭為驍騎將軍,統領騎軍···
如今劉備占有並、幽、冀、青、徐五州之地,加上揚州的九江一郡,為天下最大之諸侯。
有兵二十餘萬,其中中央宿衛軍五萬人,分散駐紮在鄴都四周,由護軍將軍,中護軍趙雲統領;青州軍六萬,駐紮在高唐,由鎮東將軍,外領軍關羽統領;
徐州軍三萬,駐紮在下邳,由徐州都督、中堅將軍高順節制;九江軍五千,駐紮在合肥,由九江都督、討逆將軍張遼節制;廣陵軍三千,駐紮在江都,由廣陵都督,討寇將軍太史慈節制。
晉陽軍三千,駐紮在晉陽,由晉陽都督,副軍將軍夏侯博節制;高都軍一萬,駐紮在高都,由高都都督,奮武將軍張燕節制。
還有幽州方面的兩萬人,其中騎軍一萬,駐紮在薊縣,由驍騎將軍原昭節制,步軍一萬,駐紮在涿縣,由建武將軍,涿郡太守白興節制;
遼東屬國的三千騎兵,駐紮在遼東屬國,由護烏桓校尉閻柔節制。這三支軍隊,專司防備、管控幽州內部的烏桓人以及國境外的鮮卑人。
并州有五千鎮北軍,駐紮在五原郡鎮北府,由鎮北將軍白共節制;另有五千步卒,駐紮在雲中郡雲中縣,由偏將軍雷薄節制;加上護南匈奴中郎將吳質的三千騎軍,一同防備南匈奴以及北部的鮮卑人。
除了步軍,劉備麾下還有兩支水軍,一支東萊水軍,五千人,於東萊立水寨,由平河將軍白波率領,受關羽節制,負責黃河沿岸的水事,以運輸為主,麾下多運輸用大船。
另一支廣陵水軍,八千人,在廣陵的江都立水寨,由平江將軍陳捷率領,主要負責對孫權的戰事,不過比之孫權的水軍多有不如,以水戰為主,麾下多對戰用戰船。
由於是亂世,所以劉備多設置都督,大的有關羽這種都督一州軍事的青州都督,統兵數萬,負責將來的對曹操戰事。
小的如夏侯博這種只都督一個方向軍事的晉陽都督,統兵三千,負責防備河東的曹軍。
劉備軍的士兵總體的來源有三,一者為降將自帶的世襲兵,也可稱之為將領的私人部曲,多的如白共、原昭、呂布、張郃等人數千人,少的如雷薄、陳蘭的數百人,此種兵在劉備軍中占據兩成;
二者是從各州郡,以及各地民屯營中招募而來,然後經過訓練的募兵,此種兵是劉備軍中的主力,占據五成;
三者是擊敗地方勢力受降,經過遴選的降兵,如關羽擊敗袁譚獲得的兩萬降兵,以及奪取冀州的數萬降兵,此種兵占據全軍三成
還有負責屯田的典農中郎將、典農校尉,負責軍備製造的典金中郎將,負責商事的典商中郎將,都是以軍職管民事。
其次,為了防止出現太守割據的現象,劉備將太守完全作為一個民政長官來用,能夠調動的兵力,只有一郡的數百或不超過千人的城防兵,其餘都交由劉備任命的都督。
因為便於在一處戰事上處於優勢,所以劉備軍的兵力分布,總體上呈現中央兵力大於地方兵力的態勢圖。
將全軍分為中外軍,中軍設中護軍代管,平時負責防備都城,戰時隨劉備外出。外軍設置外領軍,由關羽節制。
從職權上來說,除了中軍之外的各地駐守兵、都督兵、水軍,在戰時都被關羽節制。如此劉備可以輕易在戰事發生時,同時兩個方向出兵。
為了防止戰事急速,在中軍沒有抵達之前,被敵軍攻破防線,所以才會在邊境的重鎮要地,設置都督,以抵擋敵軍的突襲,可以撐得住中軍的到來。
隨著官職的理順,政令的確立,中央權勢的增加,劉備派出的各州刺史的到任,各地長官逐漸清楚了自己的職能,而且遭到了監督,劉備的五州一郡正在以極快的速度平穩下來。
三月
休息片刻的韓公曹操,重整旗鼓的帶著召集而來的數萬兵馬再一次,向著江陵進攻。
加上留在當陽的曹仁軍五萬,這一次,曹操的總兵勢達到了十萬餘。
這一次的戰鬥,曹操帶著無比的自信而來,他堅信,荊州的荊南四郡會盡數被他掌握在手中。
因為,荊州之主、鎮南將軍、八駿之一、漢室宗親的劉表,在去年年末,病逝了。
如今的荊州牧,是其子劉琮,權利都掌握在了其母蔡夫人,以及水軍大都督蔡瑁和荊州別駕張允之手。
不僅如此,隨著劉表的逝世,整個荊州混亂無比。以劉琮為首的蔡瑁、張允等人,與手握重兵的南郡太守、橫江將軍甘寧以及江夏太守劉琦的矛盾逐漸激化。
蔡瑁等人手中握著荊州最精銳的部隊,荊州水軍兩萬人,以及荊南四郡的兩萬步卒,還有荊州牧的大義。
而甘寧手中有江陵守軍三萬,水軍三千;劉琦手中有江夏軍一萬,水軍五千。
整體上,劉琮等人的優勢最大。
面對劉琮等人的咄咄逼人,甘寧和劉琦不得不尋找退路。
甘寧雖然有三萬人,但是畢竟只有一個江陵城,後勤糧草都要依靠荊南四郡,也就是說命脈掌握在劉琮手中,對於劉琮派來的督軍使者,是如鯁在喉。
劉琮就更明顯了,與袁尚一樣,純屬是擔心劉琦奪權,所以在劉表逝世後沒有久就免去了他江夏太守的職位,讓他回江陵對岸的孱陵縣。如今荊州的治所就在孱陵。
劉琦深知自己只要回到孱陵,等待自己的就只有兩條路,一瓶毒藥或一間重兵把守的院子。
可是自己又不敢起兵反叛,先不說這江夏一萬將士中,能夠聽自己的有多少,就說劉琮手中的四萬人,自己就打不過,到時候孫權再從後方偷襲,自己將死無葬身之地。
就在劉琦急得團團轉時,一個人找到了他。
「公子何必擔憂,亮有一計,可保公子性命。」
劉琦眼睛一亮,帶著哭腔拜求道:「諸葛先生有何妙計,還請直言,在下如今履冰臨淵,刀兵之禍眼見臨身,若能求得一條活路,在下感激不盡,定以恩人侍之。」
來者正是與龐統同稱之為「臥龍鳳雛」的臥龍諸葛亮。
諸葛亮本在襄陽隱居,但是自從曹軍攻破襄陽,占領南郡,聽聞諸葛臥龍的名號,曹操立即派人前來相請。
知道曹操秉性的他,立即收拾細軟跑路,一路來到江陵,得知劉表重病,知道荊州不再是久待之地,又聞劉琦性子軟弱,又身處險境,故而暫時拖身於劉琦麾下,任門客。
也是他向劉琦獻上了跳出亂局,另謀出路,出鎮江夏之策。
「亮素來深知公子沒有爭奪大位之心,所求無非安身,保全性命,故而才同意了之前亮所提議出鎮江夏之策。
如今公子勢微,前有劉琮的威脅,不得進,後有孫權虎視眈眈,不得而退。何不學習之前的做法,再一次跳出危機,前往他州,拖得庇身之所?」
怪不得劉琦腦子不靈光,實在是想不到該往何處去,如今周遭能夠擋住劉琮迫害的勢力,離自己最近的只有曹操和孫權。
南邊交州的士燮,北邊的劉備都離自己太遠,為了防止步袁術後塵,不作考慮,而蜀地的劉璋又被甘寧、劉琮所阻,根本過不去。
曹操素來殘忍,劉表就是被曹操逼死的,劉琦一點都不想投靠他。孫權與他家是世仇,投靠他,不外乎找死,也不作考慮。
「還請先生教我。」
諸葛亮搖著羽扇,笑著道:「益州的劉璋與公子同為漢室宗親,何不投靠於他。」
劉琦皺眉道:「可去路已經被劉琮和甘寧所阻,如何能夠通過?」
「公子莫不是忘了,如今擔心自己性命的不止有您,還有甘寧啊。如今甘寧鎮守江陵,手握三萬大軍,是劉琮不得不除去的隱患。
甘寧身邊有龐統為其出謀劃策,自然能夠想到其中的厲害,一定會為其尋找出路。
而甘寧是益州的叛將,又和曹操作對數年,殺傷曹軍多位大將,以及眾多兵士,害怕被秋後算帳的他,一定不敢投靠曹操和劉璋,因此他只能投向孫權,沒有其他選擇。
若是我沒有猜錯的話,甘寧派來向公子借路,深知邀請公子一同東去的使者,馬上就要到了。」
就在諸葛亮說完這一句話時,門外傳來「南郡太守的使者請求拜見公子」的聲音。
在劉琦不敢置信的目光中,諸葛亮依舊平靜的說道:「公子只需與甘寧約好,雙方互相放行,即可平安抵達益州。
如今軍中忠於公子的有五千精銳水陸軍,只要帶著這五千人進入益州,憑藉公子的身份,以及曹軍接下來的壓力,益州方面定會接納公子。」
「那先生可否能與在下同行。」
劉琦實在是不想放棄多次救他於水火的諸葛亮,誠心的問了這麼一句。
諸葛亮手拿羽扇,躬身行禮道:「亮託身於公子的目的,就是為了在這亂世中保得性命,以待明主,安天下之民,自然願意與公子同行。
公子是劉荊州的長子,又有貴君子之風,亮在荊州,多賴於劉荊州所行仁德之政的恩惠,願意隨公子入益,為公子謀身。」
劉琦聽完大喜,重重的回了一個禮,然後讓人將甘寧使者帶進來。
(本章完)